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圆不了年轻人的高薪梦

  文表外表里 ,作者余俐伶,编辑曹宾玲、付晓玲

  罗力距离月入 3 万,曾经只有一步之遥。

  收到某知名公司的外派 offer 时,他虽对 4 倍薪资疯狂心动,但碍于从未出过国的恐惧,他没有第一时间接下。

  谁知就在他犹豫的时候,那个岗位火速新收了十几份简历,其中不乏 985 外语专业的高材生,学历普通的罗力瞬间被比了下去。

  错失这个机会,他知道攒下人生第一桶金的日期,又要无限延后了。

  放眼当下各行各业,地产、金融接连降薪,互联网大厂收缩过冬,连公务员都过得紧巴巴,似乎只剩外派赛道还能撑起“高薪梦”。

  一份调研显示,双非本科生出海淘金可以实现月入近 2 万元,部分急招岗位甚至不设语言、学历和经验门槛,只要是活人“想来就来”。

  坊间更是流传着外派“一天补助 6000 块”“三年豪赚三千万”的暴富传说,海外俨然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就业天堂”。数据显示,2023 年1-11 月,海外职位增长 42%,而投简历的求职者增长了 93%。

  但据统计,我国在外工作人数并未明显提升,甚至略有下滑。

  说白了,在国内人争先恐后“走出去”之际,还有更多的人默默收拾包袱回国了。

  一、有些信息差,亲身经历才知道

  外派非洲,小星是瞒着父母去的。

  离家万里、语言不通、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怎么办……他可以脑补出父母数落他的模样,尤其他的目的地还是号称世界上最贫穷落后、最危险国家之一。

  但他不想错失这个“少奋斗 10 年”的机会——每月到手 1 万 3 工资,驻外补贴 2 千元,还能直接空降当“工头”,这是大专土木毕业的他,在国内职场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且钱赚得还很轻松,按照 HR 的说法,到了非洲他每天只需要工作 8 小时,每周上六休一,每年有 2 次带薪休假的机会,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外派不是一时冲动,是权衡之后的选择。”提前做过功课的小星,觉得自己可以承担外派的代价。但真正踏上了非洲,他才知道海外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

  又是一天夕阳西下,刺耳的闹钟响起,把小星从睡熟中拖拽出来。连续一个月日夜颠倒地超负荷运作,此刻的他面如土色,眼睛甚至还有一些见光疼。

  入职前说好的清闲工作,上岗后才知道是“雨季限定”,在适合开工作业的半年旱季里,项目组真实的状态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赶工期。

  作为新人,小星毫无悬念地摊上了大夜班,每天 12 小时通宵、上七无休,全靠一罐接一罐的功能饮料续命。他不禁苦笑:“黑人劳工起码三班两倒、到点下班,我比他们还牛马。

  应届毕业、勇闯孟加拉,在一家房建企业做文职的鲁妮,工作上倒没出什么幺蛾子,但发工资的时候,她傻眼了:公司发的是孟加拉塔卡,不是中国人民币。

  受动荡的国内外因素影响,塔卡贬值特别快,鲁妮领完第二个月工资,兑换成人民币一看,到手的钱比前一个月缩水了几百块之多。

  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说不准,“如果一直跌,那岂不就是慢性降薪?”鲁妮说起来就难掩愤懑。

  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想着放弃,毕竟外派劳务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工作半年之内离职,需赔偿签证和所有机票费用”,算下来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何况,即使薪水降了,到手也还有一万多,加上食宿免费,她每个月能把约 80% 的工资存下来,干几年回国凑个首付不成问题。

  倘若是外派到技术、销售等岗位,可以撬动的财富机会还会更大,外派中东卖工程设备的阳阳,目标就是尽快“攒够人生第一个 100 万”。

  她所在的沙特,号称“世界最大建筑工地”,借着这股东风,中国对沙特工程机械出口在过去 3 年里保持了 60% 以上的复合增长,像极了十几年前国内工程机械的“黄金时代”。

  阳阳的老板就是在那波浪潮里下海创业,积累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如今的她也想抓住这轮出海红利。

  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她就上网课、听讲解自学,熬夜把拗口的产品参数背得滚瓜烂熟;客户列表一片空白,她厚着脸皮一家家登门拜访潜在客户,用地推的方式去刷脸熟。

  “外派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只要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总会有收获的。”阳阳相信继续深扎根下去,自己一定能开单、涨薪,成为独挡一面的角色。

  然而,对许多外派人来说,努力工作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还要看客观条件。

  二、命扛造的,才适合外派

  “这么多草,那边蚊子疟疾要人命的。”

  “项目管理也太差了吧,外派公司名字报一下,避雷!”

  ......

  一条条翻看着自己“非洲外派工作地”的分享下,仗义执言、激情劝退的评论,刘早的心里没有太大波澜。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经历外派了,2022 年刚毕业时,他外驻过环境出名差的几内亚,早就受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育。

  他们那批一共过去了 5 个新人,没多久一多半人都感染了疟疾,脾胃羸弱的刘早更是被激出了肠胃炎,而当地医疗条件极差,连肠胃镜都拍不了,他只能匆匆结束外派,回国治疗。

  吃了一堑,刘早这次找外派工作时,专门避开那些脏乱差地区,选了环境较好的阿尔及利亚。然而很多时候,不是只有生病,才会让身心受创。

  尽管环境好一些,但和非洲大多数地区的外驻工地一样,这里也是封闭式管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宿舍“长蘑菇”,因为“网速跟蜗牛一样,打个视频电话都卡,看剧、玩游戏根本别想。”

  仅有的放风时刻——半个月一次的集体外出,往往是几十个人争几个名额,刘早每次都积极报名,但一直没抢到。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熄了出去的心。

  隔壁公司的采购经理,在和本地司机一起外出采购时,遭遇了抢劫,司机跳车跑了,采购的钱被洗劫一空,人也没了。

  消息传回驻地,没人争着外出了,毕竟大家出来是为了赚钱,谁也不想搭上命

  外派到动荡的刚果金的小星,从最开始就有这样的觉悟。他清楚地记得,落地第一天的新员工会上,主管就严肃地警告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要和本地工人起冲突,否则他们记仇拿个砖头给你来一下,哭都没地哭。”

  被“下马威”惊住的小星,一边忙不迭找老同事取经,迅速从“精神小伙”向“职场老手”改造:发现问题不要嚷嚷,拍照取证反映给公司,直接扣钱警告;还要注意恩威并施,花点鸡蛋、饮料的小钱,收买人心。

  另一边,也努力抽出更多时间提升语言能力,恶补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给自己积累更多的筹码,以早日跳出这里,争取更好的外派机会。

  就小星的了解,这在业内是有先例的,不少人从刚果金、埃及到中东一路“三连跳”,甚至还有从非洲小财务干到欧洲公司 CFO 的。

  已经有类似经历的罗莎,最有发言权。她曾外派迪拜六年,从 0 到 1 搭建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刚转岗回国,就接到不少猎头的电话,挖她去做外派 HR。

  “职位基本都连升两级,派驻地更是五花八门,随便选。”从被挑选方成了掌握主动权的那个,罗莎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深感行业对有“海外工作经验”者的迫切。

  而差点挑花眼的她,最终接了某游戏公司外派马来西亚的 offer,“离国内近,语言环境也很接近,还能拿比国内好的待遇,何乐而不为。”罗莎满意道。

  她也不负众望,才过来没多久,就搞定了员工手册、外派管理条例等大任务,公司运转顺畅。如今她暂时轻松下来,甚至借着工作之便,去东南亚各国玩了一遍。

  不过,罗莎也提到“并不是一切都在往上走”,她可以明显感觉到,外派市场的风向正在转变。

  二、当高薪不再,外派还剩下什么?

  酒过三巡,客户大佬点燃了手里的华子,开始吹嘘自己干的大工程,八字没一撇的项目,他前前后后在酒桌上讲了不下 3 遍。

  但阳阳和老板还是装作兴奋的样子,一个给大佬斟茶、一个负责倒酒,努力扮演着尽职尽责的听众。

  毕竟他们不跪舔大佬拿项目资源,就会有其他同行来“代劳”。

  在沙特开拓了大半年,他们发现那里虽然“遍地是黄金”,却也遍地都是淘金客,早年主要是行业龙头、大公司随着项目出海,如今像他们这样从 0 开始的中小民企也纷至沓来。

  据跨境企服平台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有意愿出海的企业数继续飙升 32%,其中工程机械所属的制造行业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逼得阳阳不得不加快业务节奏,原本他们的机械是给中东土豪们试用后慢慢转化,半年签约就算神速了,现在老板天天催着她去报价、追踪,恨不得马上成交。

  承包沙特工程的中国公司,也成了阳阳老板重点攻略的对象,他每周要组两三次酒局打点关系,在中东很难买到的白酒无限量供应,常常陪对方喝到烂醉如泥。

  后入场的公司挤破头想分一杯羹,早出海的玩家们也被裹挟着开始“卷生卷死”,外派到中东线上娱乐公司的微微,对此就很有感触。

  “每天都有一两个新的社交娱乐 APP 在那边上线,巅峰时一个月能推上百个。”作为某社交娱乐平台运营经理的她,每天睁眼就是“地狱”开局。

  蜂拥而至的竞争者们,不仅把市场拓展成本,从早前的买一个人头 5 块钱抬高到了现在的 10-15 块钱,也带来了混乱、无序。

  今天你抄袭我、明天他致敬你……一个产品或功能火了之后,马上就会迎来一窝蜂复刻品,且竞品之间恶意攻击还屡屡上演。

  “养蛊”式竞争冲击下,微微部门的 KPI 一升再升,“这个月背 1.2,下个月就要背 1.4、1.5。”,与之相随的还有个人时间被一再挤压。

  平时工作日保持随叫随到不说,周末出去逛街、吃饭也不敢不背电脑,碰上办活动等特殊时期,007 都见惯不怪。

  她当初背井离乡来外派,看中的是轻松赚高薪,可实际算下来,“时薪并不比国内互联网公司高。”

  周乐不像微微那样对时薪敏感,他只想通过外派快速挣钱回国买房、娶媳妇,在他看来,虽然压力大、条件苦,但能让自己钱包鼓起来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因此当项目经理让他暂时兼职做报关、外交时,他没有犹豫多久就答应了,甚至在替补人员迟迟不到位、“一岗多职”成常态的情况下,他也没当着领导的面抱怨。

  但他没想到,自己收到的却是被拖欠工资的“福报”。

  由于政府财政预算紧张,业主方无法继续支付工程款,本该在去年底发放给周乐的工资一直杳无踪迹。“每天都在祈祷公司能打赢官司,否则就该轮到我打了。”他无奈道。

  但干耗着也不是办法,周乐开始回国找工作,然而在海外的几年里,他做的大多是招劳工、办证件等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与国内职场严重脱节,连续找了 3 个月都颗粒无收。

  不得已之下,他又动起了外派的心思,可这次连外派都不香了。

  3 年前出去的时候,他总包能拿 25 万,如今捧着更丰富的工作履历,最高年薪还是只有 25 万,有的 offer 薪资甚至更低了。

  但周乐还是接受了,“人一旦享受过外派,就很难再忍受国内的强度和薪资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