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搜索阵地,百度想尽力守住

  文 | 光锥智能,作者|魏琳华,编辑|王一粟 

  AI 搜索的东风刮过两年,百度终于下决心,对自家搜索引擎“动刀子”。

  7 月 2 日,百度宣布开启十年来最大一次搜索改版,正式将搜索框改版成支持千字输入的“智能框”,从“给链接”跨越到了“给答案”。另外靠着智能体,百度搜索也进入了“解决任务”的阶段,并集成了 AI 写作、AI 图片/视频生成等一系列服务。

  当然,这还不够。在阿里夸克、字节豆包等产品不断往自家产品中塞入深度搜索、智能体、编程等一系列 AI 功能的情况下,AI 搜索正在变成一个更深入的流量入口,成了 AI 应用的破局必备。

  在上述基础上,百度想靠多模态、MCP 生态等进一步突围。除了图文并茂的答案生成、视频通话上新,背靠百度地图等 1.8 万个 MCP,让用户能在搜索框内调用代码编写、法律咨询等垂直服务,靠生态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拉开差距。

  方方面面的改变背后,百度宣告彻底转型生成式 AI 搜索的关键节点已经到来。

  “百度于今年初为生成式 AI 搜索建立了相对成熟且可扩展的产品框架。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加速搜索的 AI 转型进程。”在 Q1 财报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CEO 李彦宏说。

  在产品转型的同时,百度也势必要面对传统搜索引擎广告业务承压的问题。搜索中 AI 成分越大,传统的竞价广告赚钱就会被削弱得越厉害。

  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最难。

  这次宣告转型的百度,也显然已经想清楚了一些商业化的路径。

  当搜索从“给链接”变为“给答案”,百度正押注智能体广告和数字人服务,试图在 AI 搜索的商业化中蹚出一条新路。

  AI 搜索+助手+视频生成,塞进一个搜索 APP

  十年来,百度对搜索产品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改变。

  从搜索框、搜索结果到搜索生态,百度搜索都把 AI 融了进去。

  肉眼可见的是,搜索框从原来的窄细长条变得相当宽大,相比于原来几十个字数的输入限制,百度搜索现在支持千字长度的内容输入。在搜索框的上方,AI 写作、AI 生图这些延伸功能也加入其中,成为一个集合用户多种需求的大入口。

  比起 AI 搜索的答案生成,百度这次最重要的转变,是从给链接到给答案,从给答案到直接搞定事情。

  在答案生成上,百度搜索的差异化突出在多模态内容生成和智能体的调用上。这让百度 AI 搜索生成的答案图文并茂,还能根据对应需求“召唤”不同的智能体和服务,依靠垂类智能体生成更精准的答案。

  举个例子,当用户想买一辆新的电动车,需要对比不同厂家、型号的电动车做攻略,AI 搜索会在生成内容的同时,不仅把优缺点列得清清楚楚,对应产品的购买链接也一并附在下方。

  除了升级搜索对话框和搜索结果外,百度搜索也成为了百度一系列 AI 功能的集合入口:从支持视频通话、手搓代码的 AI 助手,到加入支持音视频一体生成的视频模型 MuseSteamer,再到背后 1.8 万个 MCP 生态,百度把大量 AI 衍生功能塞到了百度搜索中。

  对于用户来说,支持多模态搜索能力也降低了用户使用 AI 的门槛。搜索通过支持图片、视频、音频等模态信息输入,用户能够通过拍照搜、视频问等方式直接和 AI 交流。

  上述三个方向的改变,是百度搜索彻底从传统搜索引擎转向 AI 搜索的分水岭。

  百度搜索,由此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把夸克 AI 搜索+豆包 AI 助手+可灵 AI 视频生成平台等产品集为一体的流量入口。

  从集成功能的选择来看,百度瞄准的都是当前受众最多、用户场景最广阔的 AI 应用方向,比如在 App 榜登顶的搜索、AI 助手功能,还有目前商业化之路更顺的视频生成,再借着这些为自家的核心收入产品招揽新用户、提升用户黏性。

  但从时间上来说,百度的更新显得太慢。今年上半年,豆包、夸克等产品已经在搜索中集成了大量智能体,诸如 AI 生图、AI PPT 等也都是家家必备的功能。

  不过,对于百度来说,作为营收主力的传统搜索引擎,转向 AI 必须慎之又慎。

  作为传统搜索的头部选手,百度不改,迟早要被其他 AI 搜索瓜分市场份额;但改不好,百度赖以为生的关键业务——搜索广告如果大幅下滑,转向 AI 就是“革掉自己的命”。

  AI 搜索商业化试水,百度仍在转型期

  第一个发布中文大模型,以及快速把 AI 和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结合,甚至用大模型去调动百度智能云的商业落地,百度在 AI 上的动作一直不慢。

  但搜索作为百度最重要的阵地,反而是相对比较晚才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 Perplexity.AI 成立的第三个月,也就是 2023 年 2 月,这个以对话式搜索为特点的答案引擎就席卷全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AI 搜索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答案引擎,靠智能体、图片/视频生成等工具,新的 AI 搜索产品已经能够帮助用户自主处理任务,进入“实时交付结果”的阶段。

  反观逐步试水,在 AI 搜索上显得“慢半拍”的百度,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

  两年多的时间里,百度和国外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作出了一致的选择,先从搜索对话框的内容生成部分加入 AI 能力,再慢慢到 AI 搜索界面独立,和原有的搜索产品正式融合。

  加入 AI 后,百度确实吃到了 AI 搜索带来的流量。

  植入深度搜索模式后,今年 3 月,百度 App 的月活用户数达 7.24 亿,同比增长7%。

  尝到了甜头,百度继续加速向 AI 搜索转型,把能接入的所有 AI 相关服务都集齐在了搜索中。

  AI 搜索确实让百度的月活“回春”,但在广告收益上,百度的表现仍然不见起色。今年 Q1,百度广告业务收入下滑6%。当然,这部分也和短视频抢走广告市场份额有关,除了百度,360 等搜索引擎的广告收入均在下滑。

  在传统广告模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广告代理商的收益也随着下滑,直接面临着倒闭或是转型的生存问题。

  7 月 2 日,百度在湖北的广告总代理商百捷宣布清算。在公告中,百捷透露,由于百度渠道模式变革以及与百捷合作终止,百捷失去收入来源。

  曾经“拿着麻袋装现金”的传统搜索引擎风光不再,SEO 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

  如果直接转型 AI 搜索,由传统搜索引擎构建的广告将被颠覆。随着给到用户的结果从一条条链接变成更精准的答案,过往的关键词竞价广告模式将不复存在。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也难倒了一批新的搜索引擎。鼻祖 Perplexity.AI 从最初打出“不要广告”的口号,到开启 20 美元每月的订阅费仍然打不住成本,已经证明了完全舍弃广告模式无法成立。

  高调转向 AI 搜索引擎的百度,自然也不会在想到办法之前盲目转型,革掉自己的命。从 Q1 财报来看,百度在加速搜索转向 AI 的同时,也在商业化上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做法。

  智能体广告,成为了 AI 搜索时代的新广告模式。在 AI 搜索的答案生成中,广告将会以智能体推荐的模式直接植入到搜索结果中,变成一个“一键直达”式的链接。4 个月前,百度上新的“品牌百看”功能就是这种玩法的延伸,在智能问答中,由品牌智能体根据用户不同需求放出对应的产品卡片,品牌产品的购买链接被顺势植入到 AI 搜索生成的结果中。

  李彦宏在 Q1 财报电话会上分享,截至三月,已有超过 2.9 万家广告主通过智能体进行日常广告投放,覆盖医疗健康、教育、生活服务、B2B、房地产及法律咨询等商业服务领域。

  从一季度的智能体广告转化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增长速度快。李彦宏披露,代理商为广告主创造的收入同比增长 30 倍,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9%。

  目前,关于 AI 搜索的商业化仍然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比起过去两年的保守,今年百度搜索已经释放了全面转型向 AI 的信号。但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业务承压是不可避免的阵痛。

  但百度清楚,不迎头而上注定被淘汰,一旦率先找到 AI 搜索商业化的解法,AI 搜索才会真正成为百度下一阶段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