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牛电动虽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实现单季扭亏,但其国内销量增长高度依赖“以价换量”策略,国际市场持续承压,整体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仍显不足。同时,2G 退网引发的功能失效及由此产生的大量用户投诉,或反映公司在产品前瞻性规划和售后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短板。
2025 年 8 月 13 日,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其 2024 年 4 月购买的小牛 F200 车型,在充值 VIP 服务后,自 2024 年底起频繁出现掉线、无法定位和查看行驶路径等问题。用户质疑客服处理敷衍,也质疑小牛在 2022 年就明知运营商会关闭 2G 服务的情况下,2024 年仍出售 2G 配件车辆,并指出售后存在额外收费要求,希望免费更换中控并获得明确服务说明。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也有用户表示其 2021 年购买的车辆,尽管 VIP 服务期限至 2026 年,但因 2G 网络退网,自 2025 年 6 月起智能服务已无法使用。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2G 退网引发功能失效,硬件升级成本转嫁用户引争议
近期,2G 网络退网事件成为小牛电动用户集中投诉的焦点。2025 年 8 月 3 日,央视财经报道指出,随着国内运营商逐步关闭 2G 基站,大量搭载 2G 中控模块的小牛电动车用户面临远程锁车、行程记录、防盗报警等核心功能失效,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车辆因无法联网而无法启动的情况。用户恢复上述功能需自费 149 元至 299 元进行中控硬件升级。对此,小牛官方客服回应称,此情况属于“硬件更换升级”需求,而非产品质量问题,因此相关费用需用户承担。
图片来源:抖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行业在 2020 年已普遍获悉 2G 退网趋势,小牛电动直至 2022 年 6 月才全面切换至 4G 中控。因此,其在 2025 年推出的硬件升级补贴方案(若有),被部分用户质疑为将自身产品规划滞后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截至 2025 年 8 月 13 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关于小牛电动的投诉量已达 3760 条,除 2G 网络事件外,还涵盖产品质量和其他售后服务问题,反映出公司在用户体验与售后保障方面面临显著挑战。
从快速上市到价格战下的盈利问题
2025 年 8 月 11 日,小牛电动发布 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 12.56 亿元,同比增长 33.5%;毛利率为 20.1%,较上年同期提升 3.1 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 590 万元,相比 2024 年同期净亏损 2490 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图片来源:小牛电动公告
小牛电动成立于 2014 年 9 月,是一家智能电动两轮车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公司成立仅四年后,便于 2018 年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速度远超同行。相比之下,爱玛科技(成立于 1999 年)在成立约 20 年后于 2021 年上市,雅迪控股(成立于 2001 年)也于 2016 年在香港上市。
上市初期,公司股价呈稳步上涨趋势,并于 2021 年 2 月 16 日盘中创下 53.38 美元/股的历史高位。然而,股价此后一路震荡下行,至 2024 年 2 月 5 日收盘跌至 1.57 美元/股,较历史高点缩水约 97%。截至 2025 年 8 月 12 日收盘,股价报 4.30 美元/股,虽较最低点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历史峰值。
图片来源:同花顺 iFind
同时,“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凸显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承压,也反映出“以价换量”策略的潜在风险。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自 2022 年开始下滑,2024 年在降价策略推动下有所回升,同比增长 24.00% 至 32.88 亿元。然而,从归母净利润看,2022 年至 2024 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 0.49 亿元、2.72 亿元和 1.93 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成本控制见效,营销投入激增,研发投入相对有限
从市场表现看,小牛电动二季度在中国市场(主要为电动滑板车)的销量增长显著,但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以价换量”策略。财报显示,2025 年二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滑板车销量达 31.87 万辆,同比增长 53.6%;对应的中国市场电动滑板车收入为 10.57 亿元,同比增长 45.4%。收入增速明显低于销量增速, 中国市场收入占其电动滑板车总收入的 91.1%。更直观的数据是,中国市场每辆电动滑板车的平均收入为3,316 元,同比下降 5.3%,印证了降价策略。
图片来源:小牛电动公告
相比之下,国际市场表现承压明显。同期,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销售电动滑板车 3.14 万辆,同比下降 35.5%;实现收入 1.03 亿元,同比下降 20.9%,销量与收入均出现双位数下滑。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措施。2025 年二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为 0.19 亿元,同比减少 51.6%。然而,费用结构呈现“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二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高达 2.02 亿元,同比激增 68.2%,主要受中国市场在线购物节促销及广告投入增加的驱动;同期研发费用为 0.44 亿元,同比增长 35.5%,增幅相对有限,主要由员工成本、股份薪酬及设计测试支出增加所致。
从长期趋势观察,营销投入持续攀升而研发投入增长相对乏力。数据显示,小牛电动的营销费用由 2020 年的 2.01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4.90 亿元,四年累计增长 143.78%;而近 5 年间研发费用基本维持在 1.3 亿元左右的水平,2024 年的研发费用 1.24 亿元仅约为同期营销费用的四分之一,反映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更倾向于市场推广。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总体而言,小牛电动虽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实现单季扭亏,但其国内销量增长高度依赖“以价换量”策略,国际市场持续承压,整体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仍显不足。同时,2G 退网引发的功能失效及由此产生的大量用户投诉,或反映公司在产品前瞻性规划和售后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短板。当前的业绩表现与用户反馈表明,小牛电动未来亟需在市场份额扩张、盈利能力提升以及用户体验优化三者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方能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作者 | 魏思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