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送赴美IPO,昔日独角兽为何越走路越窄?

  文|全球财说潘妍

  成立十年,上市传言纷纷扰扰四年,如今闪送 IPO 计划终于靴子落地。

  2020 年,闪送副总裁杜尚骉曾表示,公司可能会在不久之后上市。此后达达、顺丰同城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但闪送的 IPO 进程却始终没有响动。

  2024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鼓励引导即时配送行业。宏观政策利好,资本市场对即时零售的关注度增高,闪送获得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上市时机。

  近日,闪送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计划以"FLX"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然而,在越来越多玩家关注服务时效性、服务性的当下,闪送依托"一对一急送"模式所构筑的品牌护城河,或已不再坚固。

  错位竞争,小却不美

  闪送成立的 2014 年,彼时即时配送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

  发展初期,大多数即时配送玩家选择订单量大、客户群体更多的B端市场,但闪送创始人薛鹏却认为,B端太依赖平台资源,定价权和盈利空间被巨头裹挟,闪送要保持相对独立,还是要持续发力C端市场。

  这也让闪送走上了一条"小而美"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即坚持"独立按需专线快递"模式。

  顾名思义,"独立"意味着不同于达达、顺丰同城背靠京东、顺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闪送主要根据分散的用户需求,独立分配运力;"专线"则是指配送过程中,派送员全程专注于单一订单,不沿途取送其他订单,实现"一对一急送"服务。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预计 2023 年至 2028 年,中国独立按需专线快递市场将以 27.8%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超过中国按需配送整体市场 19.1% 的增速。

  而在"独立按需专线快递"这一细分赛道中,闪送已经坐稳行业老大的位置。2023 年,闪送以 33.9%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 5.4% 的市占率。

  最大的问题是,目前该赛道盘子尚小。艾瑞咨询数据,2023 年中国按需配送市场总市场规模约为 3385 亿元,其中独立按需专线快递市场规模约为 156 亿元,仅占大盘 4.61%。

  有分析指出,在中国即时配送市场中,复购率较高的多集中于餐饮外卖、生鲜果蔬和零售便利等 B2C 场景,市场份额超 9 成,而非闪送这类细耕于"一对一"赛道的 C2C 平台。

  从闪送现状来看,细分场景正让公司似乎陷入增长瓶颈。

  2021 年至 2023 年,闪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0.40 亿元、40.03 亿元、45.29 亿元,期间营收增速由 31.68% 降至 13.14%。2024 年上半年,闪送营收增速再度下滑降至 7.65%,营收额为 22.85 亿元。

  或许闪送想要实现进一步扩张,仍要走向更大的B端市场。可惜的是,目前B端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商流与物流互为必选项,长期坚持"独立"属性的闪送或很难与任何一家上游平台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2 年,闪送曾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合作来拓展自身B端市场业务。但同一时间,抖音的第三方运力服务商还包括达达、顺丰同城、UU 跑腿等,闪送所获得的流量支持也有限。

  护城河渐浅

  闪送一直坚持"独立按需专线快递"的商业逻辑在于,当用户急需送货时,价格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速度和可靠才是关键。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玩家更加关注服务时效性、标准性的当下,闪送"一对一急送"的故事已不再新奇,且并无明显竞争优势。

  目前,已有不少即时配送平台推出"专人直送"服务。

  对比来看,下单一份规格为"10 公里左右距离、未超出 5 公斤的文件"专人直送订单,美团跑腿的价格为 25 元,饿了么旗下蜂鸟跑腿为 28.5 元,达达为 30 元,顺丰同城为 32.78 元。闪送的价格正处在不上不下的中间地带,为 29.5 元。

  美团、饿了么的价格优势,来自于两家外卖平台已具备规模效应去摊薄成本。截至 2023 年末,美团已拥有 745 万的注册骑手,其中全年接单在 260 天以上活跃骑手约在 80 万人左右。同期,饿了么拥有活跃骑手超 400 万人。

  对比闪送,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闪送注册骑手人数约为 270 万。

  由于配送属于依赖大量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闪送每年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奖励是收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闪送支付给骑手的报酬和激励金分别占其收入的 90.5%、90.3%、87.8% 及 85.4%。

  成本压力也致使闪送的毛利率水平虽然持续优化,但整体并不算高。2021 年至 2023 年,闪送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6.22%、6.48%、8.71%。

  净利润方面,2021 年和 2022 年,闪送分别净亏损 2.91 亿元、1.8 亿元,2023 年实现转盈至 1.1 亿元,但当期 2.43% 的净利率依旧处在较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闪送主要采用"众包"这一轻资产模式,而非传统的雇佣关系,在有助于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同时,也需要面对骑手忠诚度、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管理已成为众多即时配送平台的主要难题,近些年各平台也在积极进行智能化转型。

  以先行一步的美团来看,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美团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落地了 31 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 30 万单。美团自动配送车也已在北京、深圳等多地进行常态化测试和运营,完成近 400 万单配送。

  闪送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尚没有实质性措施,但根据闪送官网显示,公司所拥有的专利中包括针对智能调度系统中的"订单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专利,安全防护系统中的"一种基于即时物流数据脱敏保护的解决方案"专利等。

  可以看出,尽管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发展多年,但行业始终处于急剧变化更迭之中,市场留给闪送的时间并不多。

  规模竞争背后的挑战

  以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即时配送领域的多方势力竞逐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除快递、电商、外卖巨头还在持续加码,其他赛道的玩家也纷纷盯上了这块蛋糕,货拉拉、滴滴出行、哈啰、高德地图等均已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可见,即时配送行业已进入寡头竞争状态,行业集中度高,势必会触发进一步整合和淘汰。在这一过程中,以达达为首的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开始寻求大树庇护。

  2024 年 9 月,京东集团发布增持公告,将全盘接手沃尔玛所持达达全部股权,持股比例将升至 63.2%。增持的背后,是京东集团正加速布局即时零售领域的现状,而作为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的达达,势必将获得更大的资源支持。

  而缺乏商流支撑稳定订单来源,又无法在服务上与其他平台拉开差距的闪送,最终只能在巨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尤其是随着已形成规模优势的美团、饿了么向"一对一"等 C2C 赛道不断发力,闪送要么渐渐失去市场份额优势,要么被拖入无休无止的"价格战"最终耗尽弹药而亡。

  并非杞人忧天,根据闪送的融资历程来看,虽然前几年曾有被资本青睐的高光时期,但自 2021 年初D+ 轮后,闪送便再未进行过外部融资。

  根据D+ 轮时期信息,彼时市场给出闪送 20 亿美元(约 130 亿元人民币)的高估值,而根据 2024 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闪送的估值已跌至 71 亿元,近乎"腰斩"。

  可见,对于多年未获新融资且面临诸多挑战的闪送而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突围,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此次 IPO 募资用途,闪送表示将主要用于扩大客户群并增加市场渗透率、打造品牌形象、技术研发以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只是,上市不等于高枕无忧。

  以先行一步的达达、顺丰同城来看,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尽人意,达达至今仍未实现盈利,顺丰同城在 2023 年才首度实现全年盈利。二级市场相较于历史高价,达达股价已下跌超 9 成,顺丰同城股价下跌近 3 成。

  先行者们的表现为闪送敲响警钟,资本市场的道路并非坦途,上市后挑战仍无处不在。在强敌环伺的市场中,闪送前景充满诸多不确定。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