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 月 27 日,苹果发布第一代 iPad。在当时,这款产品仅仅只有 12 款专门为其设计的软件。
转眼十四年已经过去,iPad 已经拥有了十分庞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有着无数用户利用 iPad 挥洒创意。
在前不久的「放飞吧」发布会上,苹果带来了全新的 iPad 系列。特别是 iPad Pro,凭借着苹果高超的硬件设计和堆叠能力,拿下了「有史以来最最薄的苹果产品」这一桂冠。
科技媒体 Fast Company 最近采访到了苹果公司的两位重量级高管 —— 苹果高级副总裁 John Ternus 和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Greg Joswiak。
在这次的深入对话中,他们分享了对 iPad 产品线的未来愿景,也让我们看到了 iPad 背后的技术和创新故事。
常常有人将 iPad 和其他平板进行对比,但实际上,其他竞争对手很难打得过 iPad。这一点也可以从平板市场占有率体现,毫无疑问,iPad 常年霸榜第一。 Joswiak 打趣道:「我在犹豫要不要称它为『平板电脑』,因为平板电脑很烂,但 iPad 并非如此。」
iPad 极其轻薄的机身十分适合捧在手上,让人们能脱离传统笔电形态的束缚,可以在更多样的场合使用它。而它的大尺寸屏幕和高性能的配置又和手机明显划清了界限,可以显示更加复杂的应用,在生产力方面提供更多可能。
苹果对 iPad 的愿景始于一个简单的概念 —— 「一片不可思议的玻璃」,让你可以直接与内容互动。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 2014 年,早在 iPad Air 2 发布的时候,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Philip Schiller 就曾这样说过,并且这也成为了 iPad 设计哲学的核心。
在新款 iPad Pro 的设计中,苹果公司的工程师们将这一愿景推向了新的高度。John Ternus 在采访中提到,新款 iPad Pro 的设计目标是:「推动我们能够做到的轻薄程度的极限,同时不做丝毫妥协。」这意味着在不牺牲性能、电池寿命或耐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处理器方面,苹果为 i Pad Pro 带来了新的 M4 芯片。M4 芯片是驱动双层串联 OLED 技术的关键,M4 芯片不仅满足了新屏幕性能需求,还保持了 iPad Pro 的纤薄设计。
另外,最近几年我们可以注意到,苹果的 M 系列芯片已经从单纯追求性能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能耗比的平衡发展。
我们早已习惯于通过一系列芯片参数来衡量性能,各种纸面数据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但实际上,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iPad 上的性能已经不再是桎梏了。即使是多年前的型号,其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依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意味着新的处理器本身并不能成为大多数人升级的巨大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不再只关注更高的性能,而是注重起了更低的功耗。M4 芯片仅需一半耗电量,就能达到与 M2 芯片同等的性能。相比华硕灵耀 14 OLED 中搭载的酷睿 Ultra 7 155H ,M4 更是仅需四分之一的耗电量就能达到同等性能。在平板上,很少有人需要持续高性能释放的场景,显然长续航带来使用体验会更好一些。
不过,iPad 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取决于设备本身,还依赖于其配件,尤其是 Apple Pencil 和妙控键盘。但随着 iPad 众多系列的不断更新,这些配件的适配性常常会让人感到疑惑。
以选购 Apple Pencil 为例,之前用户只需要辨别 iPad 是否带 Home 键。如果带 Home 键,就需要选择 Apple Pencil 一代;反之,如果是全面屏的 iPad,那么选择 Apple Pencil 二代即可。
但 iPad 10 的推出彻底打乱了节奏。iPad 10 是一款全面屏 iPad,却不能适配 Apple Pencil 二代。它的边框甚至可以磁吸,却又不支持无线充电。这一系列操作催生出了「USB-C 转 Apple Pencil 转换器」和「Apple Pencil (USB-C)」这样的奇怪产品。
苹果自己也明白这一问题,Joswiak 承认这些产品组合变得有点混乱,并表示这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他还提到还提到,苹果正在「简化 Pencil 系列产品线」。要想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或许还需要逐步淘汰 Apple Pencil 第一代和第二代。
2015 年 9 月 9 日, Apple 发布了 12.9 寸的 iPad Pro,这是 Pro 这三个字母第一次出现在 iPad 后面。也正是从此时开始,iPad 就开始不断的被一个问题所困扰:「iPad Pro 到底是不是生产力工具?」
并且,还有很多人疑虑 iPad 是否会取代 Mac,毕竟 iPad Pro 曾经打出了「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这样的广告语。早些时候,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的发文称,苹果可能会在明年发布首款带有触摸屏的 Mac,这更加剧了 iPad 和 Mac 的「竞争关系」。
Joswiak 表示:「事实上,大多数 Mac 用户都拥有 iPad,并且会同时使用这两款设备。同样,许多 iPad 用户也拥有 Mac 电脑,甚至有些人还有 Windows 电脑。人们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具。」
而 Ternus 则对 iPad Pro 的「专业性」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专业」并非是由 Mac 衡量的,而应该由用户自己定义。
Ternus 说道:「这存在着一种有趣的误解,或许是 Mac 用户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是专业的。看看 Procreate 团队利用 Apple Pencil Pro 所取得的成就吧。世界上没有比 Procreate 更专业的绘图应用了,他们就是艺术家的命脉。」
数码圈总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对于工具本身的讨论热情」远大于「使用工具的热情」。像 iPad 这样的产品,则更是如此。
我们需要清楚,任何一样工具都有着「对应的使用场景」。iPad 并不是一个「万金油」,它并不能什么都做。但是它能做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苹果已经给出了「Wonderful Tools」,我们也是时候去创造「Wonderful Thing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