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微报:一定程度帮驾驶者完成「开车」才算驾驶自动化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政务新媒体账号「工信微报」发布发文,解释了「什么是『驾驶辅助』?」「怎样才算『自动驾驶』?」等相关问题。

  文章中指出,「驾驶自动化」就是车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驾驶员完成「开车」这项任务,从提醒驾驶员注意前方风险,到辅助跟车、辅助换道,甚至在某些条件下完全驾驶车辆,都属于「驾驶自动化」的范畴。

  工信微报表示,根据国家标准,驾驶自动化等级的核心区别有三个方面: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系统与驾驶人之间的角色分配、有无设计运行范围限制。简单来说,核心就是「开车」这件事到底是人负责,还是系统负责。

  目前,根据国家标准,驾驶自动化分成 L0 至 L5 六个等级:

  • L0:系统可探测车外驾驶环境或车内驾乘人员状态,提供与安全性相关的提示、预警,需要驾驶人注意或做出相应的处置;或在部分紧急情况下系统进行短暂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如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
  • L1: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下,系统可在横向或纵向为车辆提供单一方向的持续的运动辅助控制,能减轻驾驶人部分驾驶负担;驾驶人不能脱离对于车辆的控制,仍需时刻关注驾驶环境,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如车道居中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等)
  • L2: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下,系统能同时提供持续的横向和纵向运动辅助控制,能减轻驾驶人部分驾驶负担;驾驶人仍需要时刻关注驾驶环境,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如拨杆换道辅助、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等)
  • L3: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下,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即执行全部驾驶任务,从而让用户在该条件下从驾驶任务中脱离出来;用户仍要保持接管能力,及时应对系统无法处理的特殊情况。
  • L4: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下,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无需用户接管,并能在必要时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其具有两种模式:无人工驾驶装置(用户只是乘客身份,不存在驾驶车辆的可能性)和配备人工驾驶装置(虽然不需要用户接管,用户可以在需要时人工驾驶车辆)。
  • L5: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系统均可实现自动驾驶,无需用户接管,并能在必要时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系统不受设计运行范围限制;在一般驾驶过程中的表现犹如一个专业驾驶人;在持续驾驶和应急情况处理方面则要超越人类能够达到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