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CEO:AI 短期内不会取代程序员

  IBM 首席执行官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曾大力抨击全球化,但全球贸易并没有消亡。相反,他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恰恰在于积极拥抱国际贸易。

  在 3 月 11 日 SXSW 的访谈中,克里希纳表示:

「我坚信全球贸易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其实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经济学家。他们当时就发现,每当全球贸易额增加 10%,当地 GDP 就能提升 1%。因此,要想真正优化本地经济增长,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贸易。」

  克里希纳强调,全球贸易的繁荣与人才的国际流动密不可分。他指出,美国政府和部分支持者曾主张对外国留学生和 H-1B 签证实行更严格限制,声称这些外国劳动力会削弱美国公民的就业优势。

  对此,克里希纳表示:

「我们希望全球人才带着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来到美国,同时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本地人才。然而,如果无法吸引全球顶尖的人才,让本地人才有机会学习与成长,本地人才的培养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美国应该成为国际人才中心,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人才政策。」

  在这场内容丰富的访谈中,克里希纳不仅谈及了地缘政治问题,也提到了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AI)。在他看来,AI 是一种有价值的技术,但绝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案。

  克里希纳对近期 Anthropic 公司 CEO 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的预测表示了不同意见。此前阿莫迪预测,在未来 3 到 6 个月内,90% 的代码可能都会由 AI 自动生成。

  而克里希纳则认为:

「我觉得实际数字更可能是 20% 到 30% 的代码会由 AI 编写,而绝不是 90%。简单的场景确实可能很容易由 AI 完成,但也存在大量复杂的场景,AI 根本做不到。」

  克里希纳进一步指出,AI 最终会提高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而非像一些 AI 批评者担忧的那样完全取代编程岗位:

「如果你能让现有人员多写 30% 的代码,你会因此减少还是增加代码总量呢?历史表明,更高效的公司往往能扩大市场份额,从而生产更多产品,最终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

  当然,IBM 也有理由强调 AI 对就业不构成威胁,因为该公司自身就提供各种 AI 产品和服务,包括辅助编程工具。

  克里希纳这番话也稍显自相矛盾。早在 2023 年,他曾公开表示,IBM 计划暂停后台部门的招聘工作,因为公司预计这些岗位很快就能被 AI 技术所取代。

  谈及 AI 取代人类工作的争议时,克里希纳将此类争论比作早年计算器替代数学家,或 Photoshop 替代艺术家的担忧。他承认 AI 在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强调这项技术本质上仍是一股积极而且增强人类能力的力量:

「AI 只是一个工具。当所有人借助这些工具做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时,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因为他们能够享受到品质更高的产品。」

  他预测 AI 技术未来的成本会持续下降。尽管目前的推理模型(例如 OpenAI 的 o1 模型)需要大量算力和能源消耗,但克里希纳认为,新兴的技术(例如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展示的方案)能够极大降低 AI 能耗,使之降到当前能耗的 1% 以下:

「DeepSeek 已经向我们展示,即使是小型模型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当然,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仍需要一些巨大的模型作为起点,这是 DeepSeek 尚未谈及的地方。」

  然而,虽然克里希纳认为 AI 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廉价,但他并不认为 AI 能真正帮助人类创造全新的知识,这与 Hugging Face 联合创始人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近期的一篇文章观点一致。相反,克里希纳认为,量子计算才是加速科学发现的真正关键技术,而这也正是 IBM 长期以来重金投入的领域:

「AI 所做的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文献、图像等去学习,而并非探索未知。我并不相信目前这一代的 AI 能够真正实现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说,这些 AI 无法提供完全可靠的、超越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或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所能回答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克里希纳的这些言论与 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看法截然不同。奥特曼此前曾预测,人类在未来数年内就可能创造出具备超级智能的 AI,大幅加速人类创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