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退任美团非执行董事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
沈南鹏接连退任董事
美团发布公告显示,待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因其他工作安排,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退任非执行董事一职。公告还显示,沈南鹏已确认,彼与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无其他有关其退任之事宜须提请股东垂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半月前,沈南鹏还辞去了在首旅酒店的董事职务。据当时的公告,沈南鹏因工作需要,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职务,亦不再担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职务。
对于沈南鹏退任美团非执行董事一职,据创投日报报道,有投资人评价称,担任非执行董事期间,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沈南鹏,为美团提供了投资及业务战略、财政纪律等方面的建议,使得美团上市后成为市值最高的港股新经济公司之一。
“另外,作为美团与大众点评的重要投资人,在两者合并过程中,红杉中国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投资人称。
公开资料显示,在大众点评成立初期,红杉中国就进行了投资。2006 年,红杉中国成为大众点评的A轮投资人,并且是这一轮的唯一投资人。2010 年,红杉中国又成为了美团的A轮投资人,当时沈南鹏给王兴送去了 1200 万美元,成为美团A轮的唯一投资人,并持有美团 22.5% 的股份。在后续多轮融资中,红杉中国选择跟投。对此上述投资人认为,这是红杉中国对美团商业模式和持续发展有信心的表现。
减持美团超 600 亿港元
据了解,从 2015 年 10 月开始,沈南鹏担任美团非执行董事一职。从时间上看,沈南鹏在美团做了 9 年的非执行董事。
2018 年 9 月,美团正式在香港上市,红杉中国的持股比例为 12.05%。自 2019 年以后,红杉中国陆续减持美团。美团 2023 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沈南鹏通过 HongShan Funds 及其他受控实体持有美团 1.69% 股权,另有实益权益 0.17%。
据港交所披露,从 2018 年美团上市以来,沈南鹏至少减持美团超 600 亿港元。不过,对于这些减持,有知情人士表示,这是红杉中国减持,非沈南鹏个人减持。红杉中国自 2010 年以来多次投资美团,系旗下基金正常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南鹏代表的红杉中国多次减持美团后,2023 年中期曾有过小比例增持,增持股数为 947.6 万股,但在 2023 年底,红杉中国的持股数变动却达到-29.47%。
据澎湃新闻报道,对于投资美团,沈南鹏曾表示:我不投不会定战略的 CEO,不懂产品的 CEO,不会带团队的 CEO,不会算好账的 CEO。王兴这个人样样都擅长,为什么我不支持他呢?
“8 年前,移动互联网颇为喧嚣和浮躁,但我们见面时,基本没有聊具体运营情况,更多的是在讨论这个产业的远景与未来。那次见面后,红杉很快决定要跟王兴合作。红杉在 2010 年成为美团的A轮投资人,也是A轮唯一的投资人。这可能是我们十几年投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他曾坦言。
上市公司创始人转行成风投大佬
公开资料显示,沈南鹏自 1999 年创办携程旅行网并成功将其推向纳斯达克上市后,便开启了其辉煌的创业和投资生涯。随后,他又成功创办如家连锁酒店,并再次将其推向资本市场。2005 年,沈南鹏告别携程,投身红杉资本,担任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开启了他更为广阔的投资之路。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红杉中国的平台上,沈南鹏凭借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独到的投资策略,参与到一些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就在 6 月初,福布斯发布的 2024 年最佳创投人榜单,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依然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投资人,凭借对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的成功投资,今年位列全球第三。
沈南鹏在 5 月份参加第四届 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时,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对于拥抱不确定性的见解,他表示,对投资人来说,每天都要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作为投资者,特别是在风险资本领域,处理不确定性是一个持续的现实。这些不确定性来自多个来源。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面临固有的商业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广泛的挑战。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可以影响早期公司,影响其资本的可用性和风险融资能力。”
沈南鹏进一步阐述说:“颠覆性技术增加了另一层不确定性。对于我们的 CEO 们来说,关键是预见这些不确定性并为之进行战略部署。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调整速度以应对潜在的危险一样,主动出击,保持领先趋势,和进行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而如何应对?他指出:首先,要用长期的理念去面对不确定性。沈南鹏表示,红杉此前投资的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在行业里有一个长期的投入,并且团队也能看到行业长期的发展。其次,沈南鹏提到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行业里很多东西是新的,比如在 18 个月前,很多从业者都不太了解大语言模型或者是它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要学习去跟进。”他表示,当技术变革发生的时候,行业里的从业者即便是首席执行官,也都必须要快速的学习。最后,沈南鹏提到了全球化的概念。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和技术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
本文综合澎湃新闻、证券时报、创投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