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重新审视“运费险”,把选择权还给网店商家

  □蒋璟璟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对“退货险”或者“运费险”一定不陌生。如果收到的商品并不满意,要申请退货时,有“运费险”的商品,退货的运费由保险公司支付;商家提供“运费险”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下单概率。经过十几年发展,这一险种所带来的问题也在日益显现——对于商家来说,退货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赔付率高,还有被骗保的风险。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运费险”权益被平台取消,一些商家也开始关闭这项服务。(中国之声)

  “运费险”的收紧早就有迹可循,前不久“薅运费险羊毛”的话题热极一时,业内人士出面发声、叫苦不迭。此外,在某些个案中,还出现了有组织的团伙,大规模利用运费险“不当套利”的情况,其涉案金额之大,令人咋舌。凡此种种都表明,存在规则漏洞的“运费险”,已然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而从最近的态势看,这一进程显然正在加速。

  由于运费险大量使用,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其决策成本近乎趋近于零。反正就是买买买,不满意就“退退退”。更为恶劣的是,有人利用“保险理赔”和“实际退货运费”的价差,来赚取差价——买得越多、退得越多,就获利越多,这堪称是无本万利。而我们知道,保险公司都是要动态评价一个保险产品的出险比例和商业回报等指标的,当“运费险”赔付率太高,收益无法覆盖成本,那么就必然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提高运费险的保费。而这,对于当下相当一部分电商卖家来说,可谓不可承受之重。

  近些年来,“运费险”之所以广泛铺开,一方面是行业高烈度竞争所致,其他店家送了“运费险”,那些不送“运费险”的店家,就将失去买家青睐;另一方面,也是平台强推的结果,特别是大促期间,参加活动的网店往往都会被要求提供“运费险”……在这种驱动模式下,很多商家其实是被裹挟其中,想退出却根本停不下来。时至今日,在“反内卷”新浪潮下,终于有人出面为此踩下刹车。平台开始从规则合理性、实际的后果和责任分摊的公平性,重新思考“运费险”。

  是否提供运费险,作为一项经营决策,必须把选择权还给商家。平台所要做的,乃是在交易双方之间,居中裁断、确保公平,比如说暂时关闭某些历史退货率畸高买家的“运费险”权益,就属于一种必要的风控机制。降低商家经营负担,优化买家购物体验,不可偏废。重新审视和设计“运费险”,就是要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