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梦晨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
大模型应用落地,正在快步进入全民“淘金”时代——
现在,几个人、几个月,就能攒个爆火 AI 应用,每小时进账几万块的那种。
比如被 Karpathy 等 AI 大佬盛赞的AI 编程神器 Cursor,全团队只有 12 人。他们的核心诀窍就是支持模型多(如 GPT-4/GPT-4o/Claude 3.5 Sonnet)、产品设计巧妙,8 岁小女孩都能轻松上手。
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毒舌 AI”Twitter Personality,每小时进账 4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8 万左右)。
只需输入一个推特用户名,这个 AI 就能根据历史发言做的犀利点评。
它背后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Wordware,让任何人都可以构建复杂的 AI Agent 和 APP,公司估值已达 1.8 亿。而 Wordware,团队仅有 3 人。
就在大家目光还聚焦于 AI 大厂如何跑通商业化路径时,“小作坊”们已经异军突起,给行业带来了点小震撼。
这种趋势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大模型技术更加成熟,更多好的产品创意能被 AI 落地;另一方面也在于大模型应用开发的门槛一降再降。
比如云厂商们近期都“卷”的MaaS(Model-as-a-Service),就是降低大模型应用门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股趋势也相当热闹,最近华为云 828 B2B 企业节都有种“双十一”的感觉了。
不过,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趋势?在这些热火朝天的现象背后,哪些行业信号已经释放?
MaaS 如今在“卷”什么?
MaaS 是一种可以为开发者用户提供大模型以及各种开发工具的服务,它能够让哪怕没有大模型开发背景的人也能进行一站式开发。
它的发展情况与大模型趋势直接相关。如今也成为云厂商的必争之地。
IDC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达 17.65 亿元人民币。在过去的一年中,行业对于大模型更多的是早期投入,甚至观望而不重投入,因此 2023 年整体市场规模并不显著;并且市场格局也主要还是由早期投入者构成。
进入 2024 年,头部互联网公司加大对大模型的投入且发起价格战,为早期的大模型初创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预计未来2—3 年,市场格局将发生多轮巨变。
供给侧竞争激烈,本质原因在于需求庞大。
比如广告、软件等更容易获取行业数据的领域,大模型应用渗透率可能已经达到 50% 甚至更多。教育、传媒、金融、游戏等表现次之,但是也在加速渗透 ing。
这种现状传递了两层信息。第一,一些与大模型技术契合度高的领域,在短短1-2 年时间内已快速被重塑;第二,大模型应用落地还远远没有碰到天花板,市场前景已经非常广阔,可填补空白众多。
反映到用户层面,大模型的渗透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型企业,规模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实践的主力。
但是中小企业玩转大模型应用,本身门槛可能更高。
梳理大模型服务落地的全流程(规划→开发→部署),就会发现几乎每一步都存在难题。
首先,在模型获取和开发上,对于个人开发者或小团队而言,获取大厂开发的 AI 模型,本身就存在渠道上的困难。
如此多的模型,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确保每个场景/任务都能选择到最适合的模型?如何去判断模型的精度和性能?
其次,面对实际场景需求,模型需要进行定制化。
面对来自不同行业的广泛需求,通用 API 能力有限,模型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特殊优化或者定制化服务。
最后,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还会遇到因为调用方式不同意、配置复杂、应用部署等方面挑战。
如上种种,都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储备、资源资金积累提出要求。但这也是中小企业最难的地方,如果落地一个大模型应用,就需要从头开始组建一套团队和配置,高额成本如何负担?以及这么做具备性价比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
去年开始,云厂商争相布局 MaaS、提示工程/RAG 等工具开始火热,都是为此而来。他们共同将大模型应用落地门槛一降再降,达到“开箱即用”的水平。
不过,具体怎么做的呢?
MaaS 如何才能“开箱即用”?
在 MaaS 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华为云在 2024HDC 大会上推出的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备受瞩目。
这款大模型即服务平台,正是定位于开箱即用、一站式模型开发托管,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拥有自己的大模型。
具体来说,平台不仅提供 99% 的业界 SOTA 开源大语言模型、开源多模态模型,并且均已针对昇腾算子、显存优化,预置最优超参配置,做到“模型全、免配置、免调优、性能优”。
针对更深入的模型定制需求,平台也提供了包括模型调优、模型压缩、模型部署、模型体验的全流程工具链,覆盖大模型全生命周期。
进入应用开发层面,平台提供 LangChain、KooSearch、盘古大脑等等组件化集成,可快速构建一站式应用。
对于政务、金融、工业、医疗、汽车、零售等不同行业,也分别有对应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算力资源,也基于华为云强大能力做到一站式按需开通、按需扩缩容,缩短建设周期。
总结一下就是,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让企业免于从零开始,显著提升开发效率。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拥有开放能力,可以通过 API 对接到各个开源应用系统。
来看两个例子。
对话机器人和虚拟助手 x KooSearch
通过 KooSearch 企业搜索服务预置的昇腾云 NLP 模型服务,基于开源模型构建多样对话机器人和虚拟助手,拥有向量检索、多模态检索、文档解析、文本精排、搜索规划多种能力,同时集成内容审核组件保障安全。
适用于智慧问答、内部知识检索、数据分析助手等场景。
整个操作流程只需要 6 个步骤。
虚拟数字人 x 盘古大脑
盘古大脑服务预置昇腾云 NLP 模型服务,基于开源模型快速构建虚拟数字人。
可基于大语言模型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输入、支持多语种多轮问答、支持文档解析及基于知识库内容回答。
适用于客户服务与支持、教育与培训、健康咨询与监护等多样场景。
操作流程也很简单,只需要四步。
除了华为云上的各类服务互相组合使用以外,通过 API 甚至可以连接第三方服务,如开源 Agent 开发平台 Dify 等……具体还有哪些脑洞组合,就留给大家自由发挥了。
除 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之外,华为云这次还展示了更多可以和大模型配合的产品和服务,也引起开发者关注。
华为云企业搜索服务 KooSearch Lite
作为 RAG 解决方案,KooSearch Lite 同样主打开箱即用,让 AI 应用获取知识更准确、更高效,同时保障数据安全,满足开发者基于业务场景的二次开发。
KooSearch Lite 基于业界效果优的搜索模型、云搜索服务的高性能 GaussDB 向量数据库以及 LLM 模型组成。
通过导入非结构化或者结构化业务数据,可帮助企业客户快速一站式搭建企业智能问答应用。
华为云智能数据洞察 DataArts Insight
作为新一代 BI 服务,提供可视、实时、易用、安全的企业智能分析服务,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获取业务见解,支撑业务实时高效决策。
支持 10 亿数据秒级响应、智能数据洞察、嵌入式分析,同时保证全链路数据安全。
又拥有全自然语言交互的 BI 自助分析,有人都能轻松获取和分析数据,实现人人会用数。
华为云给所有人发船票
大模型时代,大航海时代,第一批探险家已经抵达新大陆。
他们更早洞察到 AI 趋势、积累 AI 能力,凭借自身在算法能力、基础设施、应用落地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大模型大厂。
华为云就是其中代表。
凭借自研盘古大模型,华为云在千行百业的落地案例数不胜数。AI+ 矿业、AI+ 制造、AI+ 铁路……
但是在真正的大时代下,只是自己上岸,偌大的绿洲难以被全面发掘。
因此,华为云在内的诸多大模型云厂商,都选择建造一艘拥有更多席位、承载更多“弹药”的航空母舰。让更多人来到新大陆,共创新世界。
华为云本身,就是这一基座。
ModelArts Studio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就是发给各位玩家的“船票”。只要手握这张船票,人人都能在华为云的基座上做大模型开发。
与此同时,华为云在尽可能加固这艘大船:覆盖主流开源大模型、构建 AI 全栈、底层算力更自主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
总之,如果你想要像哥伦布舰队一样探索新大陆,这是一艘值得被选择的大船。
就在最近,华为云开启 828 营销季。
活动汇聚 Flexus 云服务、CodeArts Snap、华为云 MaaS 大模型即服务平台、数字人、云会议等千余款华为云旗下热门数智产品,带来满额赠、专属礼包、储值返券等重磅权益玩法,更聚焦数智化转型核心场景诉求,开展 AI 营销、云服务、数转场景三大主题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