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高德放大招了:全球首个 AI 原生地图上线!它不仅会导航,还成了会动脑子的 AI 出行管家。「小高老师」能一次搞定「上班+取咖啡」这种多任务行程,还会猜到你想去哪。AR 打卡,则为你留下专属的独家时空记忆。
8 月刚一开场,高德就扔下了一枚「智能核弹」。
全球首个 AI 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 2025,正式上线了!
可以说,这次可不仅仅只是地图的升级,而是一次 10 亿人认知世界方式的重塑。
以前,是我们人用地图找路,而现在,是一种会「动脑子」的地图,主动帮我们规划。
而这,多亏了小高老师。她的真实身份,是高德地图 2025 中的智能体。
这次的小高老师,有着深度时空理解和自主决策能力,绝不仅仅是只会指路这么简单。
无论是餐饮、社交、健身、文旅,任何和地理位置相关的需求,都能让 ta 带动相关智能体,为我们提供最优方案。
你别说,小高老师推荐的餐厅,果然就是公司同事的高频聚餐打卡点
不过小高老师令人震惊的,可绝不仅仅是这点表面上的能力。
全球首个「需求链智能调度」AI 系统
在高德地图 2025 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全球首个实现「需求链智能调度」的出行 AI 系统。
这,就彻底颠覆了以往复杂多任务出行的动态编排瓶颈。
如果在以前,我们说「我要先上班路过咖啡馆,再顺便还本书」,导航最多能做到的,就是规划一条到你公司的路,至于咖啡馆和图书馆,都还得你自己再查。
但现在,高德地图有了「时空感知多智能体协作」技术(ST-MAC),就可以把你的整个需求链一次性吃透,然后生成一个全局最优方案!
现在,「小高老师」可以自动帮我们查到去往咖啡馆和图书馆的路线了
具体来说,它可以将我们的复合出行需求(「上班+取咖啡+还书」)视为一个完整的需求链,通过需求链智能体(DCA)对抽象语义进行深度解析与时空解耦,自动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序列。
然后,它就会协同调度交通、生活服务等多类智能体,完成全局最优路径规划。
可以说,这种从「单一导航」到「全链路出行决策」的跃迁,让高德地图在 AI 出行调度领域一下子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时空感知多智能协作技术
下面,让我们从两点来解读一下,ST-MAC 究竟实现了怎样的能力。
复杂请求语义解构与动态编排
过去的出行规划是建立在你明确知道目的地的情况下,比如「故宫」、「北京饭店」、「奥森公园」。
未来的出行需求更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你只需提出需求「步行 5 分钟适合约会的餐厅」、「距离地铁站最近的带泳池的亲子餐厅」、「周末晚上开放能看到鸟巢的观景台」。
这是因为,高德地图可以通过理解语义需求,然后进行动态编排和决策。
它能支持 100+ 维度的需求描述(比如「带泳池的亲子酒店」「人均 200 元的观景餐厅」)。
还能自动拆解各类时空约束(比如「酒店到景点的交通<30 分钟」「餐厅预约需在游玩前 2 小时锁定」)。
群体智能式的服务生态
不仅如此,ST-MAC 还创新性地引入「动态成本博弈模型」和「多维度比价智能体集群」。
由此,交通方式(公交、骑行、网约车)、本地服务(住宿、餐饮、咖啡店、充电桩、医院)就会以自主决策「智能体」的身份,参与实时竞价与资源匹配。
听起来,是不是很新鲜?
比如我们现在需要找个又便宜又快的方式去故宫,此时高德地图做的,不再只是显示路线,而是让公交、地铁、网约车等「自己商量」谁最合适
打个比方说,这就好像一场城市版的「多人在线游戏」,公交、地铁、网约车都在暗中竞标,咖啡店和充电桩也能加入战局,谁更便捷、更便宜、符合你的偏好,就能获得上场机会。
这背后,就是这些智能体在基于实时数据(如路况、空闲车辆、价格波动)进行「竞价」,系统则综合用户偏好(时间优先/成本优先)评估各组合的效用值,输出全局最优方案。
而且,假设我们在出游途中遇到了突发状况,比如地铁延误,系统就会将「地铁+共享单车」自动切换为网约车。
餐厅预约时间与景点闭园发生了冲突,整个系统就能插入秒级重构路径,并且预警资源冲突。
高铁票紧张时,系统就会自动推荐「高铁+顺风车」替代方案,并联动购票与导航。
甚至在通勤中,系统如果识别出我们有节能偏好,还会优先推荐低碳的组合路径。
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路线,更是一套经过多方博弈验证的「出行最优解」。
而有了「多维度比价智能体集群」,它就能从各种方案中选出价格上最佳的方案。
比如「明天要去八达岭,附近好的酒店有哪些,价格如何」,几个最佳方案就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了。
如此种种,便形成了一种仿生城市交通的「群体智能」架构。
或者说,高德地图直接在城市中,构建出了一个仿生化的「出行生命体网络」。对于个体,它可以提升出行效率;对于城市,它可以为整体的交通资源优化提供底层支撑。
这背后,都要归功于高德地图对于 AI 技术的全新理念——当 AI 从「被动响应」推向「主动协商」,就实现了资源调度的去中心化与智能化。
而这也意味着,高德地图已经从一个工具集成平台,进化为了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 AI 出行中枢。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小高老师还有什么其他功能?
让地图思考:未来的时空感知
首先,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会打开高德地图?
不熟悉的城市、临时起意的目的地、不太确定的路线还是朋友们约着碰头的酒馆。。。
高德地图以前就是那种手机里必装,但又不会像微信一样每天都打开的 APP。
但是现在,你现有了这样的一个理由,因为全新升级的小高老师变得更加的懂你——
它真的会像「贾维斯」一样,自动分析出你的生活规律!
比如我早上打开 APP,小高老师第一个任务就是「时空信息获取」。
然后就会自动提醒我导航上班。
在高德地图首页点击右侧的对话按钮,就可以一键唤醒小高老师。
得益于强大的时空感知能力,你每个时间点打开,小高老师都会根据你的习惯和当前时间,主动提醒和预测你的想法。
比如 11:50 我点开小高老师,第一个推荐就是午餐去哪里吃,非常方便。
在过去,软件只能被动接受我们的需求。
你需要提前规划好时间、提前查看各种攻略,但现在有了小高老师,只需一句话,就能制定完美的出行路线。
只需一句,「制定一条奥林匹克公园的 citywalk 路线」,小高老师就能给出三个方案。
奥运文化探索方案、科技与自然路线、还有艺术和历史方案,并且每个方案的侧重点都不相同。
每个方案不仅有景点,还设计了具体的游览路线,甚至规划了饭点的用餐地点。
通过 AI,小高老师将交通能力和服务能力有机结合,就像一名贴心的管家,小高老师知道你什么时候「会饿」。
左右滑动查看
在实时驾驶过程中,升级后的小高老师还会实时提醒前方绿灯个数,非常贴心。
在高速驾车时, 高德地图还会精准感知车道级交通流变化、动态事件、事故占道等微观信息,结合用户规划路线自动激活领航模式,推荐全局最优车道策略,让变道决策更具前瞻性。
得益于背后的北斗导航超能力,我最喜欢的就是实时车道变换功能。
即使身处陌生城市,也不会在复杂路口走错车道而不得不掉头返回走「冤枉路」。
用 AI,探索身边的一切
而且,升级后的高德地图 2025 将「附近」功能改为了「AI 探索」。
因为将本地生活服务进一步集成,在任何地点你都可以在 AI 探索中发现生活乐趣。
有 citywalk、著名景区、夏天推荐的水上乐园和茶餐厅等各种生活服务。
并且,高德地图将出行+本地生活有机的结合,你可以在下班时,让高德推荐到顺路的商超。
为什么说,只有高德才有最佳的「时空感知」
当然,全新升级的小高老师可以是你打开高德地图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几乎每天都要打开它。
正如网上那些「爆梗」所说的:「高德让你 10 点到,你开再快,也只能 9 点 59 分到。」
每天打开高德地图,我就对回家的时间心里有数,不论多堵,心里都不慌。
而每次遇到堵车时候,高德都能实时规划出最佳的备用路线,此外还有群友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这个功能相信经常跑高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而经常用高德的都知道,高德还有个神奇的功能,那就是「红绿灯预测」。
其实这个功能,早在 2022 年就出来了,当时人们还各种猜测,「高德这么牛,还能接入当地交管局啊」。
但其实,高德地图揭秘「红绿灯倒计时读秒」功能背后的实现原理,仅仅依赖的是过往车主的行驶启停规律。
所有在路上行驶,并打开的 APP 都是一个个数据点,高德地图运用云端大数据算法就能推算出具体红绿灯读秒时间。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时空智能」,每天、每刻、每个路口、每个高德地图APP和每个人组成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时空网络。
即使路口临时设置移动式红绿灯,虽然没有接电和接网,但高德地图依然会显示红绿灯倒计时状态。
这也是一种降维打击——用时空感知来代替过去的信号,这也是高德地图独特的地方,只要你打开APP,你就成为了这张虚拟时空网络中的节点。
类似的功能,还有盘山路上会车时、单向车道高速行驶时,高德地图会主动提醒你「对向有来车、后面有高速车辆接近」。
当「我的世界」有了 AI 记忆
如果一个 AI 有了记忆,它能做的,可不止是当你的贴身管家这么简单了。
比如我们可以大胆放飞想象:会不会有一款 AI 地图,能记住我们和世界的每一次相遇?
这完全不是幻想。继「去哪儿」「怎么去」之后,高德地图又卷出了第三个终极问题——
「去了之后,我和这个世界之间,能留下点什么?」
现在,在全新升级的高德地图中,只要点击右上角的「+」号,就可以一键进入 AR 打卡模式了。
也就是说,虚拟地图和现实时空,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从此,你的每一次出行,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中留下时空纪念。
比如,我们可以打卡景区地标,生成到此一游的 AR 合影,或是放飞刻着偶像照片的热气球。
你走过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小镇,都会记录在时空地图上,有一种打卡收集的乐趣
你的每一次打卡记录,都能和地理位置紧密相连,这都是借助 Avatar 虚拟形象塑造与 3D 时空渲染技术。
而依靠 AR 时空滤镜环境感知技术,不管在哪个城市、什么天气,都能有专属的 AR 道具适配场景,让你的每一次打卡都自带氛围感。
未来,你的足迹,就等于你的回忆。
空间智能,是通往 AGI 的关键
如今,业内已经普遍认为,空间智能就是通往 AGI 的关键。
所谓空间智能,就是一套构建虚拟世界并深度理解、推理决策、总结输出的 AI 技术分支,以实现虚拟数字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的无缝互联。
而地图,正巧就是对真实世界虚拟化、数字化的最大载体。
在这方面,高德地图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它是全球范围处理定位、点云和视觉等时空信息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超过二十年的物理世界数据生成和技术积累,为高德地图三维虚拟世界一体化的理解和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现在,高德地图不仅连接了世界,更「理解」了这个物理世界如何运转。
而全新的 ST-MAC 技术,则让小高老师基于空间感知理解和时空深度推理反思,从「单点工具连接」进化到了「多智能体协同决策系统」,形成的群体智能直接重构了仿生城市交通。
甚至在未来,高德地图的空间智能还会助力智能汽车、智能眼镜、具身智能、低空飞行等领域,实现更高级的跃迁!
从此刻起,我们与真实世界交互的触点,已然变得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