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斯达
编辑邓咏仪
2021 年新高考招录后,全国大部分省份采取“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普通类(本科批和专科批)最多可填报 96 个志愿。
在高考大省河北,由于对专业设置、招录信息、报考趋势缺乏了解,不少普通本科批的考生、家长面对庞杂的志愿选项,即便无需填满所有志愿,往往也显得不知所措。
市面上各机构推出的诸多高考志愿分析系统,虽能实现志愿预测,但缺乏交流问答,难以满足志愿填报时的咨询需求。不少家长为了“图个安心”,依然还会向真人咨询师付费寻求服务。由此催生的咨询行业,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
用 AI 协助填报高考志愿不算新鲜,今年吹来的则是 AI Agent(智能体)的风。
着眼于河北省的高考志愿填报需求,“随遇 AI”团队打造了以微信为载体的 AI 高考志愿咨询师“随愿”。在微信聊天框中,家长和考生能完成高考咨询的全流程。
AI 高考志愿咨询师“随愿”,图源:随遇 AI
随遇 AI 团队成立于 2023 年,聚焦生成式 AI 在业务场景中的落地。技术成员来自华为、字节等互联网企业与广东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毕业于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
CEO 岳毅然介绍,此前自己作为河北考生填报志愿时,就体会到优质咨询师欠缺的痛点。
“我们希望帮助市场筛选出真正优秀的咨询师。”市场负责人苏方健向 36 氪介绍,“随愿”向广大考生家长提供普惠服务的同时,也能提高市场门槛。相较于此前动辄上千元半小时的真人限时咨询,“随愿”799 元的普通版服务包含十次专业志愿报告,并提供 66 万字报考相关的问答咨询服务(可完成近 2000 次交互)。
除了需求因素,团队将“随愿”这一应用聚焦河北,来源于与河北高考志愿咨询师的数据及渠道代理合作。
苏方健向 36 氪介绍,“随愿”的数据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知识类,如学校、专业介绍等,需要花精力整理;二是填报类,即细致的招录信息。针对第二类信息,苏方健对此表示:“有很好的合作代理商和我们一起正在整理,(在此基础上)算出来的录取结果,比按趋势线算出来的精确很多。”
基于专属数据,随遇 AI 团队以技术支撑,与高考志愿咨询师围绕“随愿”应用进行合作。CTO 张俊林介绍,在模型训练环节,团队会针对数据条目的筛选、权重等,与咨询师对齐沟通。在产品测试环节,咨询师会对训练结果提供反馈及建议。
而在团队提供的技术层面,“随愿”会先对用户提问进行意图分析,翻译成专业表述后提供给 Agent。在之后过程中,Agent 技术则充分利用最新的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和 Multi-Agent 系统。
一方面,RAG 模型通过结合检索和生成的方式,从“随愿”高考知识库中的志愿填报数据中提取相关信息,来提高生成回答的准确性及可信度。另一方面,Multi-Agent 系统允许多个智能体(包括意图识别 Agent、志愿参数收集 Agent、志愿问答咨询 Agent、志愿推荐 Agent)协同工作,分别处理不同任务,提升整体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多次调用大模型,它能针对考生需求构建完整 “志愿收集+志愿咨询”的 workflow(工作流)。Multi-Agent 系统在与考生经过多轮对话交互后,将结合考生所提供的志愿填报参数进行分析,定制推荐报考院校列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最后输出返回给用户。
若某专业招录情况在近年出现较大波动,“随愿”会在回答用户提问时,加上风险警示的标志,建议其转向咨询代理的咨询师。张俊林表示:“我们意在覆盖 80% 的通用的场景,剩下 20% 的场景交给质量水平更高的咨询师进行处理,两相配合,其实对整个市场来说更有利。”
团队向 36 氪介绍,产品测试,经由代理已将样本覆盖河北省内主要城市,目前仍在进行。针对经历过河北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大一大二本科在校生(此前的河北考生),测试样本数量达七八十位,深度访谈达二十位左右。
网易、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入局 AI 志愿填报赛道较早,近期也已陆续更新自家产品。但团队基于调研也发现,河北家长对 AI 的认知仍尚处早期。CEO 岳毅然对此表示,“大厂跟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一样,(AI 志愿填报)不是靠砸钱能砸出来的东西,反而是大厂做出来一些之后,会帮我们教育市场。”
团队认为,河北的渠道优势是自身核心竞争力。团队向 36 氪透露,“随愿”已在省内积累十几个渠道。学校也会是“随愿”的潜在合作对象,因为学校“可能会开展地推,自身也会有一些渠道。”直营渠道上,团队计划通过直播以及 29.9 元的体验版预售,向河北用户进行宣介。
据悉,随遇 AI 团队的第一款标准化 AI 落地应用“随语”,已于 2024 年 4 月正式发布。“随语”将大模型、专家知识库能力接入微信生态(含企微、公众号、小程序),打造 AI 专家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