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之“美”,还能延续多久?

  文 | 青橙财经,作者丨青沐,编辑丨六子

  前不久,美图公司对外公布了 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美图在 2024 年实现营收 33.4 亿元,剔除出售加密货币带来的一次性收益等影响后,实现归母净利润 5.9 亿元。

  之所以要剔除加密货币的影响,是因为 2024 年美图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清仓以太币和比特币,并爆赚 5.7 亿元。

  作为一家做影像处理工具起家的公司,美图做过很多被外界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手机、短视频、电商、社交平台,但都基本草草收场,直至加密货币“险中求胜”,这一切只因其一直被盈利问题所困扰。

  而在近两年 AI 的火热语境下,美图又开始压中这一板块,并通过付费订阅的方式直接把“变美”做成了生意。不过,由于服务和付费体验不佳,美图再次受到诟病,社交平台上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

  此外,随着 AI 手机越来越多,手机系统自带美颜功能成为常态,而更多大厂也在积极迎合 AI 类人化趋势,纷纷推出更具体验感的功能和服务,这都对美图构成不小的冲击。

  对美图来说,接下来的盈利故事想要讲好,似乎依然没那么简单。

  「从炒币入局到“套现”离场,蔡文胜标签被加速撕掉」

  实际上,在投资加密货币前,美图曾尝试过很多玩法,手机、短视频、社交产品、游戏、美妆电商等等,许多红极一时的业务板块美图都曾试水,但没有抓到一棵“摇钱树”,最后只有加密货币算是没有“黯然收场”。

  2021 年 3 月,美图发布公告称,在公开市场中通过全资子公司 Miracle Vision 买入了 370 多枚比特币和 1.5 万枚以太币,两种加密货币价值分别为 1790 万美元和 2210 万美元。随后不久,美图又两次公开发声,分别追加购入两类加密货币。综合算下来,其累计购买以太币达 3.1 万枚,比特币超 940 枚,整体成本高达 1 亿美元。

  彼时,美图创始人蔡文胜还在朋友圈公开表示,美图公司购买 ETH、BTC 数字货币作为长期发展区块链战略的价值储备,并宣称“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

  不过,随后发生的事却远超想象。尽管加密货币存在盈利机会,但并非最优质投资标的,存在明显“投机性”,这无疑会颠覆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发展的稳定格局。果不其然,美图入局不久后,币圈就因为监管、马斯克唱衰等出现“跳水”。2022 年 7 月,美图迫于“已购买加密货币减值”,不得不发布盈利预警,当期内录得约 2.749 亿元-3.499 亿元的净亏损,同比增加 99.6%-154.1%。

  眼见形势不妙,美图也开始进行主动调整。先是在 2023 年中,创始人蔡文胜辞去了董事长职位,由吴欣鸿接任。做产品出身的吴欣鸿曾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公司主业”,而在这种切换下,美图公司的发展路径也开始重新聚焦主业,同时加速逃离币圈。

  随着 2024 年四季度加密货币“大牛市”的到来,美图瞅准了时机,出售了所有加密货币。根据其发布的公告披露,从 2024 年 11 月起,美图开始出售持有的以太币和比特币,截至 12 月 4 日全部售出,累计获利约 7963 万美元。如果按“清仓”日汇率来算,美图持有加密货币带来的收益约为 5.7 亿元人民币。

  美图这波炒币故事虽然“险胜”,但整体一波三折。而在高点抛售后,外界普遍认为,美图正发力撕掉蔡文胜的标签,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创始人蔡文胜还选择对美图股票减值套现。

  今年 2 月,美图公布业绩预增的消息后,其股价迎来上涨,但就在这一阶段,创始人蔡文胜却通过 Longlink Capital Ltd 减持了公司股份 1.28 亿股,累计套现约 7.28 亿元人民币,其持股比例也进一步“缩水”。

  与这种“落袋为安”相对的是,吴欣鸿则“对公司未来业务前景充满信心”。根据美图发布的公告显示,吴欣鸿从未出售过公司的任何股份,还在任期多次增持,并计划“年度业绩公告发布和禁售期结束后于适当时候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图源美图公司公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尽管买卖股票更多出于个人决策,但这一行为也不免引发市场深思。而当公司管理层开始把视线从“炒币”移回来后,对美图来说,一个带有“冒险”烙印的时代似乎结束了。

  「商业模式大转弯,“变美”生意引质疑」

  美图盈利难题背后,是其商业模式遭遇的歧途困境。

  很长时期内,美图的变现模式主要依靠广告。从美图涉足币圈的 2021 年来看,当年内公司实现总营收 16.66 亿元,其中在线广告业务就有 7.658 亿元,大幅领先第二大业务 VIP 订阅及影像 SaaS 业务。

  不过,客观来说,广告业务本质即流量生意,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谁都有机会进来分得一杯羹。这种情形下,很多用户使用完美图工具就直接“抛到脑后”,用户留存率很难提升,转化也就不容易有质的变化。因此,美图的广告业务虽然还在增长,但天花板已经初显。

  这样的背景下,美图又看中了 AI 这一风口,并全面向 AIGC 靠拢,押中了这棵新的“摇钱树”。

  自 2022 年起,美图开始搭上 AI 的便车,美图秀秀、美颜相机接连接入 AI 功能,同时推出短视频美容工具“Wink”。2023 年年报中,美图还曾直截了当地以“AI 公司”自居,AIGC 逐渐成为其业务核心。

  而在 AI 的语境下,美图核心业务的商业化策略即为付费订阅,也就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会员,从而享受到具有 AI 功能的产品服务。

  从 2024 年情况来看,美图年内实现营收 33.4 亿元,其中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就同比增长 57.1% 至 20.9 亿元,占比达 6 成以上。这一数值下,美图产品矩阵的付费订阅用户达 1261 万人次,付费渗透率也提升至 4.7%。

*图源美图公司 2024 年财报

  通过 AI 驱动产品效果和体验改善,从而吸引用户付费,美图的商业模式摇身一变,直接和“变美”生意搭上了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 AIGC 带来的落地场景虽然具有不俗的商业潜力,但在 AI 技术不断迭代的氛围下,只有更注重用户服务和消费体验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并获得持续性增长。在这点上,美图的表现似乎“很难评”。

  尽管付费渗透率拉动了业绩增长,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用户吐槽其存在诱导充值、客服态度差等情况,部分用户还反馈其存在自动续费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有用户吐槽称,“买了七天试用,没想到默认给我搞了一年的会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就被扣了钱,218 元不知道坑了多少人。”此外,更有用户质疑,“一个美图软件都有借钱和备用金了”,平台上“避雷”“诈骗”“吃相难看”等字眼十分醒目。

*图源小红书 App

  为了“变美”,部分用户肯定具有付费意愿。但如果无法把上述问题解决好并任由其发展,想要继续提升产品付费渗透率,恐怕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AI 长尾效应难辨,美图焦虑远未休」

  有了 AI 这棵“摇钱树”,美图和现任掌门吴欣鸿的压力似乎都小了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焦虑彻底消失。

  首先,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AI 技术发展迅猛,行业内的军备竞赛虽然放缓但仍然客观存在,各类 AI 应用仍然打着“史诗级”创新的大旗不断推出。

  在布局上,美图现阶段主要聚焦文生图和文生视频两大场景,无论哪一场景想要实现更大突破,都离不开对 AI 趋势的深度理解和强大的算力支撑,此外,数据挖掘和精准数据训练的难度也摆在眼前。美图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研发费用,这很可能倒逼成本支出高企。

*图源美图官网,影像与设计产品矩阵

  而从体验上来看,AI 修图、文生视频等还无法做到“完美”,连美图高级副总裁陈剑毅都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吐槽称,现阶段 AI 视频 AI 感太强,很容易看腻,短期内不太存在新的平台级产品的机会。他甚至直言,“AI 视频目前最大的槽点是,看各种宣传视频都很好,实际不好用。”

  由此可见,一旦产品体验无法持续进化,部分用户的忠诚度和付费意愿可能就大打折扣,这对美图来说是一种变相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竞品角度来看,目前有许多同类修图产品对美图的市场份额形成挤压,例如百度 AI 图片助手就可以免费实现变清晰、去除水印、智能抠图、局部替换、涂抹消除等功能,许多 AI 手机也自带修图功能,越来越多“AI 消除”“AI 闭眼修复”等实用功能供大众体验,且普遍是免费的。

  结合美图核心产品活跃用户数据来看,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3 年末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的 MAU(月活跃用户)还维持在 1.3 亿和 0.52 亿,至 2024 年 5 月就跌至 1 亿和 0.47 亿,一定程度上遭遇“釜底抽薪”。

  此外,AI 发展更加呈现类人等趋势,不仅国内的腾讯、字节、快手等互联网大厂积极布局,国外 Adobe、Canva 等公司也都加速着这场竞争,比如 GPT-4o 就补齐了图片生成这一重要拼图,且能实现“嘴替P图”,只要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或语音指令,便能利用 AI 技术直接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等,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一边是体验升级和成本投入间的“矛盾”,一边是竞品竞争带来的压力,且当体量庞大数倍的巨头们加入这场争夺后,对美图来说,AI 长尾效应能延续多久就成了一个未知数。

  这场关于时间的马拉松,美图恐怕无法高枕无忧。而如何能让盈利持续发生,这是美图必须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