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系“兄弟”终要合灶吃饭

  文|《投资者网》夏莹

  时钟滴答,三年承诺进入倒计时。华虹系这艘巨轮,终于开始调转船头。

  8 月 17 日,一则公告把 1300 亿元市值的芯片巨无霸——华虹半导体(688347.SH/01347.HK)推上镁光灯。公司称,将以"股份+现金"的组合拳,拿下同门上海华力微电子(下称"华力微")的控股权,并同步配套募资。

  若交易落定,这将是科创板开板以来,成熟制程领域最阔绰的一次内部整合。

  成熟制程版图再聚合

  故事缘起一纸承诺。2023 年 8 月 7 日,华虹半导体登陆科创板时,母公司华虹集团曾立下"三年内解决同业竞争"的军令状——把华力微注入上市平台。

  如今,大限将至,集团选择兑现诺言,也意味着中国大陆第二大晶圆代工厂的成熟制程资产将首次归于同一上市平台。

  华虹公司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收购标的资产为华力微所运营的华虹五厂,该业务与华虹公司在 65/55 纳米、40 纳米制程业务存在同业竞争。华虹公司还称,目前交易正处于筹划阶段,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手方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整合完成后,华虹将直接掌控一条月产能约 3.8 万片的 12 英寸产线,叠加无锡二期 8.3 万片/月的新产能,12 英寸总产能有望在未来两年翻番。

  华虹长期聚焦特色工艺,车规级 BCD、超级结 MOSFET 等产品在本土客户中渗透率超过六成,但产能分散、研发重复一直掣肘其议价能力。

  整合华力微后,华虹将拥有上海金桥、张江三座 8 英寸厂及无锡、浦东两条 12 英寸厂,工艺节点自 0.35 微米延伸至 28 纳米,形成柔性产能调配体系,可在一周内切换功率器件、MCU、CIS 等不同平台,满足客户"小批量多品种"的急单需求。

  财务层面,2025 年二季度,华虹营业收入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3%;归母净利润 795.2 万美元,同比增长 19.2%。

  华虹 2024 年营收 20 亿美元,产能利用率 99.5%,但毛利率仅为 11.4%,同比下滑近 4 个百分点,成熟制程价格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此次收购若顺利落地,上市公司不仅可减少内部竞价,还可通过规模化采购、交叉销售把单位成本再降3%–5%,对盈利修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市场提前狂欢,复牌行情引爆预期

  从行业视角看,全球成熟制程正陷入"双轨"周期:AI 与车载芯片需求升温,消费电子却持续去库存,55 纳米及以上节点成为各家代工厂的必争之地。

  华力微运营的"华虹五厂"主攻 65/55 纳米与 40 纳米,恰好与华虹半导体重叠。表面看,是三家客户的小范围撞车;深层次,却是两条产线在同一技术节点上的左右手互搏。合并,既是为监管答卷,也是为利润止血。

  TrendForce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华虹集团全球市占率 2.7%,位列第六,国内仅次于中芯国际(5.5%)。不同于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血拼"7 纳米及以下,华虹集团把筹码押在 28 纳米及以上成熟节点——全球每三张智能卡芯片,就有一张出自其手。

  政策端亦在推波助澜。国家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 3440 亿元,明确把成熟制程特色工艺列为重点投向;上海国投、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此次均出现在交易对手方名单中,显示国有资本愿意以股权为纽带帮助龙头完成内部重组。

  交易完成后,华虹总资产规模将超过 100 亿美元,12 英寸收入占比预计由 2024 年的 53% 升至 2026 年的 70% 以上,进一步缩小与中芯国际在规模上的差距。

  不过,整合从来不是简单的加法。华力微成立 14 年来,产线折旧已过半,但工艺节点仍停留在 65/55 纳米,若不能在未来两年导入更先进的 28 纳米 HKMG 平台,其设备残值将快速衰减。

  此外,两家公司的 ERP、MES 系统差异较大,合并后需投入额外资本进行数字化改造,短期或带来数千万美元的整合费用。

  华虹管理层在二季度业绩会上透露,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全部工艺对接,2026 年启动新一轮资本开支,将 28 纳米车规 BCD 平台导入华虹五厂,届时单颗芯片成本有望比竞争对手低8%–10%,为下一轮景气上行储备弹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本次交易作价及配套募资规模仍是关键变量。若全部以股份支付,华虹股本将扩大8%–10%;若引入大基金现金认购,则可降低摊薄,但会提高负债率。停牌前华虹A股对应 2025 年预测市净率约 2.2 倍,低于中芯国际的 2.8 倍,港股更仅有 1.6 倍,估值已部分反映整合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六条"政策的出台,成为央企加速资产整合的关键推动力。

  2024 年 9 月 24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优化并购重组机制,成为国企加速资产整合的关键推动力。今年 3 月,中国证监会提出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并推动典型案例落地;5 月,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新增简易审核程序、分期支付机制等创新举措。

  在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以来国企整合加速。此前宣布拟一次收购 13 家系统内企业的中国神华,也在近日披露了关联交易预案。

  具体看,中国神华将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所持有的国源电力、新疆能源、化工公司、乌海能源、平庄煤业、包头矿业、航运公司、煤炭运销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港口公司共 10 家企业全部股权,以及神延煤炭 41% 股权、晋神能源 49% 股权。中国神华还将以现金方式购买西部能源持有的内蒙建投全部股权。

  资本市场的嗅觉永远灵敏。尽管公告 8 月 17 日晚间才发布,但华虹股价早在 8 月 15 日午后便直线拉升,单日涨幅最高突破 16%,最终收涨 11.35%。

  市场将静候交易草案揭开面纱,而华虹能否借此重塑中国大陆成熟制程的竞争格局,答案或在 2026 年的产能利用率与毛利率数字中浮现。(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