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比人聪明吗?
作者 | 高岩、刘俊群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赛力斯(原“小康股份”)近期宣布启动港股 IPO,计划募资超 10 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和海外扩张。然而,其上市时机恰逢小米旗下新能源汽车小米 SU7 高速爆燃致 3 人身亡,一时间关于智能驾驶安全的讨论再度成为社会热点。
而 2025 年 4 月 13 日,在沈阳车展上,一辆展车——问界 M7 Pro 在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因没有触发 AEB 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一名人员受伤。智驾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来源:新媒体“华商报” 视频截图
4 月 14 日,问界汽车用户服务部发布声明:“事故发生于车展撤展前夕,车辆未处于展车模式,导致车辆被误启动。因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 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属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触发条件。对此事故给各方带来的困扰,我们再次深表歉意,我们将持续与车展主办方等相关方积极协商、妥善处理后续事项,感谢广大用户的关心和监督。”
图源:问界
截至 2025 年 4 月 14 日,赛力斯(601127.SH)的股价上涨 6.08%,报收于 135.56 元/股,市值达 2204.4 亿元。
自从 2024 年 10 月以来,赛力斯旗下的明星车型问界系列接连发生多起和智能驾驶相关的安全事故,此类新闻一经曝光,就会引发社会热议。而问界的多起智能驾驶事故,也为其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这场资本盛宴蒙上一层不确定性。
图源:罐头图库
2016 年赛力斯创始人携“小康股份”在A股上市,2022 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为赛力斯。最近赛力斯又公告要赴港上市,布局“A+H”。赛力斯冲刺港股 IPO,其公告中表示,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是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H股募资将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及供应链优化。
如今,赛力斯的海外布局计划能否顺利实现,与其智能驾驶相关事故率能否降低,以及技术能够日臻成熟高度相关。
1 年 5 起智驾事故
自 2024 年以来,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多次卷入和智能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争议,引发公众对智驾驶安全性的质疑:
1. 2024 年 4 月 26 日,山西运城问界 M7 碰撞起火事件:一辆问界 M7 行驶至山西运城夏县段高速公路时,与前方一辆洒水车追尾后起火,现场有多名路人参与救援,隐藏式门把手也没有弹出,路人试图用硬物撞破车窗,将车内人员救出,但车门无法打开,造成车上 3 人死亡。
2. 2024 年 7 月 6 日,广州刹车失灵争议:一辆问界 M7 在广州荔湾区一处道路突然加速,失控撞向路口中间绿化树木。事故发生后,车主委托深圳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对车辆黑匣子进行检验。检验报告中称,“涉事车辆存在刹车失灵和人为修改数据。”车主因此将 4S 店、赛力斯汽车和华为等三方 8 名被告起诉,目前该案将于 2025 年 6 月 9 日在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而问界也将鉴定公司告上了法庭,目前还没有下文。
3. 2024 年 10 月,云南高速撞羊事件:一辆问界新 M5 在开启智能驾驶状态下撞死 11 只羊并撞击护栏。事故暴露了系统在低矮障碍物识别和弯道场景下的局限性。
4. 同年同月,武汉 M9 对撞事故:问界 M9 与货车对撞致 1 死 2 伤。尽管赛力斯声明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已退出,但公众对其高阶智驾系统的可靠性仍存疑虑。
5. 2024 年 12 月 22 日,海南车主在“赛力斯智驾大师赛”中,驾驶问界 M7 开启 NCA 功能,高速追尾水泥泵车,驾驶员重伤事故。
这些事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网友对问界智驾安全性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一位 IP 地址显示为新疆的网友,针对问界的智驾安全性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该网友透露,其购入问界 M9 并购买智驾包后,大约一周时间里,智驾功能状态不稳定,时而可以正常使用,时而无法启用。该车前前后后在维修中心维修了 5 天,直至当前,故障问题仍未被诊断出来。该网友如今既不敢使用智驾功能,连预碰撞功能也不敢开启了。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存在着消费者对问界 M9 智驾功能的投诉。有消费者反馈“问界 M9 智驾导致车辆追尾”。还有消费者投诉“问界 M9 在智驾状态下突然加速,接连撞破停车场闸机后冲过马路”,诸如此类的智驾问题屡见不鲜。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此前,据媒体援引问界营销人员介绍称,华为联合赛力斯开发的问界品牌,不只是提供智驾系统,还提供核心电机,以及参与整体设计,只是在下厂生产、材料供应商等方面由赛力斯完成制造,此外比如营销人员也都是来自华为,而售后则交给赛力斯。
关于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赛力斯曾在 2022 年 5 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回应,公司绝非代工厂,整车知识产权和销售收入均归属于自己。赛力斯产品在华为体验店销售,可大大减少前期的销售及广告宣传费用,华为每卖一辆车都会提取服务费。
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和行业人士对问界智能驾驶技术予以肯定。
早在 2024 年 5 月,360 创始人周鸿祎发布了一则视频,分享关于自己体验问界 M9 智驾的感受。他表示:整体可以给一个 80 分。在视频中,周鸿祎表示“对问界 M9 的智能驾驶功能比较满意”。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赛力斯搭载华为鸿蒙智行,这源于华为强大的研发实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智驾软件,还涵盖激光雷达、传感器等硬件,其智驾系统历经多款车型检验。
他进一步表示,赛力斯当前采用的是端到端大模型的智驾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依靠交通数据进行持续训练。从数据获取角度来看,车辆保有量大的车企在数据收集方面更具优势。赛力斯通过高比例搭载智驾系统,让几乎每一辆车都配备了传感器与摄像头,这些设备不断采集海量数据,进而用于训练华为鸿蒙智行的智驾模式,助力其不断优化与升级 。
小红书上也有不少追随者。有网友称自己的 M9 并未出现上述智驾的类似问题,日常使用中频繁启用智驾功能,一切都很正常。
图源:小红书截图
2025 年一季度问界销量下滑
赛力斯借助华为这位“超级外援”,2024 年营收“狂飙”、销量上涨。但步入 2025 年后却遭遇了销量的“急刹车”。
赛力斯发布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赛力斯汽车销量超 4.5 万辆,同比下滑 46.31%。其中,3 月销量约 1.37 万辆,同比下滑 45.19%。从 2025 年 3 月新势力品牌月销排行榜来看,零跑汽车以 3.7 万辆和 3.6 万辆的销量成绩排名前两位,问界被挤出第一梯队。
这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的增长形成反差。据“中汽协”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242 万辆,同比增长 36.4%。其中,3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 99.1 万辆,同比增长 38%。
问界销量的下滑,也可能与消费者产生观望情绪有关。面对频发的智驾安全事故,消费者在选购问界车型时变得更加谨慎。
小红书上有网友称,自己今天刚去试驾了问界,原本对这款车很是看好。然而,在了解到诸多关于问界智驾的问题后,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
图源:小红书截图
另外,也有网友透露,自己正心心念念地等着最新款 M9。由于问界 M9 新款发布,导致订单积压,自己因等待新款 M9 推迟购车计划,目前订单仍在生产队列中,预计四月中下旬才能提车,否则早就提车了。因此,建议大家关注赛力斯 4 月起的实际销量数据。
图源:小红书截图
此外,一直以来,赛力斯的成功与华为的“技术+渠道”双赋能紧密相关。如 2025 年 3 月上市的问界 M92025 款,凭借华为最新的 ADS3.0 智驾系统实现城市 NCA 全域通行。问界 M8 首创的“家庭智能座舱”在预订阶段突破 5.8 万,背后均离不开华为 2 亿手机用户的生态导流。
然而,华为“智选模式”并不具备排他性。自 2024 年起,华为又和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合作,搞出智界、享界和尊界等品牌。赛力斯不再是华为智选车领域的唯一合作伙伴。
在新的合作格局下,华为与各车企的合作产品定位各异。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主攻高端 SUV,与奇瑞合作的智界瞄准中端轿车,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侧重行政市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走超豪华路线。
就连此前态度谨慎的上汽,也与华为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主攻 15-25 万元市场的“第五界”尚界,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上市。
这也意味着,华为的流量光环正在被其他四界分食,毕竟“嫡长子”赛力斯终究不是“独生子”。
来源:罐头图库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现在华为合作的车企较多,精力和资源分散,不再只聚焦赛力斯。余承东常出席各车企发布会,分流了消费者关注。以前关注华为就关注赛力斯,现在也会同步关注北汽等其他合作车企。
2024 年 12 月,余承东在央视访谈节目中透露:“很多车厂想合作,但手里没那么多资源。”公开承认鸿蒙智行资源分配的紧张。
据新媒体“金错刀”报道称,一些华为线下零售门店的展位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问界的“C位”,开始被智界、享界等车型占据。
张翔判断,赛力斯借华为之力发展,但后续必须自主创新,单纯靠华为流量卖车难以为继。
赛力斯抱紧华为“大腿”
赛力斯的创始人张兴海,则是一位低调的“大佬”,善于“借船出海”。
据新媒体“铅笔道”报道称,张兴海于 1963 年出生于重庆沙坪坝。1986 年,他创立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 年,张兴海决定进军乘用车市场,他带领企业与东风汽车合作,公司顺势更名为东风小康。
2016 年,张兴海看准新能源领域的潜力,带领企业成功登陆 A 股,上市后,公司再次更名为小康股份。到了 2022 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为赛力斯,并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出问界汽车。
彼时,赛力斯工厂有重庆市政府支持,技术靠华为,品牌代言是余承东,销售借华为门店。公司手握问界和赛力斯两大品牌,专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
来源:罐头图库
当初,华为秉持“不造车”原则,与张兴海携手华为推出问界系列,市场反响热烈。第一款车型是问界 M5。这款车如同市场上的“黑马”,横空出世。2021 年 3 月交付后,迅速创下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问界 M5 的成功,也带动赛力斯股价一路回升。小康股份自 2020 年 11 月起,其股价从 8.47 元/股,在 7 个多月的时间里翻了 7 倍有余,2022 年 7 月还飙升至创历史新高的 90.5 元/股。2022 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为赛力斯。
据新媒体“易车榜”报道称,2024 年 11 月起售价 30 万以上的车型,问界 M9 销量 1.64 万辆,排名第一。
但随着华为又和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合作,搞出智界、享界和尊界等品牌,赛力斯在市场上与之同台竞技,左右互搏。
来源:罐头图库
面对市场挑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2024 年的赛力斯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
一方面,赛力斯选择进一步抱紧华为的“大腿”。2024 年 7 月,赛力斯拟定以 25 亿元的资金,收购华为所持有的问界商标。同月,赛力斯再度发力,决定出资 115 亿元,收购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 10% 的股权。
可见,公司从业务合作到股权合作,与华为进一步深度绑定。
另一方面,2024 年 11 月,赛力斯宣布要收购龙盛新能源 100% 的股权。若此项交易顺利完成,赛力斯将一举获得龙盛新能源旗下的问界超级工厂。
张翔表示,收购超级工厂对赛力斯意义重大。此前赛力斯是租赁工厂,公司受限多,要受到生产线的约束,调整需与业主协商。如今有了自有工厂,大幅提升知名度与整体实力,资源利用更自由,生产组织更高效,交付周期缩短,也会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背后重庆“张氏三兄弟”
财富超 300 亿元
赛力斯之所以能在资本运作中如此“大手笔”,根源在于其稳健的财务状况。
截至 2024 年末,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为 87.28%,较 2023 年上升 1.67 个百分点。尽管资产负债率有所增长,但公司拥有 459.55 亿元的货币资金,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 225.15 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经营现金流为正。
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幕后,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及其兄长张兴礼、张兴明的持股结构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据 2024 年年报披露,赛力斯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渝安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依次为 26.53%、21.68% 和 4.38%,张兴海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深入剖析小康控股的股权结构,张兴海持股 50%,张兴礼与张兴明各自持股 25%。在公司治理架构中,张兴明担任小康控股董事长,张兴海和张兴礼均为董事。
此外,张兴海的配偶颜敏,也在股东之列,持股比例 1.59%。
张兴海之子张正萍,尽管目前尚未持有公司股份,但这位 1989 年出生的年轻才俊,已在赛力斯担任董事长、董事等关键职务。
在 2023 年,张兴海、颜敏夫妇以 110 亿元身家,位列《胡润中国富豪榜》第 536 位。而到了 2024 年 10 月 29 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 胡润百富榜》,张兴海、颜敏夫妇财富涨幅高达 82%,飙升至 200 亿元,总排名也从 500 开外,一举跃升至第 239 名。与此同时,张兴礼和张兴明财富值均为 85 亿元,排名第 618 位。
短短一年间,家族财富实现了大幅增长。如今,赛力斯正冲刺赴港 IPO,若成功,张兴海三兄弟手中的股权价值预计将再度攀升,水涨船高。
但赛力斯麾下明星车型问界从去年到今年频发智能驾驶相关事故,赛力斯接下来将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在关键节点,意义重大。
你体验过问界吗?感受如何?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