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达财经,作者莫恩盟,编辑深海
财力雄厚的无人机巨头大疆,打算再次在深圳拿地。
日前,深圳市政府官网发布了一份《智能航空系统产业生态全球总部项目遴选方案》。文件显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取得一块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 DU01-02 地块,用地面积 15658 平方米,初步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 188000 平方米。
事实上,这已不是大疆第一次在深圳拿地。早在 2016 年,大疆便以 7.1 亿元的价格在深圳南山区留仙洞购得一块土地,并在此建造了其标志性的总部大楼——“天空之城”。而到了 2019 年,大疆控股的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再次以 2.7 亿元竞得光明区的一宗工业用地。
回顾大疆的发展历程,从深圳一处居民楼的简陋办公场所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这一切都离不开以创始人汪滔为核心的团队的引领。而伴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包括汪滔在内的数人也成功跻身亿万富豪之列。
不过,在今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和《胡润百富榜》中,大疆的估值以及汪滔等人的财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大疆的估值从上年的 1250 亿元下降至 800 亿元,而汪滔的财富也从上年的 500 亿元减少至 350 亿元。
除此之外,大疆近年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内部方面,公司曾出现贪腐问题。外部方面,大疆则面临着地缘政治的复杂环境。随着无人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大疆的营收增长也面临着触及天花板的隐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危机,大疆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推出了运动相机、稳定器等产品。而最近,更有传闻称大疆将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进一步拓宽其产品线。
大疆深圳湾超级总部拿地,已三度在深圳
12 月 25 日,深圳市政府官网贴出一则题为《智能航空系统产业生态全球总部项目遴选方案》的公告。公告显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取得一块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 DU01-02 地块。
据悉,该项目用地功能定位为商业服务业用地,土地出让年期为 30 年,旨在打造智能航空系统产业生态全球总部项目。该地块总用地面积约 1565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88000 平方米(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准)。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84100 平方米,涵盖办公 172344 平方米、商业 2000 平方米、文化 9400 平方米、其他 356 平方米,地下商业建筑面积则为 3900 平方米。
不过,想要拿下这块项目用地,大疆还需做出诸多承诺。比如,在申请总部项目遴选之日的自然年度起 7 年内,即 2024 年至 2030 年,大疆承诺需累计在深圳市统计核算的工业产值不少于 1960 亿元,服务业营收不低于 840 亿元,并确保在深圳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少于 32.65 亿元。
此外,大疆还承诺,在土地全出让年限内,若在中国境内新成立实缴注册资本超过 3000 万元的企业,将优先考虑将注册地和统计关系归属地设立在深圳,并积极协助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
此外,想要获得该项目用地,还有一定的权利限制。比如,总部项目建成后,该项目 100% 的建筑面积在全出让年期内不得转让,其中办公指标部分仅可供意向用地单位及产业发展监管协议统计口径内企业使用。
同时,意向用地单位在全出让年期内不得以股权转让或变更的方式变相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此番并不是大疆首次在深圳拿地。在深圳市南山区,大疆就有一座名为“天空之城”的总部基地。2016 年,大疆以 7.1 亿元的价格拍下了位于南山区留仙洞总部基地兴科路与仙茶路交汇处的一块工业用地。
随后,大疆在这里启动了全球总部的建设。自创立以来的十多年间,大疆搬了好几次“家”,从最初的简陋民房到西丽大学城创业园,到后来的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大楼,再到南山区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
伴随着员工规模的不断壮大,大疆的办公场地也一步步扩大。2022 年 9 月,耗时六年、斥资 16 亿打造的“天空之城”正式落成启用。至此,大疆人们终于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据悉,大疆的“天空之城”占地面积 1.7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4 万平方米,由福斯特设计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中建四局承建。建筑总体由东、西两栋超高层塔楼组成,其中东塔共 44 层,高 211.6 米,西塔共 40 层,高 193.1 米,两栋塔楼在距地面 110 米高处由一座“空中连桥”相连。
2019 年,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又以 2.7 亿元的挂牌起始价,竞得位于光明区光侨路与三十七号路交汇处东北侧的 A512-0091 宗地。据悉,该宗地总用地面积为 29078.81 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 116315 平方米。
天眼查显示,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其直接持有前者 58.82% 的股份,而持股 41.18% 的上海飞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全资股东同样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从居民楼走出的无人机巨头
作为大疆的创始人,1980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汪滔,童年时期便对浩瀚的天空怀揣着无尽的好奇与憧憬。汪滔曾情真意切地吐露过自己的心声,“我无法变成一只鸟,无人机在空中拍下照片或者传回视频,可以代替我的眼睛,实现我在飞行中俯视大地的愿望。”
这份对天空的迷恋,引领着他沉浸在航空航天书籍的海洋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十多岁的时候,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他赢得了父母的嘉奖,汪滔借此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架遥控直升机。
然而,心心念念的奖励拿到手后,汪滔却发现遥控直升机的操控远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灵活,甚至无法稳定悬停。这一发现,不仅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打造一架能够自主飞行、灵活操控的直升机的熊熊斗志。
高考后,汪滔成功迈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门,在该校电子系就读。但在大三那年,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并向全球多所顶尖学府递交了入学申请。不过,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拒绝了他,他最终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香港科技大学,汪滔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伯乐。2005 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准备毕业课题,主要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汪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自动悬停,但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们的演示却失败了。
不过,汪滔的才华被慧眼识珠的李泽湘教授所发掘,遂将其招至门下让其继续攻读研究生。2006 年,在导师的支持下,汪滔拉上当年一起做毕业课题的同学,拿着筹集到的 200 万元港币,在深圳福田莲花北村的一栋居民楼里创办了大疆。
和众多的创业者一样,汪滔团队在这间民房里尝尽了创业初期的艰辛滋味。很多面试者到他们的公司应聘,甚至以为是皮包公司。尽管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汪滔并未因此打起退堂鼓,经过不懈的努力,大疆逐渐崭露头角,推出了多款备受瞩目的产品。
2007 年,大疆发布直升机飞控 XP2.0。同年, DJI 大疆飞控第一次达成超视距飞行,打破了视野的局限。此后,大疆不断创新迭代,推出了多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人机产品,引领着行业的潮流。
2012 年,大疆成功推出了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 Phantom 1,标志着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强势崛起。次年,Phantom 2 Vision 的问世,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大疆在市场中的地位。2019 年,大疆再度发力,发布了专为户外运动与视频拍摄爱好者设计的 Osmo Action 灵眸运动相机,赢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疆如今已成为在无人机领域全球领先的品牌。而大疆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也让业界一次又一次地为之欢呼。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凭借突出的技术实力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
创始人财富、企业估值双双缩水,大疆降速?
尽管大疆如今已是全球科技舞台上实力雄厚的玩家,且在深圳这一寸土寸金的城市频繁拿地,但它目前依然保持着非上市公司的身份。不过,这并不影响大疆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占据显赫位置。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早在 2019 年,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时,大疆便凭借 1000 亿元的估值荣登榜单第 15 名的高位。到了去年发布《2023 全球独角兽榜》时,大疆的估值更是攀升至 1250 亿元的高度。
不过,进入 2024 年后,大疆的估值却有所缩水,其在《2024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的估值降至 800 亿元,相较上年缩水了 450 亿元,排名也从上一年的第 20 名下滑到了第 40 名。
作为非上市公司,大疆并不需要定期向外界公开自己的财务业绩。根据部分媒体援引大疆 2018 年的融资材料,2015 年至 2017 年,大疆的营收从 59.8 亿元一路增长至 175.7 亿元,其净利润则从 14.2 亿元跃升至 43 亿元。另据全国工商联去年 9 月发布的 2023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榜单显示,大疆在 2022 年斩获 301.4 亿元的营收。
从一间不起眼的居民楼办公地起步,到成长为无人机行业的巨擘,大疆还成功造就了多位身价不菲的亿万富豪。在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来自大疆的汪滔、陆地、谢嘉分别以 500 亿元、170 亿元、145 亿元的财富赫然在列。
不过,在不久前出炉的《2024 胡润百富榜》中,前述几人的财富相较去年均有所下滑。其中,汪滔的财富降至 350 亿元,相较上年减少 150 亿元。而陆地和谢嘉的财富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分别减少 50 亿元、45 亿元降至 120 亿元、100 亿元。
毫不扩张地说,在推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变革的进程中,大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大疆近些年来也面临着不少严峻的挑战。
比如,在内部管理方面,大疆曾深受贪腐问题之困,公司内部出现不少“蛀虫”。2019 年 1 月,大疆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公开了公司新一轮的反腐“战绩”。内部通告显示,2018 年,因内部腐败问题,大疆预计损失超过 10 亿元,大疆共处理涉嫌腐败和渎职人员 45 人。
在外部环境方面,大疆同样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大疆创始人汪滔在 2016 年曾预测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可能达到 200 亿元就到顶了。这意味着如果大疆不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其营收将面临增长瓶颈,再难重现昔日的高增长态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疆在扩展业务边界上不断尝试和努力。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传统的无人机产品线之外,大疆还推出了运动相机、稳定器、无线麦克风及专业影像设备等产品。
除了前述提到的这些,大疆还有进军扫地机器人赛道的计划。大疆希望借助扫地机器人等品类,推动公司继续增长。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大疆已研发扫地机器人四年,并有望在明年年中发布新产品。
一位大疆人士透露,大疆要做扫地机器人,是因为该产品用到的技术与大疆多年的积累吻合,包括路径规划、视觉识别避障、高性能电机,以及激光雷达等,大疆在开发无人机时均有储备。
不过,针对跨界扫地机器人的传闻,大疆方面向媒体回应称,大疆的产品在更新和优化上非常快速,为保证将确定和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用户,不对还没有发布过的产品或相关传闻提供评论。
有关大疆的后续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