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结构材料借助太阳热能去除海水中的盐分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资源都是海水,由于盐分过高而无法饮用。海水淡化厂可将海水淡化处理成饮用水,然而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香港研究团队在《ACS Energy Letters》发表研究成果,其研发出一种具有长链微气囊结构的海绵结构材料,结合阳光照射与简易塑料罩,成功实现盐水资源向淡水的转化。一项户外原理验证实验成功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产出可直接饮用的淡水,标志着实现低能耗可持续海水淡化技术的重大进展。在户外测试中,研究人员将这种材料置于盛有海水的蒸发容器中,上方覆盖弧形透明塑料罩。

  阳光加热海绵结构材料顶部时,仅会将水分蒸发为水蒸气(盐分会被阻隔)。蒸气在塑料罩内壁凝结为液态水,沿罩壁汇集至边缘,最终滴入蒸发容器下方的漏斗中,以另一容器盛放。经过 6 小时自然光照,该系统最终产出约 3 汤匙的饮用水。

  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5c01233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89093?languag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