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
要说国内科技圈最近有啥话题能热过大模型,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游戏。
这不,前有米哈游二次元游戏新作《绝区零》开服刷爆人气,迅速达成全球 5000 万下载量成就;后有黑猴硬控东西洋天命人,成功打出一波文化出海。
在刚结束不久的全球最大游戏展会科隆游戏展上,中国游戏一时真可谓是风光无两。
值得讨论的是,大模型时代最受关注的两股技术势力也积极参与其中:
英伟达的站台大家伙已经屡见不鲜,而另外一方嘛,就是云厂商。
《绝区零》海量玩家登陆免排队背后,就是阿里云在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阿里云还为米哈游提供了从云计算到安全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保障《绝区零》在海量玩家同时在线的情况下,能顺利应对服务器承载、平台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
实际上,米哈游和阿里云的合作可能开始得比大部分想象中更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
那一年米哈游刚刚成立一年,《崩坏学园》才刚刚诞生,而阿里云也还在对外服务的起步阶段。
现在看来,2012 年到 2024 年,对于现如今在 AI 时代备受瞩目的云计算而言,亦是风起云涌的 12 年。
云计算,从萌芽到数字时代的“水电煤”
虚拟化,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9 年——
由牛津大学计算机教授 Christopher Strachey 在《大型高速计算机中的时间共享》(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 computers)一文中首次提出。
但云计算真正开始在全球萌发,是在此之后 50 年才发生的故事。
一方面,互联网在 21 世纪迎来的爆发期催生出了对“计算”更为强烈的需求。
另一方面,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核心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同时,全球骨干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远程资源访问变得可行和高效。
换句话说,云计算的兴起和数字化时代的启幕是相伴相生的:
数字化时代,人类需要在任何时候、在任意地点获取计算的能力。而云计算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的公共服务。
并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深入,云计算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
或许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更清晰地感知这种变化:
1964 年,东京奥运会首次采用卫星电视转播,使得奥运转播进入全球化时代。此后直到 2021 年奥运会重回东京,卫星转播都是此类大型国际赛事最主要的转播方式。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明显增长的数字是,直播时长。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消息,在巴黎奥运会上,仅央视承担制作国际公用信号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和攀岩这四个大项,直播时长就超过了 400 小时。
而今年,云计算首次超越卫星,成为奥运转播的主要方式。超过三分之二的奥运直播信号都通过阿里云支撑的奥运转播云,从巴黎传向世界各地。
其中的技术变化,在 3 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就已埋下伏笔。
那一年,有的国家电视台和转播机构难以到场,或者来得太晚来不及提前预定卫星,就只能启动云计算做直播。
让 OBS 意外的是,云上转播非常稳定,并且国际传输的延时远小于卫星和光缆。
在国内,阿里云是最早布局云计算的厂商。在谷歌和微软继亚马逊之后入局云计算的 2008 年,阿里巴巴开始着手筹建能够管控服务器集群的超级系统,飞天团队就此成立。
2009 年,阿里云成立,中国科技力量就此正式吹响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号角:2010 年,华为腾讯先后公布云计算布局;2012 年,UCloud、QingCloud 创办……
2013 年,对于中国云计算可以说是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阿里云飞天系统实现独立调度 5000 台服务器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诞生,阿里云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对外提供 5K 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
飞天 5K 单点集群拥有超过 10 万核计算能力、100PB 存储空间,可处理 15 万并发任务数,可承载亿级别文件数目,100TB 排序 30 分钟即可完成,是当时世界纪录的两倍以上。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外部竞争者开始瞄准中国市场,微软、亚马逊先后布局,引发了围绕云计算话题的一波关注热潮。
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们已经意识到,云计算是大势所趋,并且中国的科技力量,需要具备自主研发相关先进技术的能力。
阿里云宣布突破 5K 测试的三个月后,腾讯云宣布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此后,百度云、金山云、移动云、天翼云、京东云……一朵朵云竞相登场,国内云计算市场进入到群雄并起的时代。
接下来,就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故事:
移动互联网兴起,AlphaGo 掀起前大模型时代最大一波 AI 浪潮,全球数字经济开始加速发展……
不只是科技行业,金融业、制造业、能源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被卷进数字化升级转型的进程里。
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搭乘地铁公交从投币刷卡到刷二维码的转变。
到电网调度最不容有错的环节,开始引入 AI 为调度员保驾护航。
而种种转变的基础,正是云计算。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阶段,中国云厂商的技术影响力也越来越受瞩目。
以阿里云为例,飞天 5K 之后,2014 年,推出大数据计算平台 MaxCompute,让中小公司花几百元即可进行海量数据分析。
数据库方面,2017 年,阿里云自主研发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根据阿里云数据,相比自建数据库,PolarDB 的 TCO 成本(总体拥有成本)低于 50%,交易和分析性能最高分别是开源数据库的 6 倍和 400 倍。
硬件方面,2021 年,阿里云推出首款自研云原生处理器 CPU倚天 710。
倚天 710 基于 ARM v9 架构打造,容纳 600 亿个晶体管,拥有 128 核。首发即在全球权威 CPU 基准测试集 SPECint 2017 上得到 440 分的高分,超出业界标杆 20%。
并且第二年(2022 年),倚天 710 就实现了大规模部署应用,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落地的自研 CPU。
2022 年,阿里云还为云操作系统反向自研了云基础设施处理器 CIPU,配合飞天操作系统取代以 CPU 为核心的架构,从而更好地“压榨”服务器硬件、获取更多虚拟化资源。
大模型时代的云计算
2022 年 11 月,ChatGPT 横空出世,改变了 AI 的玩法,也改变了云计算的游戏规则。
由阿里云首次提出 MaaS(模型即服务),开始成为每一家云厂商都挂在嘴边的最热关键词。
一方面,手握丰富算力资源和工程实践经验,云厂商成为基础模型竞逐中最重要的一股势力,从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到国外的谷歌微软亚马逊,无不对此重磅投入。
以阿里云为例,2023 年 4 月,“通义千问”大模型问世。此后,阿里云还陆续推出了通义灵码、通义万相等覆盖多种模态的产品和大模型,构建全面的大模型体系。
通义千问系列也已在全球开源社区形成影响力。Qwen2-72B 推出之际,甚至超越了一众闭源模型,发布两小时直接冲上 HggingFace 开源大模型榜单第一。
另一方面,大模型技术创新正在围绕云计算这个基础展开。无论是引领基础模型更迭趋势的 OpenAI 和 Anthropic,还是如今在应用爆发期探索大模型落地实践的各家企业,都免不了要和云计算打交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云计算在这波被认为会重构一切的技术浪潮中,已经成为率先迎来商业化新机会和新增长的行业之一。
2022 年初,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合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经过持续的升级扩容,目前算力高达 2.51EFLOPS,这使得小鹏汽车每天处理的日增视频训练数据 9.78 万公里,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2 天迭代一次。
该智算中心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基座。并且,阿里云自研的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高性能存储,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海量数据吞吐和网络通信,网络时延降低 80%,低至 2 微秒,存储吞吐比业界 20GB/s的普遍水准提升了 40 倍。
在绿色环保方面,依托阿里云基础设施,其智算中心年 PUE(电源使用效率,越接近 1 越好)低于 1.2,在有效降低智驾研发过程中的碳排放的同时,也能降低研发成本。
具体成效方面,对于小鹏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而言,以前需要一个星期完成的大模型训练,在智算中心上只需一个小时。
汉堡王这样的老牌快餐企业,今年在中国也放弃了线下数据中心的模式,宣布全部业务系统迁至阿里云。
在中国,汉堡王由土耳其大型餐饮集团 TFI 负责运营。TFI 旗下科技公司特芮软(ATP)为其完成了第一套门店管理系统、点餐系统和营销中台等的建设。
过去几年,特芮软一直采用 IT 资源混合部署的模型,只将前端的营销销售业务放在云上,财务等后端系统则保留在线下数据中心。
而现在,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经营管理、支持新店开拓,特芮软决定全面上云,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 IT 运维成本,并为上层应用提供更灵活的开发环境。
15 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对于技术的发展而言,却已是量变到质变。
在今天,云计算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一系列技术名词,而是每一个普通人打开手机电脑,走进线下门店,衣食住行皆有关联的技术存在。
从数据对比中,或许能得到更直观的感知:
2010 年,阿里云服务第一个客户——阿里自家的“牧羊犬”时,不要说当时的市场对云计算的未来充满质疑,连自家人都怀疑是“明明可以坐高铁,却偏偏要骑自行车去上海”。
而在 2024 年 9 月 10 日的阿里云客户日,吉利、小鹏、B站、米哈游、汉堡王、喜马拉雅等一众品牌悉数登场,共同官宣:“我”用的云是阿里云。
目前,阿里云已经服务全球 500 万客户,包括 38% 世界五百强企业,80% 中国科技企业,6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的开发者达到 1000 万。
阿里云基础设施已面向全球四大洲,开服运营 30 个公有云地域、89 个可用区。阿里云 CDN 在全球拥有超过 3200 个边缘节点,其中中国境内拥有超过 2300 个节点,覆盖 31 个省级区域,境外拥有超过 900 个节点,网络覆盖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带宽输出能力超过 180Tbps。
互联网将成为世界发展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会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云计算将成为公共服务。
这是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第一行代码诞生时的“预言”,在今天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大模型应用的新浪潮,以及人们对于 AGI 的探索,或许未来的数字生活,仍将远超我们的想象。
而这个过程中,云计算的新发展,依然是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议题。
纵然有各种风口上的新技术,但最后落地,基建生态位上的云计算,依然是最佳场景、最大机遇、最直接的商业模式。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