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拿下大模型调用超四成市场份额,凭什么?

  文/张帅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累计达 114.2 万亿 Tokens,其中火山引擎以 46.4%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次是百度云、阿里云等巨头。

  随着 AI 应用向多模态、Agent(智能体)方向演进,火山引擎能否持续领跑?其技术布局和商业生态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

  火山引擎领跑,凭什么?

  IDC 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生成式 AI 基础设施规模达 356 亿元,生成式 AI 软件市场规模约 49 亿元。

  按照大模型调用量的市场份额来看,火山引擎遥遥领先,其次是百度智能云、阿里云。此外,腾讯云、移动云、天翼云等其他厂商整体占据 15.0% 的市场份额。

  火山引擎是如何将一些老牌云厂商甩在身后的?首先是大幅降低模型推理成本,将多模态大模型迅速应用在行业的同时,将价格打下来,给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这是火山引擎一贯的打法。

  2024 年 5 月份,豆包大模型率先发起降价攻势,每千 Tokens 比行业便宜 99.3%;2024 年 12 月份,其视觉理解模型价格 1 元钱就可处理 284 张 720P 的图片,比行业价格便宜 85%。

  IDC 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也分析,在大模型开源开放浪潮不断高涨、模型选择丰富而又复杂的当下,高性价比、灵活易用、开发工具链完善、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服务平台对于企业快速上手并落地大模型至关重要。

  而除了性价比这个杀手锏,火山引擎背靠字节跳动,拥有抖音、今日头条、豆包等超级 App 的业务场景。这使得其大模型能在社交娱乐、电商推荐、广告营销等领域快速迭代,并向外输出成熟解决方案。

  火山引擎还特别注意定制化大模型和垂直领域的落地,通过 HiAgent、扣子等 AI 应用开发平台,支持企业灵活开发行业垂直智能体应用。

  今年以来,DeepSeek 的出圈提升了全民对于大模型的认知,受益的不仅仅是 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混元大模型等都随风舞动,民众的认知度和用户的调用量都显著提升,这也带动了 AI 行业大步向前。

  发展后劲依然十足,靠什么?

  对于未来 AI 发展趋势,IDC 分析,大语言模型市场格局将进一步收敛,多模态大模型则刚刚开始,也是驱动未来两年大模型应用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 2025 年图像、视频类大模型的调用量也将开始起量。

  “另外,AI 应用将爆发,同时扩展到各行各业;Agentic AI 兴起;消费级 AI 市场出现高潜力赛道,有手机、汽车、家居、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等。”IDC 分析。

  而火山引擎凭借早布局、低价格、广应用等优势,未来发展势头有望继续保持。

  首先,火山引擎几乎囊括所有主流应用场景,典型场景包括智能座舱、在线教育、社交娱乐、智能客服、营销提效、消费零售图像、视频等。

  另外,在各家争抢的消费级市场智能终端行业,火山引擎已与小米、OPPO、vivo、荣耀、联想、三星、华硕等终端厂商创新 50+ AI 应用场景,覆盖超过 4 亿个终端设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的生活与工作体验。

  当然,这个行业还在快速发展中,除了现象级产品带来的短时间强曝光外,AI 市场的竞争更是模型能力、生态协同、行业深耕与商业化落地的综合比拼。

  火山引擎提供的恰好是全栈 AI 服务,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应有尽有,帮助企业加速 AI 应用落地。在 2024 年,豆包大模型家族提供了包含自然语言、语音、视觉等多类型的全模态模型,灵活适配各种业务场景。

  因此,短期看,火山引擎的崛起,凭借综合实力,印证了“技术+生态+场景”组合拳的成功。

  而随着智能体 manus 的走红,在 AI 领域又给厂商带来了新的考验,智能体将带来什么变化?这也是目前很多 AI 厂商在考虑的事情。

  正如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说的那样,目前大模型的应用还只能摘一些低垂的果实,能辅助人类解决的任务也比较简单,“我们希望尝试用大模型帮助人类做更长时间的任务,做真正复杂的 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