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一无人机在深圳人才公园进行演示飞行。 新华社发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 2024》显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不断塑造着发展新优势。前 10 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9.3%,发明专利授权量为 88.9 万件;10 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4%。
新成就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 4500 家
向高攀升,攻克技术瓶颈,筑牢发展根基。
点火!11 月 25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F级 15 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四川德阳市一次性点火成功,标志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实现小型化新突破。
首套 25 兆瓦级风电主轴承下线,C919 大型客机实现三大航司同时运营,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国重器频频上新。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 1.10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截至 10 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466 万件……研发投入增加,创新成果涌现,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2024 年,我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跃升至第十一位,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
向新而行,培育新兴产业,开拓发展空间。
数融百业,网联万物。浙江嘉兴,不少医院迎来了机器人“医生”,依托海量病历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可为患者形成个性化健康评估结果。
累计建成 5G 基站 414.1 万个,“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 1.5 万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过 4500 家……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产业新赛道,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
向绿转型,节能降碳减排,擦亮发展底色。
福建厦门,远海码头,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由中远海运运营的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新型汽车船迎来首航。今年以来,液化天然气、甲醇动力等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我国承接全球 70% 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
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生产消费保持较快增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业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技术“上新”,产业“焕新”,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新动能
20 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今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离不开实体经济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
积蓄新动能,我们有政策支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加快完善。比如低空经济,从 20 多个省份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多部门推出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再到民航局持续优化许可审批制度,得益于及时给力的政策“组合拳”,我国成为无人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并在飞行汽车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从设立 5000 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再到“两新”政策加力扩围……随着改革持续深化、政策持续显效,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将更加顺畅,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获得更精准给力的政策支撑。
走过 2024 年,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要素更加齐备、环境更加适宜。抓住机遇、奋跃而上,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中国经济必将因“新”而强、以“质”致远。
新优势
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正在加快建设
上天,入地,下海!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在崇太长江隧道掘进突破 3000 米,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回望 2024 年,重大技术装备捷报频传,彰显中国制造实力新提升。
完整产业体系,推动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不仅能激发创新活力,还能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场景,推动构建产业发展生态、释放更多创新潜能。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我国有 60 多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家底丰厚。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多硬核大国重器将挺起制造业脊梁。
整合:董淑云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