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5岁再改版,为何从模仿微信开始?

  文|陆玖商业评论

  作为一款 25 年历史的"活化石"级产品,QQ 是腾讯一切业务的起点,自然也因为包罗万象,会出现功能臃肿的情况。去年末发布的 QQ9,则是涅槃后的 PCG,作出改变的第一步。

  ‍‍‍‍‍‍‍‍‍‍‍‍‍‍‍‍‍‍2024 年大年初一,QQ 迎来了它的 25 岁生日。无论是腾讯为其庆生启动的"大摆筵席式"投放,还是为迎合用户偏好做出的主动改版,可以看出,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求变已是当务之急。

  "QQ 就该有个 QQ 的样子。"这是Q龄 20 年的资深用户R先生,体验三天 QQ9 之后的结论。

  作为从 Web1.0 时期走过来的老网民,QQ 对R先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各种同好群里聊天,俗称"水群"。但"轻盈焕新"之后的 QQ9,在群聊体验上却做了减法,这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腾讯内部,自然也是知道的。马化腾在 2023 年腾讯年会演讲上,也对 PCG 和 QQ 抱以厚望——"PCG 是所有老业务的集合体,特别难。去年我们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浮上水面、活下去。希望 QQ 能够找到未来的产品定位,包括新测试的频道,可能会有一些智能体,希望能够出圈,其实 QQ 的很多产品服务还是不错的,但是限于 QQ 的圈子里出不去。"

  任谁都能看出,作为一款 25 年历史的"活化石"级产品,QQ 是腾讯一切业务的起点,自然也因为包罗万象,会出现功能臃肿的情况。去年末发布的 QQ9,则是涅槃后的 PCG,作出改变的第一步。

  陆玖商业评论体验发现,PC 端的 QQ9,不仅在 UI 上全面向微信靠拢,而且抛弃了诸多"冗余"功能,比简洁版 TIM 功能稍多,而比普通版 QQ 更少。

  但这样的改变,到底是改进/倒退了体验,还是争取/抛弃了更大的用户群体,从 QQ9 的各类反馈来看,似乎在向腾讯所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

  QQ9 的"加减法"

  仅就产品 "硬"体验而言,新版 QQ 毫无疑问做了加法。

  一方面,新版 QQ 采用了全新的 NT 技术架构,使得 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 多端界面统一,内存和存储占用实现进一步优化。

  如果单看手机端,在 120Hz 刷新率已成标配的当下,显然无法对此架构革新有所感知。但 PC 端不同,采用新架构的 QQ 体验版客户端,在刷新率上相比 TIM、普通版 QQ 等上代产品已经存在代差。

  陆玖商业评论同时在 PC 端打开普通 QQ、TIM 版 QQ、新版 QQ 三者对比后发现,相比前者,新版 QQ 的刷新率至少在 120Hz 及以上,无论是拖动、界面弹窗都实现了较为"无缝"的体验。但前两者仍然停留在 60Hz 刷新率,导致在界面弹窗、拖动等体验上,具有明显的"时代感。"

  此外,新版 QQ 也在功能取舍上有所平衡。譬如办公简洁版的 TIM,几乎砍掉了 QQ 所有娱乐性的功能,只在侧边栏位保留了腾讯文档、微云网盘等产品,至于 QQ 空间等"与办公无关"的产品,则通过收藏按钮,与邮箱、日程、待办放置在产品界面的底部。

  但新版 QQ9 的功能,则比办公版 TIM 丰富得多——在最直观的侧边栏位,QQ9 不仅保留了 QQ 空间、邮箱等旧产品,借鉴 discord 的 QQ 频道、作为游戏分发渠道的游戏中心、短视频产品"小世界"等均被置于醒目位置;QQ 游戏大厅、腾讯网、微云等产品,则作为可选项被设计为收折。

  至于密友关系自由标记、超级 QQ 秀个性展示、在线状态自定义、群聊功能更新等等"新特性",则在正常更新的范畴之内。但可以看出,PCG 对于 QQ 的态度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并作出相应的体验改进。

  QQ 需要"学微信"吗?

  但同样的体验改进,对于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 QQ 用户而言,意味是完全不同的。

  前述资深 QQ 用户老R告诉陆玖商业评论,QQ 对R先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各种同好群里聊天,俗称"水群"。虽然新版 QQ 的更新,对于群聊体验实现了代际跨越。但R先生在体验了三天 QQ9 后,即回归了旧版 QQ 的怀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版的 PC 版 QQ,在 UI 界面和体验上,全面靠拢了微信。

  譬如在登录环节,在账号登录一次之后,PC 端微信会直接出现便捷登录按钮。新版 QQ 同样沿袭了这样的 UI 设计。类似的情况,主界面同样存在。

  当然,对于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方便的功能,不过在同时使用微信和 QQ 的R先生眼中,这让 QQ 变得不再"QQ"。

  他告诉陆玖商业评论,QQ 对于他这类老网民,是腾讯各类产品在 PC 端的最大入口,对于他这类年龄在 30+ 以上的用户,空间、频道、短视频等产品线几乎不再使用,最实际的作用就是水群,核心定位在于兴趣和个人爱好。

  而微信对R先生而言,则是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 1V1 即时通讯软件,群聊虽有,但大多数都是围绕亲属和工作关系为构建,范围较 QQ 更狭窄,在大多数时候不具备"水群"的价值。

  也因此,一旦基于兴趣的社交软件在 UI 逻辑上变得"工作"起来,对于R先生而言,就丧失了工作之余"划水"的体验感,这是他抵触 QQ9 的核心原因。

  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QQ 和微信二者并无优劣之别,只是腾讯在不同的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的拳头社交产品而已。二者的职能也类似——分别在 PC 端和移动端,作为流量入口为腾讯旗下的游戏、办公、内容产品提供核心用户群体。

  一位行业资深观察者向陆玖商业评论指出,在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前十年,腾讯的版图由 QQ 开拓,自 2013 年起,则由微信扛起移动互联网的大旗。即便抖音快手在短视频领域异军突起,但在熟人社交及游戏娱乐领域,对腾讯没有根本性威胁。"但在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承前启后之间,QQ 与微信的两个生态与两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互斥的。"

  该人士补充道,"QQ 的场景则集中于兴趣社交领域,且保留了此前的游戏渠道属性,兴趣与娱乐的意味更强;微信的场景更多聚焦在内容传播和工作领域,短视频内容也因为视频号的崛起与微信生态打通。这是二者天然的分界线。但 2013 年后新增的移动互联网人口,多数是微信用户,这导致其对 QQ 生态产生了挤压效应。"

  正因如此,从社交软件的核心指标,装机量和活跃用户数量即可看出二者地位的改变。

  腾讯控股最新披露的 2023 年三季报显示,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 13.36 亿,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 0.7%;而 QQ 月活跃账户数为 5.58 亿,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2%。

  这并非简单的数据差距,而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用户而言,QQ 已经不再是装机的必选项,而微信一定是。这也意味着,对于腾讯的移动游戏等核心产品而言,用户用手机号绑定、熟人关系链更丰富的微信作为腾讯产品入口,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

  另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对于社交软件这类"工具型应用"而言,并不是说越接近主流社交软件(如微信),体验就会越好。而是要基于用户"用得顺手"。

  那么何为"顺手"?即用户在该产品上成功满足了需求,并因此产生用户粘性,从而长期使用。既然微信在工作体验上做到了"顺手",QQ 在兴趣主导的群聊体验中做到了"顺手",那么即使不考虑体验,也应该让二者在功能与 UI 上有明显的区分。

  只有这样,才会让用户在不同社交产品上,以不同的使用心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但 QQ9 一味向微信这类成功产品看齐之后,二者的边界,正在逐步模糊。

  左右手互博,何为出路

  凭借着 QQ ,腾讯发了家致了富;有了微信,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中开疆拓土 。 但从新版 QQ 不断向着微信靠拢这一迹象不难看出,手握两大国民级 APP 、 稳坐社交赛道 "铁王座" 近 20 年的腾讯,不免也在 "焦虑"。

  主动求变的背后,自然是腾讯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巩固这一地位的野心。

  旧版 QQ 作为腾讯所有业务的结合体,固然体验是完善的,但对很多人而言,并不能全部使用到。很多人早在 10 年前就厌倦了打开 QQ 就弹出一堆通知——在这些通知中,很大一部分是 QQ 作为产品内容的推广工具而存在的,譬如短视频产品小世界的弹窗、超级 QQ 秀的弹窗、腾讯新闻、商业广告等等。而微信满足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相反地,如果砍掉这些功能,毫无疑问会使触达用户的次数变少,伴生而来的结果则是 QQ 的商业价值随之下降。但新版 QQ 仍然选择这么做了,那么问题来了,这能否为 QQ 争取到更多新的用户?

  答案其实也存疑。

  因为对于一部分 QQ 用户来说,他们使用 QQ 的更大作用,是作为腾讯游戏登录账号而存在的。在以往,腾讯游戏大多数集中在 PC 端时,QQ 是毫无疑问的流量入口。

  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作为腾讯船票的微信,取代了 QQ 这部分功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使用微信作为腾讯游戏账号——其中不仅是登录的便捷性,而是腾讯游戏的强社交属性,让微信熟人之间开黑,变得更为容易。因此这也是 QQ 虽然产品体验先进,但用户量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类似的情况,甚至在 QQ 具备核心优势的低龄用户群体,也开始发生。陆玖商业评论访谈周边亲属后发现,不少低龄玩家在使用家长手机游玩王者荣耀时,已经开始使用个人微信作为微信登录窗口。而在家校联系日益微信化的当口,这些 QQ"潜在用户",大概率不会再次使用 QQ——除非有足够吸引他们的兴趣社群在 QQ 建立。

  上述行业资深观察者也侧面认同了这一说法。

  在他看来,"下一个时代是短视频时代,但 QQ 的内容生态又很难长出短视频基因。此外,短视频本身又没有社交属性,无论是人工智能如何能对内容、对推荐赋能,但对于 QQ 本身的影响相对有限。"

  "某种角度上讲,QQ 的账号体系已跟游戏的账号体系天然打通,微信的账号体系又跟短视频账号相互融合,QQ 和微信既保持竞争、又相互借鉴的背后,其实也是腾讯大生态内,好几套账号体系互博的必然。"

  至于 QQ 是否还有新的机会,该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版 QQ 可以尽可能去争取以下两类用户群体,其一是基于使用惯性由 PC 端迁移到移动端的 QQ 用户,其二是则是因为扩列、频道等兴趣产品而使用 QQ 的更年轻的新兴人类,这是 QQ 未来‘永葆青春’的关键。"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便 QQ 目前用户量已经到达瓶颈期,但鉴于 QQ 兴趣群聊体验,也实现一定程度的留存。陆玖商业评论还发现,在借鉴 discord 的 QQ 频道里,仍然活跃着大量的低龄用户,年龄分布范围大致在 10-15 岁。一些热门兴趣帖子的互动数据,高者甚至能破万。

  即便腾讯 QQ 已经走过 25 个年头,如果持续提升核心产品,诸如兴趣群聊的体验,再辅以核心业务(如游戏)的突破,即便 QQ 只作为核心产品的流量入口,也已经足够它继续存活,因为人类的天性,不是工作,而是游戏与娱乐。

  只要腾讯游戏,还能继续"用心创造快乐",那么 QQ 作为兴趣社交软件的意义,就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