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千亿估值数据标注公司诞生!硅谷华人低调创业5年

  智东西

  编译王涵

  编辑漠影

  智东西 7 月 2 日消息,据路透社今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Scale AI 的竞争对手、数据标注公司 Surge AI 已聘请顾问启动公司史上首轮融资,目标募资高达 1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2 亿元),旨在把握 Scale AI 近期客户流失带来的市场机遇。

  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寻求超过 1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75 亿元)的估值,但强调谈判仍处早期阶段,最终金额可能更高。此次融资将包含一级和二级资本,为员工提供流动性。

  由前谷歌和 Meta 工程师埃德温·陈(Edwin Chen)创立的 Surge AI 去年营收超 1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2 亿元),超过其知名竞争对手 Scale AI 同期报告的 8.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2 亿元)。

  作为对比,Scale AI 去年融资轮估值 14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03 亿元),近期因 Meta 收购其 49% 股份并挖角 CEO 汪滔(Alexandr Wang)估值已飙升至近 29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78 亿元)。

  一、前谷歌/Meta 工程师创业,Surge AI 专注高端数据标注,服务 OpenAI、Anthropic

  创始人埃德温·陈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语言学和数学,在创办 Surge AI 之前,他曾在 Facebook(现 Meta)、Dropbox、谷歌和 Twitter(现X平台)担任机器学习工程师,开发推荐和搜索算法并帮助收集训练这些算法所需的数据。

  ▲Surge AI 创始人埃德温·陈(Edwin Chen)

  在工作期间,他洞察到数据对于大模型训练的重要性,2020 年,埃德温·陈离开 Twitter 转而创立了 Surge AI。Surge AI 总部位于旧金山,该公司长期低调运营,以提供面向谷歌、OpenAI 和 Anthropic 等顶级 AI 实验室的高端数据标注服务在行业内负有盛名。

  智东西此前报道,Surge AI 主营数据标注业务,本质上是在教会模型什么是好的答案。与 Scale AI 类似,Surge AI 也是通过外包的形式,对 AI 模型的响应进行评分,并编写编程、数学和法律等领域的问题和答案,将其输入到这些 AI 模型中。

  Surge AI 的子公司 Data Annotation Tech 在其网站上提到,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训练 AI 并获得报酬”,起薪为每小时 2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3 元)。

  二、Meta 入股 Scale 引客户外逃,Surge AI 等竞品咨询量激增

  与其他 Scale AI 竞争者类似,Surge AI 正受益于 Meta 投资后 Scale 的客户流失,这些公司因担心与 Scale 合作可能向 Meta 泄露研究重点而计划撤离。

  智东西 6 月 26 日报道中提到,OpenAI 发言人曾说,该公司已认定 Scale AI 无法满足其日益专业化的数据需求。随着 OpenAI 转向开发能模拟人类推理过程的先进 AI 模型,以及仅需有限用户输入即可执行任务的智能体模型,对数据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福布斯》此前报道,OpenAI 缩减与 Scale 合作已持续数月。

  竞品公司 Snorkel AI 的 CEO Alex Ratner 接受采访称,在 Meta 与 Scale AI 的交易消息传出后,他收到了数十家潜在客户的咨询。Handshake CEO Garrett Lord 透露其公司需求“一夜激增三倍”,Turing 的 CEO Jonathan Siddharth 称新增 5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6 亿元)潜在合同。

  此外,包括 Invisible Technologies、Labelbox 和优步(Uber Technologies)在内,多家公司声称其客户咨询量激增。

  结语:投资者将视线投向数据标注行业

  外媒评价,Surge AI 的快速崛起使其成为拥挤的数据标注行业的顶级玩家,这打破了硅谷依赖风险资本推动增长的常规模式。

  随着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在训练先进 AI 系统中的重要性提升,AI 厂商对精细标注数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Surge AI 通过招募高技能承包商把握了这一趋势。其巨额融资将测试投资者对数据标注领域的兴趣,部分投资者认为该行业是 AI 发展的持续需求,另一些人则担忧低利润率与人力依赖可能使其易受自动化冲击。

  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