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结束了,商家赚到钱了吗?

  文听筒 Tech,作者才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再也不想参加 618 活动了。”

  林辰坐在午夜的烧烤摊前,对着茫茫夜色,长叹了一口气,然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林辰是一家女装网店的店主,做了十年电商生意,最近一个月,电商 618 大促开启,林辰忙得晕头转向,但结果,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这让林辰难以接受,也非常沮丧。

  6 月 18 日晚上十点,终于忙完了手头工作后,林辰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附近一家烧烤店,借酒消愁,并发泄着对这次 618 活动的诸多不满。

  这届 618,不少商家和林辰有着同样的遭遇。

  在京东卖小家电的店主大宇,也感受到了今年 618 的惨淡,不但销量不如往年,利润率也低于平时,“忙了一个月,卖了 600 多万,亏损接近 20 万。”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商家吐槽,今年 618 赚不到钱。不久前,“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 80%”的话题也引发热议。

  也有商家由于没参与这次 618,避免了亏损,但不参与活动,平台就不给流量,商家这个月也几乎没有订单。

  最近两年,电商都在强调回归,回归互联网,回归用户至上。那么,商家该“回归”到哪儿去呢?

  商家不仅赚不到钱,还亏了

  林辰早年在北京的服装市场做女装批发,后来看到了电商的机会,便开了网店,过去十年,一直做女装电商生意。

  几年前,为了和平服装生产基地靠得更近一些,林辰从北京搬至广州,业务越做越大,并在不同电商平台上开了网店。

  林辰每年都参与 618 和双 11 活动,大促活动也的确给他的店铺带来了流量上升,以及销量的上涨,但今年 618,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平台逼着商家降低价格,林辰店里有几款裙子是热门款式,本来售价就不高,今年夏天以来销量也不错,但按平台的规则,这些裙子就没有利润了。

  另一方面,这次 618 并没有给林辰的店铺带来明显的流量变化,销量也跟平时差不多,“与去年 618 比,活动效应弱多了。”

  预感到“情况不妙”后,林辰放低了对这次 618 的预期,“不指望这次活动能盈利,维持收支平衡就好,就当为店铺做了广告宣传。”

  即便如此,最终结果还是超出了林辰的预料。

  从 5 月下旬到 6 月 18 日,林辰店铺销售额不到 200 万元,跟平时的销量基本没有区别,但退货率却高达 60%,远高于平时的 30% 左右。

  如果扣除掉成本,以及平台的扣点和物流等费用后,林辰这次 618 期间的亏损不少于 10 万元。

  “忙忙碌碌近一个月,不但没赚到钱,还亏损这么多,这生意还怎么做?”林辰深感无力。

  大宇是一家做厨房小家电销售的商家,参与了京东的 618 活动,原本以为会带来销量和利润的增长,但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由于大宇店铺中商品的客单价较高,从 6 月 1 日到 6 月 18 日,总共销售收入为 650 多万元,比平时略微好一些,但成本就达到大约 600 万元,再除去京东平台整体扣点7%,还有物流成本等其他成本约5%。

  这样算下来,大宇的店铺不但没赚到钱,还出现了亏损,亏损接近 20 万元,亏损率约为3%,“这就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虽然大宇店铺平时的销量略低一些,但比 618 期间的利润率高,“平时卖一台,就赚一台的钱,比活动时省心多了。”

  在大宇看来,“618 喊得这么响,商家忙活这么久,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钱,以后谁还会做这样的大冤种?”

  一家做布品的网店负责人直言,“现在的 618 活动对商家已失去意义了。”她的店铺平时利润率能达到 10%,去年 618 期间,利润率降至5%,今年 618,利润率变为零,“没赚钱,也没赔钱。”

  在很多商家看来,能在 618 期间不赔钱,就算是“烧高香了”。

  618,成了商家的劫难

  这次 618,商家为何赚不到钱?

  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历了电商平台连续多年的广告轰炸和高调造势之后,用户对购物节的热情不断减退,对电商平台过去那套复杂的促销算法也很抵触。

  现在的用户变得越来越理性了,网购时更看重性价比,越来越推崇“非必要就不买”的原则。

  另外,各电商平台都在推行低价,有的平台甚至全年都在补贴,既然都低价了,用户也就不那么在乎购物节的折扣了。

  对商家来说,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电商平台不断追求低价,商家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而平台的促销规则也让商家成本大增。

  林辰对此就深有体会,他的女装店销量并不差,原本有较为稳定的利润率,但由于电商平台狂“卷”低价,逼着商家在活动期间降价,利润率就降低了。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为了提升对用户的服务,对商家的要求越来越严。比如今年 618,京东的跨店满减活动是满 300 元减 50 元,但费用全部由商家承担。

  据大宇介绍,以前 618 促销费用是平台和商家按1:1 承担,现在变成全由商家承担,而且活动叠加东卷、京卷及普通总价促销(满减、满折等),商家的负担就明显加大了。

图:京东 618 商家活动报名政策 来源:商家供图

  在大宇看来,现在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就是最大限度“压”商家利润,只要参与活动,商家就要被迫接受平台各种强制性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强制商家开通运费险,强制商家包邮,并要求商家对用户承诺“仅退款”和“先用后付”。

  林辰这次 618 期间之所以出现亏损,除了因为低价外,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开通了运费险,以及仅退款服务,致使他的店铺退货率高达 60%,平时退货率一般不超过 20%。

  林辰直言,“就是因为平台想讨好用户,使得现在的女装退货率高到让人崩溃。”

  很多女装店铺都遇到了和林辰一样的情况,前不久,“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 80%”的话题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有网友称,自己朋友开女装网店,618 期间销售额将近 1000 万元,但扣掉仅退款的 350 万元、退货退款的 380 万元,再刨除各项成本开支,亏损可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有商家透露,开通运费险带来的损失,远比看上去的大。

  “现在的这种行情,想赚钱就得取消运费险,很多商家就亏在运费险上。”开服装网店的小杜表示,以前做服装类目的退货率只有 10%-20% 左右,自从有了运费险后,用户下单就比较随意,退货就成了常态。

  再加上平台大促期间推出凑单活动,导致现在退货率一年比一年高,这就导致商家的运费险成本越来越高。

  小杜认为,运费险是个大坑,“现在服饰类运费险一单都要3-4.5 元,比快递费还要贵,有些商家宁可少卖点货,也不开运费险。”但如果参与大促活动,平台会要求商家必须开运费险。

  李女士是一家工艺品店铺的负责人,店里有些产品由于本身的特性,一般用户下单后需要一周才能发货,但只要参与 618,平台就要求李女士 48 小时内发货,这对李女士来说,根本做不到。

  更让李女士难以接受的是,电商平台还要求商家对用户承诺“仅退款”和“先用后付”。

  “低价已经让商家无利可图了,再加上这些严苛的规则,只能导致商家亏损,而且活动周期这么长,对商家来说是一种煎熬。

  购物节,正在逼退商家

  无论是 618,还是双 11,都是电商的大促活动,原本是一场网络购物的盛宴,现在正在变味。

  平台想通过低价讨好用户,用户想享受更好的服务,但现在看,商家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并萌生了退意。

  去年 618 和双 11 时,小杜就发觉,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对商家的意义越来越小,不仅因为平台逼着商家一再降价,也因为平台带给商家的流量越来越少,对商家的销量影响也越来越小。同时,平台对商家的要求却越来越严。

  为此,小杜想过不参与大促,但考虑再三后,她还是选择参与,“原因只有一个,商家不参与,平台就不给流量,也就没有成交量。”

  但今年,看到一些电商平台 618 活动的新政策后,小杜果断选择不参与,“如果参与 618 就亏损,不参与就没有流量,那我宁愿不要流量,凭啥要被迫亏损?”

  5 月中旬,小杜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关于不参与 618 的消息,结果吸引了大量商家代表,他们积极在这则消息后面留言,一边吐槽电商平台 618 政策对商家不友好,一边相互打气。

  小杜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同行和商家之间的相互安慰与坦诚交流,并因此建了一个商家的社群,之后,加入群里的人越来越多。

  有商家在店铺的显眼位置上写上声明,“本店全年不参与任何平台活动,所有价格均为折扣实价,平时是什么价格,节日还是这个价格。”

  这次 618 开启后,有商家代表对自己所属类目的商家进行了统计,发现销量前 60 名的商家中,只有 39 个打着开门红的标记,说明这些商家中,有三分之一没参加 618。

  林辰也表示,以后再也不参加 618 和双 11 活动了,他甚至想过放弃开店,因为按现在的电商发展思路,他看不到盈利改善的前景。

  也有不少商家由于赚不到钱或者亏损,选择了退出电商领域。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商家已经或者正在转让店铺。

  事实上,今年 618 的疲态不仅体现在传统电商领域,兴趣电商领域同样显得有些清冷。

  直播带货的头部主播们,这次 618 也远不如过去那么积极,小杨哥早就开始淡出直播间,董宇辉更是没将精力放在 618 大促上,曾经的带货一哥李佳琦也开始感叹这次 618 会很难。

  就连 618 的主角电商平台,也都变得冷静了,早在活动前,淘宝、京东等平台就取消了过去沿用多年的预售模式,促销方式也变得简单直接,各平台都在推行低价,服务方式也大同小异。

  看起来,电商这个赛道的不同角色都一下变得安静了,但安静意味着缺少活力与生机。

  而且安静的背后,平台、商家和用户三者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不断加深。

  商家都在抱怨平台挤压了自己的利润空间,同时抱怨用户被平台惯坏了,以至于越来越多地出现用户退货和仅退款的情形,商家对这些深恶痛绝。

  但很多用户认为,之所以退货和仅退款,主要是因为商家的产品和服务不合格,并称电商平台上的黑心商家太多,一些用户说起商家的各种套路,同样义愤填膺。

  现在,随便打开社交媒体,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争执,商家和平台之间,以及商家与用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商大促已经走完了一个轮回,在经济环境变化,消费力萎缩,以及电商竞争逻辑都发生了改变的当下,这一模式也到头了。

  电商竞争的下半场,会是什么样呢?市场拭目以待。

  (文中林辰、大宇、小杜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