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低调布局AI Store,多方下注只为避免依赖OpenAI?

  2008 年,苹果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 iPhone 3G,并且为 iOS 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官方应用——App Store。至此,手机应用生态进入新的时代,Google Play 等应用商店也陆续登上舞台。

  虽然 App Store 最初只是一个官方应用的分发、升级平台,但是在一年后,苹果开始允许第三方 App 通过 App Store 分发,并逐渐演变成提供购买、付费订阅等一揽子收费服务的应用商店。

  App Store 造就了苹果丰富的应用生态,也让苹果有了硬件之外的新收入渠道,根据有关机构给出的推测数据,2023 年软件方面的收入为苹果提供的收入或将高达 891 亿美元,其中的大部分营收都由 App Store 贡献。

  图源:苹果

  有 App Store 的珠玉在前,苹果在捣鼓 Apple Intelligence 的时候,似乎也想再复刻一次“App Store”,折腾一个 AI Store。据最新的内部信息透露,苹果在与 OpenAI 达成合作意向后并没有停止接触其他科技公司,仍然在与多个 AI 大模型供应商进行磋商。

  苹果在接触的科技企业不仅包括 Google、Meta 等头部大厂,还包括 Anthropic 和 Perplexity 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至于是否还有其他企业在秘密接触中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Meta 已经提前退出了本轮谈判,原因是苹果认为 Meta 的 AI 大模型在隐私保护方面未能达到他们的标准,所以最终决定拒绝与 Meta 的人工智能合作。

  既然 Meta 退场,那么目前在场上的企业就只剩下 Google、Anthropic 和 Perplexity,加上已经确定的 OpenAI,一共是四个不同的 AI 大模型。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苹果对 AI 大模型的严苛要求与标准,最终能够落地的合作对象数量可能只会更少。

  虽然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直到现在都还没放出试用,但是打算建造一个“AI Store”的骚操作,确实让不少人都看到了一个新的赛道。

  苹果多方下注的习惯,早已有之

  对于自己在确定了与 OpenAI 的合作后,仍然与多家科技企业开展 AI 合作洽谈的原因,苹果是如此解释的:“我们想从最好的开始,但 ChatGPT 只是代表着今天用户的最佳选择”。

  换言之,ChatGPT 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但是并不一定是未来最好的选择。

  图源:OpenAI

  熟悉苹果供应链历史的朋友们,估计都会觉得这一幕十分眼熟,正如 iPhone 的屏幕面板最初虽然主要由 LG 供货,但是很快就开始进入多元供货阶段,夏普、JDI、三星等屏幕企业都曾经或仍在为苹果提供屏幕面板,目前已经形成了三星、LG 的两极供应机制,确保苹果的屏幕供应不会完全受制于某方。

  在其他硬件上,苹果其实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这不仅是因为苹果对供应链的稳定性有着严苛的要求,更是希望以此来获取更大的谈判筹码,压低供应链成本并确保供应链产品的质量一直处于高水准。

  话题回到 AI 上,作为新一代 iPhone 的智能核心,AI 大模型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屏幕、芯片等主要硬件,甚至犹有过之。而在 AI 大模型上,苹果目前的积累和成果还不足以支持他们的自研模型完全取代 ChatGPT,这也导致苹果只能将这个核心模块的控制权让渡给第三方,也就是 OpenAI。

  纵观苹果的历史,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在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后,苹果似乎选择在最开始就让 Apple Intelligence 不被限制在某个 AI 大模型上,而是提供多个 AI 大模型供用户自行选择,既可以确保用户的 AI 体验,又可以避免某个 AI 大模型一家独大。

  而且,AI 大模型仍然是一个处于发展前期的产物,ChatGPT 虽然是最早发布成熟产品的企业,但是并不能保证在后续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领先,而且像 Suno 等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大模型,也在发起对 OpenAI 的挑战。

  再加上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区别,苹果显然也不能将所有的牌都压在 OpenAI 身上,只有多方下注才更符合苹果的利益。

  AI Store,可能是一个诱人的“毒苹果”

  虽然相关的谈判合作细节并没有被曝光,但是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苹果希望可以在 Apple Intelligence 中为各个 AI 公司提供出售其 AI 服务的高级订阅方案,并且苹果并不会从中收取前期的部署或是上架费用,只从用户支付的订阅费用中抽取服务费。

  图源:苹果

  这个套路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没有什么需要剖析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让各个 AI 企业各自竞争,而苹果只需要把控全局,坐收渔翁之利即可。不得不说想法是很好的,但是 AI 企业是否同意这个方案却要打个问号。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加入 Apple 的智能生态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却也不能无视背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首先是合规成本,想要加入 Apple Intelligence 就必须在隐私保护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确保 AI 功能的整个流程符合苹果的隐私及安全规范。

  其次则是硬件成本,从苹果展示的一系列 AI 功能来看,不少都涉及系统的底层功能,并且会常态化在线运行,AI 企业需要搭建更高算力的数据中心,才能满足庞大的 Apple 用户需求。

  图源:Information

  深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苹果分析师、管理合伙人 Gene Munster 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苹果与 ChatGPT 的合作预计使 ChatGPT 的使用率增加一倍,如此庞大的算力需求会导致 OpenAI 的基础设施成本增长 30%—40%。

  试想一下,连 OpenAI 这样有微软撑腰的头部 AI 企业都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建数据中心来满足运算需求,其他的 AI 企业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只会更多。

  而且,数据中心的扩建并不是像模拟城市那样,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建造,选址、评估、建设等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下。否则,唯一的选择就是租借算力,但是在全球算力普遍不足的当下,又有哪个云服务器中心能够提供如此大规模的算力支持呢?

  另外,如果你的 AI 服务需要经过第三方的数据中心,那么又将面临苹果的新一轮合规审核,只有在确保全链路都符合规范后,才能获得加入 Apple Intelligence 的资格。

  图源:苹果

  对于谷歌这样家大业大的企业来说,与 Apple 的合作只是众多重点项目中的一个,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在初创企业看来,与苹果合作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面临不小的风险,如果与苹果的合作最终无法达成,或是后续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前期投入将很难收回成本,甚至可能因此而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这可能也是 Anthropic 和 Perplexity 至今仍未传出更多合作信息的原因。

  在过往的历史中,并不缺少类似的案例,比如美国的 GTAT,在获得苹果数亿美元的贷款用于研发蓝宝石屏幕产线后,却因为无法取得足够的苹果订单而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被迫宣布破产。

  而且,此前苹果宣布只有 iPhone 15 Pro 及后续机型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除此之外仅包括采用M系列芯片的 MacBook 及 iPad。相关报告显示,以上机型在目前的苹果智能终端中的占比并不算高,所以在 Apple Intelligence 发展的初期,其分销渠道的效果和用户群体数量可能远不如预期。

  一边是苹果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分销渠道诱惑,一方面是巨额的前期投资与风险,对于初创公司而言,Apple Intelligence 就像是一个诱人的苹果,在吃下去之前,你都很难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亚当夏娃,还是白雪公主。

  虽然苹果的相关人士表示,引入更多的 AI 大模型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实际上还是将 Apple Intelligence 的使用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转嫁给用户。

  早前就有媒体预测,Apple Intelligence 可能会提供免费版和进阶版两种,免费版只能调用苹果的本地 AI 模型,获得有限的支持和功能;而进阶版则需要用户支付一定数额的订阅费用,用来获得 ChatGPT 4.0 等在线 AI 大模型的支持。现在看来,这个猜测很大概率就是事实。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苹果就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可观的 AI 服务收益,并且也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考虑是订购更贵的 ChatGPT,还是更便宜的其他 AI 大模型,一举两得。

  如果苹果的这个模式获得成功,大概率会引来其他企业的效仿,届时网友们就可以讨论哪个 AI 大模型的“性价比”更高了,而在云空间和各种会员月卡之外,AI 订阅费恐怕又会成为一项新的硬性支出。

  实在很难评价这对用户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2024 年 5 月 20 日-6 月 30 日,618 年中大促来袭,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六大电商平台集体“听劝”,取消预售、疯狂杀价!

手机数码、AI PC、智能家电、电视、小家电、空冰洗等热门 AI 硬科技品类摩拳擦掌,战况激烈。

雷科技 618 报道团将全程关注电商平台最新战况,AI 硬科技品牌最新动态,电商行业全新趋势,敬请关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