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来偷格力的家?

  2 月 27 日晚,雷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现身,开启了小米 9 款新品的发布。

  其中最重磅的,莫过于一头一尾登场的“夜神(夜拍神器)”小米 15 Ultra 手机,和“新豪车”SU7 Ultra。前者承载着小米争夺 6000 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的希望,意在拳打 iPhone;后者则是小米首次对超豪华市场发起的冲击,目标是脚踢保时捷、特斯拉、BBA。

  “这是小米最近 5 年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也是小米向超高端进发的开始。”雷军在其微博中写道。

  但这还不是小米高端化的全部野心。人车家全生态中的各个品类,小米一个也不想落下。与两款 Ultra 同场亮相的米家中央空调 Pro,便是其在大家电高端化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我们对标的世界头部品牌大金……还有一个国产头部品牌——我们就不说是谁了,省得人家不高兴……”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 CMO 许斐现场对比道。

  网友普遍认为,这里提到的国产头部品牌就是格力。根据《暖通空调与热泵》杂志发布的《2024H1 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格力电器以 15% 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

  小米这是又要来偷格力的家吗?

  硬装开始,雷军进场

  从发布会上许斐的介绍来看,适用于 80—130 平方米户型的米家中央空调 Pro 系列在配置“拉得贼满”。

  具体来看,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这空调三大核心部件上,小米算得上下了猛料。

  其所搭载的补气增焓双缸压缩机,可以通过补气和增焓两种方式提高压缩效率,降低能耗,较普通双缸压缩机增加了冷媒独立回流通道,制热时无须电辅热,制冷效率更高。根据许斐现场介绍,这让米家中央空调 Pro 制热性能提升 20%,在-28℃到 65℃的温度均可稳定运行;此前小米工程师团队已在气温-35℃的漠河对其制热性能、温度稳定性等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

  三排蒸发器和三排冷凝器的安排,增加了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换热效率、散热效率等,让空调能有更快的制冷速度、更高的能效与更长的寿命。

  在这三大件的配合下,米家中央空调 Pro 可以实现超一级能效。与一级能效、同属大 6 匹的空调机型相比,其一年能为用户节省约 491 元电费。

  硬件能效之外,米家中央空调 Pro 主打的另一个卖点是智能。

  这一方面体现在“吹风”体验上。小米供用户选配的智能 3D 出风面板,搭载双毫米波雷达,可以在 7 米距离内、180°感应人体活动。这样的智能人感技术,一来可以帮助节能,譬如识别到家里没人,先主动低频运行,超过 1 小时则主动关机;二来还能针对不同场景和使用对象调节送风情况,譬如对家里老人主动风避人、人靠近时主动柔风。

  另一方面,则在于全屋协同。该空调上搭载的智能空气管理面板,可以让其与家里的空气净化器、除湿机、加湿器、新风机等联动,将对全屋空气各维度的把控收进一套管理系统中。对此许斐表示:“当年什么恒温、恒湿、恒压、恒氧,这都只有顶级豪宅才能标配的,现在每个人都能获得,其实真的也没这么难。”

  当然,堆料卷参数对小米来说从来都不是难事,最终的杀手锏还得是性价比。

  根据制冷量不同(5 匹、6 匹、大 6 匹)及一个空调外机带动内机数量的不同,米家中央空调 Pro 多联机的定价从 17999 元至 29999 元不等。

  据许斐对比,大金大 6 匹一拖六空调的价格在 60000 元以上,米家中央空调 Pro 一拖六的价格则只要 29999 元。叠加国补后,米家中央空调 Pro 多联机的到手价还能再便宜上 2000 元。

  “鲇鱼”

  作为家电新势力的代表,小米确实已给传统企业们带来了一些震撼,被公认为行业里的“鲇鱼”。

  譬如在电视市场中,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去年,小米(含 REDMI)以 19.9% 的市占率位列第二,仅次于海信系品牌;空调领域,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截至去年 11 月,小米以 11.82% 的市占率位列第三,仅次于美的、格力;其在冰箱、洗衣机市场中的份额排名,也均在前五。

  这也为其冲击更高端的大家电市场奠定了基础。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小米(分体式)空调业务的成长性好,在空调领域继续加大布局,延伸至中央空调产品是十分自然的。

  但问题是,家用中央空调市场的奶酪,并不像其他家电的那么好动。

  如果说过往小米经营的家电品类,均属硬装搞定后再行选配之列,那么其一脚迈进的家用中央空调领域则是一片新的战场。

  销售渠道上看,作为前装电器,家用中央空调的主要销路在于B端,譬如地产开发商做精装修配套时的采购、大型家装建材城的一站式销售以及装修公司或设计师团队的推荐。据奥维云网(AVC)大家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杨超介绍,家用中央空调 70% 的销售是经由此类前装渠道完成。

  在这些渠道中,家用中央空调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也即几家企业掌握了主导权。在刘步尘看来,相比于入局多年的国内外“前辈”,小米缺少在这方面的资源积累。而弥补这一短板,或需要相对长期的努力。

  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据杨超介绍,早期家用中央空调吃到了房地产高速增长的红利,规模随之增长;但在房地产周期结束后,其需求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去年,精装修市场配套中央空调项目 849 个,同比下滑 22.5%;整体配套率同比下降 1.8% 至 65.3%,这也是 2019 年以来配套率首次出现下滑。

  更何况,在产品及服务体验上,米家中央空调 Pro 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考验期。

  毕竟,小米自己的家电工厂刚刚动工,产品仍需依靠代工。“小米对标的大金一定不会给它代工,自认为是行业老大的格力、美的、海尔也不可能给它代工。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是找二流、三流的家电企业做代工,你的产品怎么去跟大金抗衡呢?”刘步尘判断。

  此外,暖通行业从业者陈曦(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中央空调的算法也颇为重要。“在硬件开发和产业链上,国产品牌与日系品牌已经没有太大差距了,甚至有一些优势,但在算法上仍有进步空间。 比如在夜晚低负载运行工况下,用户只开1—2 个卧室的空调,房间达到设定温度以后,主机由于压缩机排量大,很难在同开率低的使用场景下进行匹配,日系品牌对于这类情况处理得会柔和一些,但一些国产品牌则会存在较明显忽冷忽热的情况。”

  同时,相比于产品本身,中央空调安装落地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从设计到落地安装、再到售后——更为重要。

  以设计安装为例,据陈曦介绍,若要保证中央空调使用的舒适度,需要专业人员花很多心血做实际测算,对不同地区(如南北方)、相同地区的不同户型、同一小区楼层的高低及房间朝向、套内同开率高还是低等诸多因素都应该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计算过程是很复杂的,行业利润等诸多现实问题导致现在的安装基本都是套模板。”

  从发布会上来看,小米确实也为米家中央空调 Pro 制定了全套服务体系,包括安装前帮助用户选型号、上门安装消除价格不透明等。但在缺少相关人员等积累的情况下,实际落地中效果如何,目前仍未可知。

  作者:石晗旭

  编辑: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