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元宇
小扎 AI 豪赌,要翻车了?MSL 成立两月,从 PyTorch 元老到新招募的硅谷天才,至少八人曝出离职。甚至,还有不少直奔 OpenAI。内部重组频繁,战略摇摆不定,Meta 超级智能梦裂痕满满。
小扎 AI 大计还未真正开始,就要凉凉了?
继昨日曝出三人闪辞 Meta 之后,又一位「超级智能实验室」(MSL)老将官宣离职。
PyTorch 核心开发者,现 MSL 预/后训练工程师——Rohan Varma,在入职 Meta 六年后,决定离开了。
显然,Rohan 是内部重组后,才被调到 MSL 团队中,然而具体离职原因未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MSL 成立仅两个月的时间,至少八位核心员工离职。
不仅资深元老要走,那些小扎高薪挖来的人,直奔劲敌 OpenAI、Anthropic。
离职员工中,不乏 PyTorch、Triton 等核心 AI 基础设施缔造者,这些人才流失对 Meta 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
一方面,频繁重组,早引发内部不满;另一方面,高压上阵,短时间内产出堪比 GPT-5、Gemini 的成果,并非易事。
对此,Meta 却看得很淡,认为这么大规模的团队,走些人再正常不过了。
或许不止 8 人跑路,还有一些未被计入其中。如今,Meta 大肆宣传的 MSL,后院真的起火了。
MSL 成立仅两月,新兵闪退
两位前 OpenAI 员工 Avi Verma、Ethan Knight,入职 Meta 不到一个月,便重新跳回 OpenAI。
Avi Verm
Verma 曾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学位。他于去年 6 月加入 OpenAI,随后又被小扎以百万美元年薪挖角到 MSL,如今又重返 OpenAI。
在此之前,Verma 还在特斯拉工作了近四年。
Ethan Knight
Ethan Knight 曾在 OpenAI 担任实习生,他在特斯拉工作一段时间后,同样加入了 Meta。
如今,Ethan Knight 已重返 OpenAI。
Rishabh Agarwal
另一位 MSL 研究员 Rishabh Agarwal 也被小扎的毒鸡汤「劝退了」,官宣离职: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Rishabh Agarwal 于今年 4 月份,以百万美元年薪加入 Meta,仅仅五个月后,便闪离了。
在谷歌、DeepMind、Meta 工作了七年多后,他想要承担「另一种风险」。
但「另一种风险」是什么,至今 Rishabh Agarwal 尚未透露,可能是加入其他公司,也可能是创业,或者从事学术研究。
Agarwal 曾在孟买印度理工学院主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随后在米拉-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早期研究方向是强化学习及其应用。
他还在 2018 年担任 Google Brain 高级研究科学家,在深度强化学习领域贡献卓著,还荣获了 NeurIPS 2021 最佳论文奖的研究。
后来,Agarwal 在加入 DeepMind 后,专攻用强化学习和自我改进方法改进大型语言模型。
此外, Agarwal 还一直活跃于学术界,担任麦吉尔大学的兼职教授。
这三位新人,都是小扎两个月前雄心勃勃宣布的「MSL(超级智能)」计划的一部分。
该计划宣布后,小扎准备了 1 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从 DeepMind、OpenAI、 xAI 等竞争对手那里疯狂挖角。
此举被 Sam Altman 疯狂吐槽,他说:
我已经记不清他们从公司挖了多少人来当首席科学家了!
如今,小扎的「钞能力」,似乎正在失效。人才回流,Sam Altman 也可以松口气了。
元老「跑路」,带走技术命脉
不止是新人出走,老员工也要走。
Bert Maher、Tony Liu、Chi-Hao Wu、Aram Markosyan 等一部分 Meta 资深元老的离职,让 Meta 的 MSL 计划陷入了一场噩梦。
Rohan Varma
最新官宣离职的 Rohan Varma,是 Meta AI PyTorch 团队的一名工程师,他主要负责排名、推荐和内容理解用例的分布式训练。
Rohan 的研究兴趣在于探索各种混合并行技术,以实现大模型的高效训练,并开发高效的跨机器通信算法。
BertMaher
Bert Maher 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更新了自己履新的消息。
他在 Meta 工作 12 年,参与开发了 PyTorch,这是一款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开源软件,主要应用于训练和测试 AI 系统。
此外,他还参与开发 Triton 的工作,这是一款用于提升 AI 模型运行效率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
Bert Maher 称,他很高兴能让 Anthropic 的 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更快」。
Tony Liu
Tony Liu 在 Meta 工作八年多,他曾负责管理 PyTorch GPU 系统团队,这些系统是训练和运行 Meta 大模型的核心部分。
Tony Liu 曾获得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Chi-Hao Wu
Chi-Hao Wu 在本月早些时候,已表示将离开工作了五年多的 Meta,加盟初创公司 Memories.ai 担任首席 AI 官。
Chi-Hao Wu 称离开 Meta 的原因,是由于部门的不停重组,让团队成员感觉变化太快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换了好几次。
Aram Markosyan
Aram Markosyan 在 Meta 工作四年多,曾就职于 Meta AI 的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团队,他的研究方向涵盖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多个方面。
在加入 Meta AI 之前,他曾在多所大学、国家实验室担任不同职位。
Aram Markosyan 先后获得了纯数学硕士(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硕士(法国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以及计算等离子体物理博士(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等学位。
目前,尚不清楚 Aram Markosyan 的去向。
转投 OpenAI
更让小扎头疼的是,自己不少的 AI 干将,Chaya Nayak、Afroz Mohiuddin 又纷纷转投 OpenAI 旗下,而后者则是 Meta 在 AI 领域最强劲的对手。
挖别人墙角,结果变成了自挖墙脚。
Chaya Nayak
Chaya Nayak 是 Meta「九年元老」,她曾担任 Meta 的公共政策研究经理,近期在 Meta 的职务是生成式 AI 产品管理总监。
Chaya Nayak 曾领导了 Meta 的「数据造福计划」,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数据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并解决政策问题,并帮助监督了 Meta 的 Llama 系列大语言模型的开发。
在加入 Meta 之前,她曾在湾区两家专注于利用数据增强决策的初创公司 Premise 和 Quid 工作,还在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工作过。
Chaya Nayak 称,她将加入 OpenAI 负责特别项目。
Afroz Mohiuddin
2010 年,Afroz Mohiuddin 从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毕业后,加入了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
去年他刚从谷歌跳槽至 Meta,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
本月早些时候,Afroz Mohiuddin 又跳槽到 OpenAI,加入其技术团队。
小扎 AI 梦,还能撑多久?
Meta 这次的「超级智能」计划,颇有点「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味道。
7 月初,小扎终于高调官宣了 MSL 成立,终极目标就是为每个人带去「个人超级智能」。
为了在 AI 赛道上迎头赶上,他不惜砸下数亿美元,抛出天价薪酬从 OpenAI、谷歌 DeepMind 等公司疯狂挖人。
然而,拿着九位数高薪的新人涌入,却让内部的老人倍感不适,紧张的气氛和离职风波随之而来。
WSJ 曾曝出,AI 部门在今年已多次重组,最近一次直接解散了一个团队,另建四个新团队。
要知道,在 7 月新成立 MSL 之后,Meta 刚刚完成重组,内部合并了三大 AI 团队:
基础模型研发团队:开源 Llama
基础 AI 研究团队:LeCun 带队 FAIR
AI 产品团队
也不过两个月,新一次重组的四个团队,分别是:TBD Lab、FAIR、产品和应用团队、基础设施团队。
它们全部隶属于 MSL,由 28 岁 Alexandr Wang 掌管。
元老 Chi-Hao Wu 直言,Meta AI 部门的频繁重组,让员工内心感觉不太安稳,甚至他还吐槽,自己的负责人就换了好几个。
但现在看来,钱并非万能。即便是那些从 OpenAI 走了的员工,毅然决然回归 OpenAI。
Reddit 热帖中,有网友分析,Meta 近期与 Midjourney 等初创公司的合作,可能预示着战略重心的转移。
这种「左右摇摆」的战略,明显与希望从 0 开始构建的 LLM 研究员的目标不符,才导致部分人才的离开。
Meta AI 蓝图看似宏大,但方向感似乎有点迷雾重重。
这么多人集结起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毕竟一切最终围绕为产品创造利润的开发,与许多人的目标并非一致。
另一位网友解读,这些拿到高薪的人到了 Meta 后,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为改变世界的 ASI 工作,而是为广告和数据收集开发 ASI。
毕竟,十亿可以买一栋大房子,但买不到梦想。
另外,内部重组摩擦不断,人们不满 Alexandr Wang 的领导方式。
AI 人才争夺战,走向何方?
内部战略摇摆,再加上 OpenA 对手的吸引力,让 Meta AI 雄心蒙上阴影,人才争夺战远非「有钱任性」。
这波离职潮,成为一个警钟。
粗略估算,小扎为了争夺 AI 顶尖人才、押注 AI 未来,已投入了上千亿美元的规模。
这既包括直接支付的惊人薪酬,也包括为支撑前沿研究而配套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投资。
Q2 财报显示,内部现金储备仅在两个季度,从仅 440 亿美元下降到 120 亿美元,直接烧掉了 320 亿美金。
再加上,预计今年要建设超算中心,斥资超 660 亿美金。
在 AI 上砸钱,小扎真的是下了血本。但是,投入这么多钱也没留住人才,真的需要一个深刻的反思。
稳定的企业文化和清晰的战略方向,是 MSL 亟需的。
Meta 被曝出暂停招聘
对于 OpenAI 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不仅守住了技术优势,还成功「召回」了关键人才。
这恰恰证明了,研究自由度、企业稳定性,对顶尖人才同样重要。
AI 人才争夺战,远非砸钱那么简单。
参考资料:
https://x.com/rvarm1/status/1960821667678314655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eta-superintelligence-team-researchers-exit-ai-push-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