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抱华为大腿,连赛力斯营收都下滑了。
赛力斯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半年报,M9/M8 在豪华市场一路赢赢赢,结果上半年营收不增反降。但是其他核心指标却大大提高,毛利率都把奔驰远远甩在身后了。
上半年业绩公布的第一个交易日,赛力斯股价一度大涨超5%,市值超 2360 亿元,成为中国市值 TOP3 车企,仅次于小米和比亚迪。
引发资本市场看好的,或许不仅是赛力斯的上半年业绩。
几乎在最新财报公布的同一时间,全新问界 M7 首次公开亮相,整车除了名字基本换了个遍,华为 LOGO 也印在了更显著的位置。
这是下半年问界最关键的产品,代表着重获增长的希望。
赛力斯增利不增收
首先来看最核心的交付数据,2025 年上半年赛力斯共交付 19.83 万辆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7.21 万辆,渗透率超 86%,问界品牌累计交付 14.7 万辆,占到公司总销量的 74.13%,其他三大品牌合计交付不过 5 万辆。
从产品价格和销量来看,问界品牌显然贡献了赛力斯绝大部分的营收,销量同比去年的 18.1 万辆下滑 19%。赛力斯的总营收因此受到影响,从去年同期的 650.44 亿下滑至 624.02 亿元,同比下滑4%。
营收略微下滑,同期利润却大增。
财报显示,赛力斯 2025 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29.41 亿元,同比剧增 81.03%,是理想汽车同期的 1.68 倍。
不增收却增利主要是由于问界销量组成发生了变化。
去年1-6 月,售价 24.98-32.98 万元的 M7 是问界品牌的销量大头,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辆。而据财报数据,今年同期,M9 和 M8 分别交付 6.7 万辆和 3.5 万辆,将品牌均价拉升至超 40 万元。
虽然产品总销量下滑了,但是产品单价却升高了,因此营收下滑净利润反而大涨。
产品售价高的同时,据赛力斯在财报中透露,M8 和 M9 还是共线生产,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摊薄成本。赛力斯上半年营业成本为 443.4 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大降 10%。
此外毛利率也因此大增,在 M8 和 M9 的带动下,赛力斯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拉升至 28.93%,相比去年同期提高近 5 个百分点,不仅领跑一众新势力,甚至超过同期奔驰 10 个百分点。
其他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抱紧华为,但赛力斯近 2 年的研发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赛力斯 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为 52 亿元,远超同期净利润,相当于 2023 年全年研发投入的 1.17 倍,相比 2024 年同期飙升 154.9%。
其中有 50.4 亿元投入了汽车开发,1.56 亿元用于增程器开发。
研发投入大涨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研发团队规模大增,目前赛力斯研发人员为 6984 人,同比大涨 26.6%,占公司总人数的 36%。
从上半年业绩来看,背靠华为之下,尽管赛力斯短期核心指标有波动,但已经站稳了豪华新能源市场,迎来了新的考验。
重获增长的关键新品
赛力斯上半年销量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阵痛。最高端的问界 M9 焕新,以及曾经最走量的问界 M7 换代,引发很多潜在车主观望。
随着上半年财报公布,阵痛期基本结束。就在赛力斯发布最新业绩的同一天,成都车展开幕,全新问界 M7 借此机会首次公开亮相。
许多看了内饰和外观的网友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
新款除了名字一样,基本没啥一样了。
简单对比一下,首先前脸就有很大不同,设计更接近是 M8/9,但是也没有完全套娃,大灯更显年轻化。
车顶虽然装的还是 192 线激光雷达,但是在华为系首发了舱内激光雷达方案,不容易受到磕碰和污渍。
尾灯也完全不同,可以很好地区分开,此外还装配了后向固态激光雷达,整车感知升级。此外,前向和后向还有 5 个 4D 毫米波雷达。
车长方面,老款轴距只有 2820mm,车长达到了 5020mm。新款的轴距是 3030mm,车身更长,拉升至 5080mm。
内饰前排有了副驾屏,左右更对称,中控屏下方还印上了华为的 LOGO。
最最最关键的是,此前很多网友抨击、余承东出来解释的前悬挂,终于从麦弗逊调整为了双叉臂。
问界 M7 此时此刻全面换新,对鸿蒙智行和赛力斯都有着重要意义。
从赛力斯的角度来看,这是其今年重获增长的关键。
老款问界 M7 月销量最高时达到 3 万辆,后来因为竞品上市,月销量一度只有几千台。在均价 40 万的问界 M8 月销都能 2 万辆的当下,全新 M7 如果价格给力,未尝不能重现辉煌。
跳出赛力斯,从鸿蒙智行整体来看来说,问界 M7 焕新也减少了内耗。去年智界 R7 上市后因为和老款 M7 尺寸相近,价格区间重叠,就对 M7 销量造成了冲击。
如今 R7 提前更新,砍掉了 Pro 版,入门就是 24.98 万元的 Max 版本,纯电版比去年上市时价格降低了 5 万元,和问界 M7 在尺寸上已不再同级,价格有望也会有区分度。
尽管有内耗冲击,但时至今日问界仍然是鸿蒙智行绝对的销量主力,毫无疑问也是带动华为车 BU 出货最多的品牌,这或许是赛力斯被看好的最大原因。
以最近的 7 月销量为例,鸿蒙智行已上市的四界合计销量为 4.8 万台,其中问界品牌销量为 4 万台,贡献了 83% 的销量。
但问界的火热,也凸显出 HI 模式品牌的尴尬。同样是鸿蒙座舱,同样搭载华为 ADS,大部分配置也相近,但 HI 模式同级的价格往往会比问界便宜2-3 万元,而且品牌销量徘徊在 1 万辆俱乐部。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HI 模式开始对比问界了,同级产品上同样的配置,给出更低的价格,这或许也是问界交付和营收下滑的外部原因。
甚至战火有向其他界蔓延的趋势。
华为的智能化方案,你有我有大家有,如何找到独特卖点,减少华为系内耗,这不仅考验着赛力斯,更考验着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