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0 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我们人类有生之年死于小行星撞击的风险有多高?根据发表在 arXiv 上的一篇预印本,研究人员模拟了 500 万个直径大于 140 米的近地天体(NEO),模拟了近地天体的轨道,并统计 150 年来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次数,以判断 NEO 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结果与个人在 71 年的人生中发生其他不幸事件的机率进行比较,包括雷击、被大象攻击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计算一个人死于这些事件的机率有多大。结果发现,大小超过 140 米的近地天体的撞击频率估计约为每 1.1 万年一次。直径 140-200 米的近地天体坠落海洋可能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直径 180-200 米的近地天体如果撞击人口稠密的地区,则有可能影响一百万人,更大的近地天体撞击可能影响整个世界。
因此即使近地天体撞击地球,但若其直径较小,大多数人仍然有很大的幸存几率。研究人员发现,当一氧化碳中毒和大象攻击等事件发生时,造成人员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而一颗直径超过 140 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比一个人一生中被闪电击中的机率,以及被土狼袭击的机率都要高。另一方面,一个人一生中感染流感或遭遇车祸的机率远高于经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这也许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研究团队强调,这并不是要忽视行星防御的重要性,而是让大众能在理解真实风险的同时,理性看待小行星威胁。
arxiv.org/abs/2508.02418
天文館:最新研究揭曉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