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向TikTok开了一枪哑弹

  文正见 Trueview,作者刘萍,编辑咏鹅

  “我一个刚开的新店铺,还没出一单,国内运输没有完全搞明白,就被邀请出海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先把国内的研究明白再说。”

  “我一个卖手机壳的,昨天突发奇想上了一款手机包,这个品就被选上了。咱也不知道为啥,纯分享式佛系店铺,没有卖出去一单,一个粉丝也没有。”

  第一批收到小红书出海邀请的卖家们,惊讶、开心、迟疑、冷静、观望……卖家们心情复杂,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以“小而美”著称的小红书。

  3 月 10 日,在“TikTok 难民”基本回巢后,小红书发布“电商出海领航计划”,又一次进军跨境电商。

  据悉,该计划首期覆盖美国、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场;商家无需另外开店,可直接通过小红书主站生态,在笔记、直播、店铺等场域触达海外用户。

  这并非小红书第一次扬帆出海。12 年前,它以一本 PDF 攻略起家,试图让中国人“买到全世界的好东西”。12 年后,它调转船头,试图把“中国的好东西”推向全球。但如何在重资产、强运营的跨境电商战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商家们疑虑,小红书也尚未写出“答案之书”。

  因海外购物而生,却做不好跨境电商

  小红书的气质,很大程度是毛文超、瞿芳个人气质的商业折射。

  毛文超曾在贝恩资本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工作期间受公司资助,前往斯坦福商学院攻读 MBA。留学期间,因为想带赴美的父母好好逛一逛,意外发现海外购物市场的空白。

  在拉创业投资时,刚好遇到来美国购物的武汉老乡瞿芳。瞿芳也是外企白领精英,正在贝塔斯曼工作。两人对海外购物各有想法,最终合伙创业。

  最初,瞿芳去找当地的购物达人,将他们分享的经验整理成一份购物攻略指南书,以 PDF 的形式呈现,名为“小红书”。指南的内容很详细,甚至精确到哪个街道哪家奢侈品店在打折。

  PDF 没有登录界面,即使一个月内下载量就超过了 50 万,也谈不上用户留存。当时移动互联网势头正猛,据称是投资人点醒了毛文超和瞿芳,2013 年 12 月小红书 App 得以上线。

  小红书定位为购物社区平台,以用户为主导,鼓励用户分享在国外的购物经验,让用户就像在逛街那样刷 App。

  小红书成立的第二年,被称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元年”。唯品会、苏宁、京东、网易、淘宝天猫等巨头陆续上线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开启了一波淘金热。小红书紧跟潮流,同年 12 月上线海淘店铺“福利社”,试水“种草与拔草”的商业闭环。

  福利社采用自营模式,平台扮演内容生态构建者和电商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一边通过内容激发用户购物欲望,引导用户到福利社进行购买;一边与海外品牌商合作,通过福利社提供商品购买服务。

  小红书围绕社区气质展业,强调优质的海外购物体验。商品主攻护肤、彩妆、时尚等类目,并搭建了海外采购团队、仓储物流团队、客服团队。据公开报道,2015 年小红书在郑州、深圳的自营保税仓先后投入运营,面积在全国跨境电商中排名第二,在海外有 20 多个仓库。

  这一年,小红书将 Slogan 由“找到国外的好东西”改成了“全世界的好东西”。

  但因商品采购、物流、供应链方面存在劣势,品类又少,小红书节节溃败。数据显示,2016 年小红书跨境电商市场份额为 6.5%,2018 年四季度跌至 3.7%,天猫国际和网易共占据了 50% 的市场份额。

  对于这次不太成功的尝试,瞿芳认为“跨境电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用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购买“国外的好东西”,而是更广泛地追求“好东西”。

  2018 年,小红书启动新的 Slogan“标记我的生活”,标志着小红书的内容重心由“好东西”转向“好生活”,意在拓展内容的品类和用户的参与度,海淘业务逐渐被边缘化。

  2023 年 9 月,福利社发布告别信,并于同年 11 月 16 日正式关闭,跨境电商业务正式中断。数据显示,福利社拥有近 1669.2 万粉丝量,获赞与收藏超 600 万。多款产品销量超过 10 万件,部分产品销量超过 30 万件。

  花费 9 年时间得到这些成绩,显然不及合格线。小红书折戟跨境电商的根源,除了供应链和物流的短板,更源自其基因的矛盾。

  大费周章投入,又浅尝辄止,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兜兜转转,小红书还是选择回到理想主义社区。

  换种方式出海,向 TikTok 开了一枪

  东方不亮西方亮,2023 年董洁、章小蕙的“慢直播”意外在小红书爆火出圈,直播累计 GMV 过亿。她们介绍产品时,给人一种就像是朋友分享好物的感觉,风格与社区属性很是契合。

  然而,没等第三个“董洁或章小蕙”出现,2024 年小红书直播电商便步入平缓节奏,刚涨回来的估值又降了下去。

  直到 2025 年初,TikTok 在美国一度被封禁,大量用户涌入小红书,才给了小红书电商业务新的转机。

  虽然表面上,小红书对这股“波天富贵”颇为矜持,最大的动作可能就是推出翻译功能,但实际上背地里却动作不断。

  春节后,小红书开始招兵买马,发布多个与跨境相关的校招和社招岗位,如跨境物流履约产品经理、跨境交易链路产品经理等。

  2 月 9 日,香港《星岛日报》称小红书将租下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 7000 平方英尺的办公区,与阿里巴巴、Apple Asia Office、Google HK Office 等企业相邻,或想依托香港成熟的金融法律体系,应对欧美政策的不确定性。

  隔天,小红书被传招募海外 MCN 机构,后者得满足 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的合作经验、创始成员有内容平台出海相关背景、本地化运营人员不少于 10 人等条件。

  一个月后,小红书正式发布电商出海领航计划。不难看出,国内电商“熄火”,小红书有点着急,想通过跨境电商将流量变现,讲出新故事。

  这一次,小红书换了种玩法。

  首先,小红书不再搞自营模式,而是轻装上阵,邀请商家加入,减轻供应链压力,平台的角色侧重给商家提供基建服务。

  商家签署协议成为出海商家后,可在后台勾选商品,选择 “开启” 或 “暂停” 出海。

  资金方面,商家不需要缴纳保证金,除基于主协议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外,平台暂不向商家收取额外服务费用。商家无需开设外汇账户,平台会最终以人民币结算到商家境内账户,换汇手续费、汇损等费用无需商家承担。

  物流方面,税费、国际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商家只需按照承诺的发货时效,发送至小红书指定的转运仓,后续由小红书合作的转运仓进行清关、运输直至物流签收。

  至于商家担心的语言问题,系统会自动翻译目标语言,商家无需准备英文版物料。

  整体看下来,小红书这种模式和 Temu、阿里速卖通等平台的全托管模式类似。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只需供货,运营、定价、物流、售后服务等活儿都交给平台。

  目前,出海计划仍在内测中,只向部分商家邀请,商家可自行管理商品出海状态。但收到邀请的商家们,还是存在各种疑问,甚至不知自己为何被选中。

  春喜是一名手工博主,在小红书开了一家专卖手工编织毛线的店铺,店里只有 16 款商品。“我一个卖毛线的咋也被选上了,我觉得那点毛线不够快递费”。

  “退货怎么办”、“到货后货物有问题又怎样解决”……卖家最关心的售后问题,该出海计划也没有给出相关解释。

  估计小红书想趁热打铁,虽没完全想好怎么做,但已急于抢 TikTok 生意。

  小红书出海首期选择的是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三个市场,而美国正是 TikTok 的重点市场。小红书承接了许多 TikTok 用户,这意味着双方的消费人群某种程度存在重合。

  以小击大,小红书没有奇迹

  10 年前,小红书输给了天猫国际、网易,背后是资金和规模的胜利。而今日跨境电商的环境,与当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仅美国,就集聚了亚马逊、Tiktok Shop、Temu、速卖通等平台。Temu 搞极致性价比,TikTok 有庞大流量,亚马逊有供应链和物流护城河,小红书拼气质?

  据观察,被小红书邀请出海的商家,卖的品类有定制相册、手工生蚝壳、ins 风彩绘手机壳、DIY 洞洞鞋配花、花花牵引绳、玩偶花束等,风格偏艺术,色彩鲜明多样,带有较强的调性,品牌多为自创,与小红书的“精致感”不谋而和。

  之前小红书有过数次出海经历,试图在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再造一个新社区,把国内社区运营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做出一个全新的海外本土社区生态,但均以失败告终。

  连在擅长的内容领域,小红书都没能成功让老外“爱上”种草,何况在不温不火的电商领域。在国内,小红书难以说服用户为“精致感”买单,未能实现站内种草、站内下单,但又将在美国从零开始。

  参考 TikTok 同样作为内容平台和后来者的经验。

  TikTok 快速实现商业化的基础,是过去 7 年在美国积累的 1.7 亿用户,以及超过 700 万的活跃商业账户,并建立起了从短视频流量到电商交易的商业闭环。背后是大规模烧钱圈地,TikTok 才活成内容出海领域的标杆。

  关键意见领袖、消费者、商家,三者构成小红书的电商逻辑。问题在于,小红书也许没有美国人熟悉的意见领袖,而 TikTok 活跃着大批美国网红。

  小红书帮助出海商家卖货的办法,是让商家在平台生态内发布种草笔记,再通过算法推荐触达境外用户。但截至 2 月初,小红书的海外日活较巅峰期下跌了 70%,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少了大半。

  从底层逻辑来看,小红书国内商业化困于内容社区的基因,这种矛盾恐怕会在出海业务中复现。

  小红书出海的新故事,仿佛又回到起点:带着理想主义启航,希望帮国内用户淘到全球好货,却在现实的惊涛骇浪中颠簸。当跨境电商进入近身搏斗的阶段,文艺范的小红书何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