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研发迎来收获期,小米的价值重估才刚开始

  大盘承压的第二季度,小米再次交出亮眼答卷。

  营收、经调整净利润、汽车业务表现等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营收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元大关,汽车收入同比暴增,毛利率行业领先,有望下半年迎来盈利。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确立以及新十年目标提出以来,小米明显变得不一样了。五年千亿研发投入之下,手机业务持续站稳高端市场,大家电在多个品类迎来高速增长期,汽车业务更是连续创造爆品。在高速且确定性的增长之下,外界是时候重估小米了。

  逆势增长,小米迎来脱胎换骨

  今年第二季度,手机市场大盘并未迎来太多好消息。

  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 1.0% 的微弱同比增长,达到 2.952 亿部;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 6886 万台,同比下降 4.1%,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

  而在市场大盘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小米依然交出了一份让外界惊艳的财报。今年二季度,小米总收入、核心业务及创新业务收入、经调整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小米今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净利润为 119 亿元,同比增长 134.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净利润为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

  自 2024 年第四季度以来,小米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超过 30%;经调整净利润也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元大关。市场逆风之下,无论是营收还是经调整净利润,小米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而这背后,依靠的就是“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协同效应,增强了小米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内生增长动力。

  具体来看,小米手机业务持续站稳高端市场。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的占比达 27.6%,同比提升 5.5 个百分点;4000-5000 元价位段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为 24.7%,稳居国内第一;5000-6000 元价位段实现显著突破,市场份额 15.4%,同比提升 6.5 个百分点。

  更可喜的是,海外市场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机,小米占比过半。在欧洲、东南亚等成熟市场,小米的市占率分别位于第二、第一名,则重点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高端机占比。在拉美、非洲这些新兴市场,小米研判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则以规模优先。

  尽管全球手机大盘偏低迷,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进入到 2 亿俱乐部是小米坚定不移的目标,预计三到五年将实现。这意味着小米将与苹果、三星一起跻身 2 亿俱乐部。对小米来说,还没有看到增长的天花板。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收入同比增长 44.7% 创历史新高,背后是智能大家电产品功不可没。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 66.2%。其中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540 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超 6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 79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2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 6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45%。

  汽车业务更是持续创造爆品。今年 6 月,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正式发布,开售后 3 分钟大定突破 20 万台,18 小时锁单 24 万台。值得注意的是,YU7 开售初期锁单用户中苹果用户占比 52.4%,比 SU7 同期高 4.4%。财报数据则更惊艳,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 206 亿元,同比暴增 230.3%;汽车毛利率达到 26.4%,已经超越特斯拉、理想等头部品牌。

  从这份财报来看,小米已经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逆势的高速增长,持续突破高端市场,让外界不得不重新认知小米。

  五年投千亿,硬核技术支撑业绩爆发

  回头来看,小米之所以能够在 2025 年进入业绩爆发期,与其在商业模式、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

  2023 年,雷军宣布小米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随着 2024 年小米 SU7 的正式上市,“人车家全生态”也迎来了闭环。生态闭环背后,不仅仅在于拥有了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为小米开启了全新的增长轨道。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占小米总营收的比例已经从去年同期的7% 增长到了 17.8%,步入了规模化增长快车道;汽车业务的经营亏损也大幅收窄至 3 亿元,卢伟冰在业绩会上透露,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者单月盈利。如果目标成真,小米也将成为最快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如果说“人车家全生态”为业绩爆发奠定了战略方向,技术投入则为之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样在 2023 年,雷军为小米提出了新十年目标:“持续投资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为了这个目标,小米投入了真金白银。第二季度,小米研发投入达 78 亿元,同比大增 41.2%,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将投入 300 亿元;另外,数据显示,小米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已达 1020 亿元。

  千亿投入也砸出了在芯片、OS、AI、汽车等方面创新成果的持续爆发。

  在芯片领域,小米发布了自主研发的 3nm 旗舰芯片玄戒 O1,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大陆第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设计 3nm 旗舰芯片的科技企业;在 OS 领域,打造了“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澎湃 OS;在 AI 大模型领域,小米发布的开源多模态大模型 Xiaomi MiMo-VL-7B,在评估真实用户体验的内部大模型竞技场中成为开源模型第一;在汽车领域,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成功进入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量产车更是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超越了保时捷和特斯拉。

  这些创新成果,成为小米在手机、大家电、汽车三大增长曲线持续向好、不断取得高端化突破的关键。

  三大增长曲线持续向好,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研发上,小米并未停下脚步。

  雷军此前预告,未来五年,小米预计再投入 2000 亿研发费用,可见深耕硬核科技的决心。这也将为小米手机、大家电、汽车三大增长曲线持续提供弹药。

  手机业务上,搭载玄戒 O1 芯片的高端旗舰手机小米 15S Pro、超高端 OLED 平板小米平板 7 Ultra 和小米平板 7S Pro 在二季度先后上市,相信在自研芯片的加持下,高端化的品牌形象和体验将不断加强;

  大家电业务上,小米武汉大家电工厂将于今年投产,更多品类将实现自研自产。卢伟冰在业绩会上直言,大家电业务在国内市场还有数倍的成长空间,远未达到天花板;

  汽车业务上,小米正计划将中国市场探索出的商业模式和打法推广到海外市场,制定了 2027 年出海欧洲的目标,目前正在调研和筹备中。

  以往,在这三大品类上,苹果、特斯拉等海外科技巨头才是引领者, 而小米正在以超高强度的技术投入打破和重塑现有产业格局。回顾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历史,在 PC 时代,微软凭借 Windows+Intel 联盟成为生态霸主;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凭借 iOS+ 自研芯片+封闭生态达到巅峰;而 AIoT 时代,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通过软硬深度融合 +AI 全面赋能,正在定义属于中国企业的新科技生态时代。

  三大曲线持续向好之下,资本市场也十分看好小米下一阶段的成长。摩根士丹利在解读小米业绩时认为,小米电动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将成为股价催化剂,基于此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62 港元,较当前股价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国金证券也认为,经过多年积累,小米已逐步构建起由优质且深厚的用户资产,可支撑并引领高端化的技术能力,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产品与服务组成的三维壁垒,有望带领小米持续释放增长动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