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昨日报道,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家庭的「新宠」。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纠纷也随之攀升,承诺作废、功能后续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层出不穷。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新能源车主遭遇购车后短期内大幅降价、新款上市导致车辆贬值等情况,销售人员未明确告知短期内将推出升级版本,权益受损后品牌商也未对车主提供补偿或升级方案,令车主的心里很不好受。并且有部分车主反映,购买的新能源车功能缩水:购车时承诺功能后续免费开通,如今却变为了「付费特权」。
而新能源车企大力宣传的智能驾驶也成为了投诉「重灾区」。12315 平台数据显示,2024 年共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 3.5 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 22.4%,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虚假或「超前」宣传具有远程智能泊车或自动驾驶功能等。
另外,维修难、维修贵也是一些新能源车主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注意到,许多新能源车主常抱怨配件难找、维修成本高,甚至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遇到问题想要维修,却因车企倒闭而难以获得售后或维修服务。
报道援引多方人士信息指出:
- 受价格战、「新旧款迭代纠纷」等影响,部分新能源车主反馈刚提新车不久,车企就推出新款车型「背刺老车主」,此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应该在消费者购车时明确指出「收费项目」;
- 如果车企过度宣传智能驾驶的功能,容易让消费者丧失应有的警惕,造成交通事故风险的上升,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交警也提醒,当前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水平虽然已有很大进步,但依然属于「辅助驾驶」,绝不是完全代替驾驶人来操控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