
新智元报道
编辑:KingHZ
在 AI 竞赛中,Meta CEO 扎克伯格视时间为唯一敌人,以数百亿美元和九位数年薪抢夺顶尖人才,内部革命加速工程部署,从小时级压至分钟级,只为撕开与 OpenAI、谷歌的差距——这一切,是否预示着超级智能的加速到来?
九位数年薪抢人、数百亿美元押注、部署从「小时级」压到「分钟级」。
在 Meta,时间就是唯一敌人。
据报道,Meta 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 MSL)正在发起一场深度内部革命,旨在引导团队转向更快的工程工具,全面加速 AI 的开发进程。

此外,Meta 正在通过多种手段,强制推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
Meta 不仅推出了内部仪表盘来追踪各团队的 AI 使用情况,还为各部门设定了具体的使用率目标。

扎克伯格豪赌 AI,
初见成效?
扎克伯格已在 AI 领域投下巨大赌注,而这一转变表明 Meta 已进入了攻坚阶段。
过去,Meta 投入数亿美元重组 AI 团队,以九位数的天价薪酬吸引顶尖 AI 人才,并将所有 AI 业务重组于 MSL 之下。

据外媒报道,Meta 历史上最高的薪酬包之一是 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 亿元),给了 24 岁「人工智能奇才」Matt Deitke 据悉,第一年他就能获得 1 亿美元的收入。

在播客节目中,小扎提到「宁愿亏钱,不愿错过」:
如果我们最终浪费了数百亿美元,那显然非常不幸。但我认为更大的风险在于行动过于缓慢。
如果超级智能在 3 年内变成现实,而你按照 5 年的规划来发展,那么你可能会错失良机,无法抓住 AI——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技术。
如今,新上任的领导者们正大刀阔斧地改革内部工程工具。
这充分暴露了在追赶 OpenAI 和谷歌等竞争对手时,Meta 内心那份刻不容缓的紧迫感。
内部文件显示,GitHub 前 CEO Nat Friedman 领导产品与应用研究(PAR)小组。

现在,他正在推动员工放弃 Meta 自研的、速度缓慢的「祖传」基础设施,转而拥抱像 Vercel 这样的主流开发者平台。

一份 9 月底的内部备忘录指出,Meta 原有的系统虽然面向数十亿用户和庞大工程团队设计,但上线变更「太慢」,也「不适合 vibe coding」,让那些规模小、节奏快的 AI 团队难以快速试验创新。
所谓「vibe coding」,即工程师借助 AI 工具辅助写代码,这种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科技公司采纳。
与此同时,Meta 也在开发一套内部替代方案「Nest」,以便更快打通内部数据系统、支持实验。 另一份内部帖子则显示,Meta 已将 Vercel 与微软旗下的主流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相结合,为 PAR 团队提供了一套更高效的工作流。
值得注意的是,MSL 的新任负责人 Nat Friedman 和首席 AI 官 Alexandr Wang,本身就是 Vercel 的投资者。
Meta 祖传系统
难以用 AI 提速
在 9 月下旬发送的一份备忘录中,MSL 的基础设施负责人 Aparna Ramani 告诉员工,公司为支持数十亿用户和庞大开发团队而构建的内部系统,并不适用于 PAR 内部那些规模小、节奏快的工程团队。

Ramani 写道: 「部署变更耗时过长(小时级 vs. 分钟级),而且整体技术栈不利于 vibe coding。」
换句话说,本可在别处快速、轻松上线的工程任务,在 Meta 往往需要更多手工操作,从而拖慢团队节奏。
Ramani 的备忘录提出了一个计划,包含两种途径,以便快速构建应用原型,并把部署时间从 99 分钟降至 2 分钟或更少。
第一种途径是使用 Vercel。Ramani 写道,它「被广泛使用,并且可以立即为 MSL 解除阻碍」。
她还写道,Vercel 愿意与 Meta 合作,以缓解一些数据和托管方面的限制。Ramani 还表示,Meta 已有工具运行在 Vercel 上,更多项目正在推进。
第二种途径是在 Meta 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名为「Nest」的内部平台,用于托管以 TypeScript 构建的应用。

TypeScript 是由微软创建、在业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流行编程语言
Ramani 写道,一个可用的原型预计会在备忘录发出后两周内完成。
备忘录称,Nest 最终将成为「事实上的默认选项」,而保留 Vercel 则为「在存在能力缺口的地方提供一个泄压阀」。
Meta 转向 Vercel 和 GitHub
9 月 17 日,Meta 发布了第二份内部备忘录,展示了 Meta 如何将 Vercel 与 GitHub 搭配使用,为其 PAR 团队提供一种更快构建与迭代应用原型的方式。
备忘录称,Meta 目前已经在 Vercel 和 GitHub 上运行了 10 个项目,现在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更新。
当自有工具不尽如人意时,Meta 经常转向外部技术。
早些时候,员工表示,在处理复杂任务时,Meta 自家的 Code Llama AI 模型表现吃力。
之后,Meta 推出了一个名为 Devmate 的内部编码助手,使用包括 Anthropic 的 Claude 在内的竞争对手的 AI 模型。

最近, Meta 还上线了名为 Vibes 的功能,它采用外部图像生成器 Midjourney,而非自研技术。

而 MSL 负责人之一的 Friedman 是 Midjourney 的顾问。
为了让员工用 AI
Meta 专门设置 KPI
据悉,Meta 自年初起推出 AI 使用仪表盘,实时追踪各团队的使用情况,还专门设计了一款「游戏」,以此提升员工对 AI 工具的使用频率。

不同团队的要求略有不同:有的鼓励员工「随便玩一玩」AI 工具,有的则直接下达具体指标。其中,硬件和可穿戴设备部门 Reality Labs 设定的目标是 AI 使用率超过 75%。
据四位在职员工透露,这种「AI 压力」正在逐步上升。
在美国科技巨头圈子里,为了推动员工拥抱 AI,各家都「软硬兼施」。
据此前报道,谷歌正监控工程师使用 AI 工具后每周能多提高多少小时的生产力,并鼓励大家尝试更多 AI 产品;微软则计划将 AI 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还有一些公司则直接采购软件来监控员工是否「足够依赖 AI」。
信号很明确:愿意用 AI 的人将获得奖励,拒绝跟进的人可能会被边缘化。
Meta 发言人表示:「推动 AI 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是我们的重点,公司高度重视这一方向。」
Meta CEO 扎克伯格此前在 1 月做客 Joe Rogan 播客时也公开表示,Meta 正全力推进内部 AI 应用。他预计,到 2025 年底,Meta 内部的 AI 将具备「中级工程师水平」。

目前,Meta 的软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正使用 AI 助手来生成代码模板或直接编写代码,以提升工作效率。
据透露,其他部门的员工也在用 AI 来头脑风暴、创建协作空间、查询公司政策、修改草稿、提出写作建议等。
为了鼓励员工「亲近 AI」,Meta 在今年早些时候还推出了一个名为「Level Up」的自愿参与项目,把 AI 使用变成了一场游戏。
这款游戏通过 Meta 内部的 AI 聊天机器人「Metamate」访问,旨在帮助员工更轻松地上手 AI 工具。

员工每完成一个使用等级的任务,都会获得对应徽章作为奖励。
此前有三家员工追踪软件公司告诉 Business Insider,在过去两年中,关于AI 使用监控的需求激增。

原因很简单:公司想搞清楚,员工用了 AI 到底能不能带来实际的降本增效。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eta-tracks-employees-ai-use-creates-game-to-boost-adoption-202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