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套壳”OpenAI,“请外援”才是AI手机的主流?

  文  雷科技 leitech

  在刚刚结束的 WWDC24 主题演讲中,Apple 终于公布了自己「AI 大业」的起点——Apple Intelligent(苹果智能)。由于自身 AI 能力处于业内初级水平,Apple 请来了外援 OpenAI ,计划将其先进的 AI 技术 ChatGPT 融入苹果生态系统。在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中,用户能直接通过 Siri 获取到 ChatGPT-4o 提供的智能回答,同时用户还能在不同应用程序内部利用 ChatGPT 生成内容。

  Apple Intelligent 还停留在开发阶段,Apple 将让 ChatGPT 于今年晚些时候先登陆 iOS 18 等系统。由于苹果走了“外援式”AI 路线,有些人「急上了头」:

  Tesla、X CEO 马斯克就在 X 上表示「如果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 OpenAI,那么苹果设备将被我的公司禁止使用。这是不可接受的安全违规行为」,此外,「游客必须在门口检查他们的苹果设备,然后将它们存放在法拉第笼中」。

  图片来源:X

  但很显然,在 X 这种没有「友善度」的地方,这种「网络喷子」发言很快就迎来反噬。大量用户在马斯克的评论区声讨「X 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输送给与以色列情报机构相关的企业」,并用「虚伪」「荒谬」等词语向马斯克发起「冲锋」。

  图片来源:X

  图片来源:X

  那么,苹果请外援的“合作 AI”真的如此不堪吗?

  Apple 「合作 AI」的来龙去脉

  在 X 和微博上,不少网友都认为,马斯克如此生气只不过是 Apple 用的是 OpenAI 的 ChatGPT-4o,而不是马斯克自己的 xAI 公司提供的 Grok。考虑到马斯克本身是 OpenAI 创始人之一,并在 2018 年因意见不合而离开董事会,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更怕兄弟开路虎」的可能性。

  就算抛开马斯克与 OpenAI 的爱恨情仇,仅仅是从 Apple Intelligent 的实现方式来讲,马斯克的论述也站不住脚。

  图片来源:X

  首先,Apple 与 OpenAI 确实有合作,但合作方式并不是营销号口中的「套壳」「换皮」。

  根据 Apple 关于 Apple Intelligent 的技术文档,Apple 开发了一个在设备本地运行的、约 30 亿参数的基础模型,用户请求会先在设备本地进行识别和处理。对于需要更多算力的任务,Apple 也会使用私有的云算力进行运算。如果任务复杂度更高,Apple Intelligent 也可以将任务处理后交给 OpenAI,但调用 ChatGPT 之前需要用户进行二次确认。

  这样看,Apple Intelligent 这种先让本地来、本地做不到再让私有云来、自己做不好经用户确认后再交给 ChatGPT-4o 干的做法,确实比 X 直接将用户身份验证交给与以色列情报部门有关联的企业更为妥当。

  图片来源:OpenAI

  当然了,OpenAI 在 AI 行业也不是「白莲花」,在补充说明中,Elon 马斯克也提到了 ChatGPT-4o 声音与著名演员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过于相似的事情:

  部分用户在使用 ChatGPT 4o 进行语音互动时,发现其声音与约翰逊的声音几乎无法区分,引发了对其声音模型合法性的质疑。斯嘉丽·约翰逊的法律团队对此提出抗议,指责 OpenAI 未经授权使用了约翰逊的声音数据,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和声音权利。

  OpenAI 则回应称,ChatGPT 4o 的语音模型是通过大量数据训练生成的,并未特意模仿任何个人的声音。尽管如此,OpenAI 表示会重新审视其语音生成技术,确保不侵犯任何人的权益,同时也通过更新移除了这款与 AI 行业「必看电影」——《Her》中萨曼莎同款的声线。

  不过话说回来,手机品牌和外部 AI 企业合作“请外援”,真的那么丢人吗?

  AI“请外援”,并不丢人

  Apple 并非唯一一家通过合作提升 AI 能力的公司。行业内的许多厂商都在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 AI 能力。非要说有哪家手机的 AI 能做到「完全自研」,也只有家大业大、移动与 AI 两头都有产业的 Google 和华为有这个底气。

  因「术业有专攻」,这种与外部合作的情况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手机厂商。三星在中国市场推出的 AI 手机,背后就有百度的技术支持(海外版本合作伙伴为 Google Gemini)。

  图片来源:三星

  通过与百度合作,三星手机在中文语音交互、图像处理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成功地迎合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 AI 合规化方面的硬性要求。

  vivo 的 AI 蓝心大模型则得到了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的加持。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vivo 在 AI 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上都得到了增强,使得其 AI 功能更加智能和实用,推出了 AI 美图、“vivo 看见”等杀手级 AI 功能。

  与外部 AI 企业合作之所以会成为主流,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自然是经济层面的选择。AI 技术的复杂性和高研发成本是推动合作的关键因素。开发顶尖的 AI 技术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高水平的人才、先进的计算资源和巨大的研发资金。对于很多手机厂商来说,独立承担这些成本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过与专业的 AI 技术公司合作,可以共享研发成本和技术资源,从而降低开发风险和投入压力。

  图片来源:Apple

  其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促使厂商选择合作 AI,以便让功能以最快的速度上线。通过引入先进的 AI 技术,厂商可以在语音助手、拍照、用户体验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单靠自身力量进行 AI 技术的突破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与 AI 技术公司合作,厂商可以更快地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产品中,抢占市场先机。

  最后,与外部合作也有本地化与合规方面的考虑。不同地区和市场的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中国市场用户对中文语音识别和本地化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欧洲市场用户则更关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通过与本地化的 AI 技术公司合作,手机厂商能以最快的速度保证自己的 AI 功能在各主要市场合规落地,同时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苹果不能再“躺赚”了

  然而,合作 AI 模式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致富道路。

  首先,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是合作 AI 模式的一大隐患。合作 AI 涉及大量的数据共享和处理,尤其是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需要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面临被泄露或滥用的风险。即使部分 AI 会在手机本地模型中先对用户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但如果数据管理不当,用户隐私可能会受到严重侵害。

  这种风险在跨国合作中尤为突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数据在跨境传输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厂商和合作伙伴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其次,技术依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削弱也是合作 AI 模式的一大缺点。通过与外部 AI 技术公司合作,厂商可以快速获取先进的 AI 技术,但也必然会对合作伙伴的技术产生依赖。长期依赖外部技术会削弱厂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动力,影响其在技术领域的自主性和竞争力。如果合作伙伴的技术路线发生变化或终止合作,厂商将面临技术断层和产品开发停滞的风险。

  这样看,苹果选择“合作 AI”路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年来苹果习惯了“躺赚”,在A处理器后再没有重大技术突破,而是挤牙膏似的修修补补,产品缺乏创新突破不说,也疏于对 AI、自动驾驶等等技术的布局。在前沿技术上吝惜投资,让苹果拥有领先业界的利润率,然而如今却吃到了苦果,砍掉汽车业务后聚焦 AI,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只能求助于外援,不知道苹果会吸取教训吗?

  用户永远是 AI 的中心

  但归根结底,无论是自主研发的 AI 还是通过合作引入的 AI 技术,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创造新的价值,让智能手机的功能突破传统的界限,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飞跃。无论是 Google 那种一体化自研 AI,还是与外部企业合作的合作 AI,手机必须拥抱 AI 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

  根据 Statista 的市场研究数据,搭载 AI 功能的智能手机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语音助手的使用频率增加了 30%,其中 60% 的用户表示语音助手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显著提高;AI 辅助拍照功能使照片质量提升了 40%,用户对拍照体验的满意度提升了 5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AI 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

  图片来源:Apple

  通过引入 AI 技术,智能手机不仅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服务,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可以肯定的是,未来 AI 手机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引领智能手机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Anyway,不管苹果的 AI iPhone 以及 Apple Intelligent 表现如何,苹果都一次次努力用行动证明了浪潮的方向:手机硬件行业甚至全世界,都必须拥抱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