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机器人,能否让英伟达复刻大模型的产业红利?

  ·英伟达在看好机器人前已经经历了漫长的铺垫,英伟达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行业影响就要将 AI 算力通过机器人等以制造的方式落地,机器人会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非常好的载体。

  6 月 2 日晚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开幕前夕,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台湾大学综合体育馆发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演讲中,黄仁勋将机器人放在最后一个部分“压轴登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黄仁勋说。

  黄仁勋在演讲中提及机器人。

  三天后,当地时间 6 月 5 日,英伟达(Nasdaq:NVDA)收涨 5.16%,总市值达到 3.01 万亿美元,已超越苹果公司,成为仅次于微软(3.15 万亿美元)的巨头。

  观察英伟达,会发现它曾多次因提前布局,从而在产业起飞时成为赢家。比如在 2017 年,英伟达凭借加密市场的火热,股价水涨船高,在 2018 年财年创下 97 亿美元的收入新高。当前,生成式 AI 正在重塑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产业,而英伟达无疑是这一市场的最大受益者。近两年,作为一家以游戏显卡(GPU)起家的科技公司,英伟达在公开演讲中频繁提及机器人。

  “机器人对英伟达为什么这么重要?”近日,英伟达中国区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雨倩在接受一档播客采访时直言,“在我们看来,机器人绝对是未来人工智能载体应用的典范。”

  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指出,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已有长时间的铺垫,它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就要将 AI 算力通过机器人等以制造的方式落地。看起来,机器人已经成为英伟达下一个“押注”的产业。但这一产业是否能够让英伟达复刻以往的成功,现在还很难说,至少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揭晓答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英伟达的确位于行业内领先位置,但因其芯片价格昂贵与国内机器人市场当下的需求并不适配。“这有点像是造大炮打蚊子”,也有机器人从业者表示,市场需求的机器人也许并不是一台全能机器人,制造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但很多需求也可以通过多个异构机器人的协同来满足。而在终极梦想实现之前,英伟达可能还会遇到新的对手。

  早在十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

  成立于 1993 年的英伟达(NVIDIA),在最开始的 20 年,是一家专注游戏显卡(GPU)的科技公司,在图像处理及渲染层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黄仁勋将第一台 NVIDIA DGX AI 超级计算机交付给 OpenAI(当时 OpenAI 的董事长是马斯克)

  黄仁勋本人早已表现出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在 2024 年的 CES 上特别演讲中,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 Deepu Talla 称,英伟达对机器人的布局从十年前即 2014 年就已开始。当时,黄仁勋亲手将第一台 NVIDIA DGX AI 超级计算机交付给 OpenAI。如今,得益于 ChatGPT 的出现,生成式 AI 已成为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Deepu Talla 认为,类似于人类大脑语言中心的大语言模型(LLM)使机器人能够更自然地理解和响应人类指令。这些机器能够不断地向人类、彼此和周围的世界学习,“鉴于这些特性,生成式 AI 非常适合用于机器人技术。”

  在 4 月 17 日于美国硅谷圣塔克拉拉会议中心举行的 CadenceLIVE Silicon Valley2024 大会期间上,黄仁勋被问及英伟达参与的哪些行业会令其在短期或中期内感到非常兴奋,他的答案是三个领域——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和生命科学。

  黄仁勋强调,这三个行业的市场规模都将非常庞大,“单是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足够庞大。”黄仁勋说。

  就职于联想研究院的技术官罗雪峰分析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ChatGPT、大模型技术的发布为英伟达提供了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契机。此外,过去一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对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大量投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许多创业公司开始利用成熟的硬件供应链对各类足式机器人或新形态机器人展开研发,其中出现了一些令资本市场兴奋的进展。

  2023 年,英伟达在机器人市场进行紧锣密鼓且强有力地推进。5 月 28 日,英伟达在 COMPUTEX 2023 上发布全新 Jetson AGX Orin 工业级模块。根据英伟达官网介绍,该模块在恶劣环境下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计算能力,这意味着在包括农业、建筑、能源、航空抗体、卫星等极端环境打造更强劲的机器人有了可能。

  Jetson AGX Orin 工业级模块来源:英伟达官网

  五个月后,英伟达宣布推出 Isaac ROS 和 Isaac Sim 软件的全新版本,对感知和仿真功能进行了重大改进,从介绍来看,借助 GPU 加速的 GEM 功能(包括视觉里程测量、深度知觉、3D 场景重建、定位和规划等),机器人开发者就拥有了为不同应用快速定制机器人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各种工具。

  2024 年,英伟达围绕具身智能加速布局。在这一年,英伟达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 GEAR(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也在今年 3 月的 GTC 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更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推出了五个全新的 Omniverse Cloud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些 API 能够扩展工业数字孪生应用和工作流的覆盖范围,涵盖整个 ISV 生态系统。机器人开发平台 NVIDIA Isaac(一个由 NVIDIA 加速库、应用框架和 AI 模型组成的 AI 机器人开发平台)也在继续更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黄仁勋构建的未来生产模式中,这些平台有可能结合起来,通过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制造出一系列的机械产品,提供更高效的开发。简单来说,即未来的工厂里都是机器人,机器人将与机器人交互,机器人将生产机器。

  构建全新的机器人生态系统

  眼下,英伟达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基本盘”已现。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机器人技术构建端到端系统。我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黄仁勋在 2024 年 GTC 演讲中说道。根据英伟达官网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NVIDIA Isaac 和 Jetson 平台等正被超过 120 万名开发人员和 10000 名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所使用。在 CES2024 上,包括波士顿动力公司、Collaborative Robotics、Covariant、Sanctuary AI、宇树科技等都展示了基于英伟达的机器人成果。

  “英伟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深厚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构建这一生态。通过英伟达的技术和产品,譬如 Jetson 和其他高性能 GPU,加速控制器等,他们也吸引了高校和研究机构购买硬件进行演示和开发,这表明英伟达的硬件和开源以及软件架构,目前正在被用于机器人开发工作。未来,英伟达可以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降低成本来完善其构建的产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地位。”罗雪峰向澎湃科技分析指出。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英伟达最初作为 GPU 芯片制造商,在人工智能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位于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上游,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提供者。

  “英伟达通过跟产业技术紧密融合,今后一旦深度融合,便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相当于建立起本身的护城河,能够保持企业稳健的发展,这也是英伟达的业务策略。”前述业内人士称。

  会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赢家吗?

  英伟达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赢家吗?它会在 AI+ 机器人热潮中持续获利吗?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就当下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遥远而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黄仁勋在台北电脑展上的演讲

  “英伟达如果在今后未来几年依然持续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可能还会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不确定的是今后市场上是否会出现技术架构更好的公司,所以鹿死谁手也不好说。”一位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公司技术人员告诉澎湃科技。他认为,英伟达从技术端上确实全球领先,芯片销量也最高。但在三年后,国内外可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比如大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等,以及互联网公司同时也在布局大模型+机器人生态。

  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本质上是让人形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从少量人类演示中学习,模仿的是人的行为习惯。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强人工智能状态的机器人,需要研究透人类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而这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或许三年时间远远不够。目前,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民用、特殊用途的机器人,都没有在本体上广泛使用英伟达芯片。相反,在智能训练阶段可能会使用这些芯片作为服务器。

  前述分析人士指出,机器人目前并不需要大量使用英伟达的加速芯片,这些芯片主要适用于大模型训练。从机器人投资回报率(ROI)、市场需求来看,高耗能的英伟达芯片不太适合机器人使用,即便其能耗在未来可能会有所降低。

  其次,英伟达芯片的价格在市场中仍较为昂贵,尤其是在作为控制器使用时,可能与当下机器人市场需求并不匹配。机器人需要的是嵌入式、实时、非线性控制的解决方案,而英伟达芯片更擅长计算和大模型,这与机器人的技术需求不一致。

  “我们期望英伟达能够开发出高性价比、适用于小模型的芯片,而不是目前主要针对大模型和大数据等产品。”前述分析人士指出,长远来看,机器人的智能化和使用高级芯片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需要业界对机器人的理解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