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又融资,估值130亿元

  融资竞赛。

  文刘博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投资界独家获悉,由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进行新一轮数亿美元融资,将成为国内 2024 年最大 AI 领域融资之一。来自参与的投资人证实,百川智能今年以来估值已超 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0 亿)。

  对此,百川智能并未回应融资传闻。另有知情人透露,目前融资尚未最终完成,具体估值会有出入。

  说起来,创投圈对王小川并不陌生。1996 年,王小川被点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便加入搜狐。从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联网时代留下了不少记忆。2023 年 4 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创业之旅,旨在打造中国版 OpenAI。

  今年以来,AI 大模型的战火仍在一级市场燃烧。而牌桌上的投资人坚信,这是通往未来的一张超级门票。

  王小川第二次创业又融资了

  即便至今,王小川的少年经历仍为人津津乐道。

  出生于 1978 年,王小川从小学习优异,尤其在数学和计算机竞赛中成绩不俗。1990 年,他以成都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成都七中数学实验班,三年后又以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保送入成都七中高中部。

  1996 年,他凭借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被点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期间,王小川加入华人青年社区 ChinaRen 创业项目实习,首次接触到了“搜索”,甚至开发了提问式搜索引擎“孙悟空搜索”。而随着次年搜狐收购了 ChinaRen,王小川由此进入搜狐。完成研究生学业后,他正式加入搜狐,做出了第三代中文搜索引擎——搜狗,并在 2005 年晋升为搜狐当时最年轻的副总裁。

  2010 年,搜狗从搜狐分拆单独运营,王小川成为搜狗公司 CEO。时隔三年,腾讯以占比 36.5% 的股份、4.48 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后者也在王小川的带领下于 2017 年登陆纽交所。

  转折点发生在 2020 年 7 月,腾讯向搜狗发出全资收购要约,这笔 11.8 亿美元的收购案后面尘埃落定,王小川宣布卸任搜狗 CEO。

  2023 年 4 月,王小川再次亮相,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创业之旅——和前搜狗 COO、清华 1998 级校友茹立云联合创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据王小川介绍,百川本意是众多的河流汇集奔赴海洋,象征着众多数据、行业知识汇聚成为一个强大的智能体系,生生不息。

  谈及新的创业,王小川直言,要比当年搜索引擎时候的成就感更大,现在做大模型与搜索的模型做了一定程度的结合,事情比原来更吸引人。“其实挺愉悦的,我们的进度是在一个快乐的状态。”

  此后,百川智能动作迅速,成立半年便接连发布 baichuan-7B/13B,Baichuan2-7B/13B 四款开源可免费商用大模型及 Baichuan-53B、Baichuan2-53B 两款闭源大模型。同年 8 月,百川智能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此前一场媒体沟通会上,王小川透露,百川智能的C端产品第一重心是医疗方向,产品预计会在 2024 年上线。今年 1 月,百川智能又发布超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Baichuan 3,医疗数据集 Token 数超千亿。

  早在成立之初,王小川就曾透露公司已获得 5000 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自自己与业内好友的个人支持。随后,百川智能在去年 10 月完成 3 亿美元的 A1 轮战略融资,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及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均参投了本轮融资,深创投也位列其中。由此,百川智能正式跻身科技独角兽行列,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晋升独角兽速度之最。

  中国大模型“五虎”到位

  悄然间,中国 AI 大模型江湖格局初显。

  最新一幕是今年 3 月,彭博爆出 MiniMax 新一轮融资估值将超 25 亿美元。据悉阿里和红杉中国已承诺将参与,其余跟投方还在洽谈中,相关条款可能会有所调整。

  成立于 2021 年,MiniMax 背后的掌舵者闫俊杰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商汤科技担任副总裁期间,负责搭建深度学习的工具链和底层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术发展。联合创始人杨斌,则是是闫俊杰在中科院的校友。此前,MiniMax 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米哈游、IDG 资本、高瓴创投、云启资本以及明势资本、腾讯等。

  几乎同一时间,智谱 AI 宣布今年初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投资,这也是后者成立以来出手的第一家 AI 大模型公司。坊间流传,智谱 AI 正围绕 200 亿元估值进行又一轮新融资。

  印象深刻的是去年 10 月,智谱 AI 宣布 2023 年累计获得超 25 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囊括了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 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同样来势汹汹的还有月之暗面(Moonshot AI)——2023 年,月之暗面接连完成两轮共计近 20 亿人民币的融资,公司第三轮融资正在进行中,预计融资超 10 亿美金,估值超 25 亿美金。

  成立于 2023 年 3 月,月之暗面由三位清华校友创办,带头人则是 90 后学霸杨植麟。过去一年,月之暗面成为了大模型赛道被 VC 争抢激烈的项目。此前,月之暗面推出首个面向C端的产品 Kimi 智能助手,轰动一时。

  时间向前推移到去年 11 月,由李开复创办的 AI 公司——零一万物,正式发布了首款开源中英双语大模型“Yi”。彼时,零一万物新一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估值已超 10 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至此,加上百川智能,中国 AI 大模型“五虎”呼之欲出。

  融资竞赛背后:淘汰赛开始了

  自始至终,围绕 AI 大模型的争议声从未停止过。

  最明显的一幕是,投资人开始反思了——红杉资本在近期举行的 AI Ascent 2024 上表示,2023 年各家 AI 公司在英伟达 GPU 上已花去 500 亿美元,但由此产生的收入才有 30 亿美元。这也引发一众投资人提出疑问:AI 大模型公司究竟能不能赚钱?

  一位 VC 机构创始合伙人对投资界表示,现在市面上被哄抢的 AI 通用大模型公司,他们目前还是保持谨慎态度。“AI 并不能片面地归结于算力的问题,而是要跟产业和场景结合——脱离产业、行业和应用场景来谈 AI,都是不现实的,也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作为市场信仰派的代表人物,朱啸虎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直言,“我都不愿意去聊,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反观技术信仰派的态度,同样泾渭分明。

  以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为代表,他更强调 AGI 的重要性,认为 AGI 是大模型发展的终极目标,科研和技术理想主义是推动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在他看来,大模型的商业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短期的盈利,而应该着眼于长远的技术进步和应用。

  但无论如何,于创业者而言,存活下来才是当前的首要目标。

  正如王小川此前提醒,国内大模型公司如果应用跟不上,会变成游说资本的游戏,如果不能把场景尽快打开,越往后走压力越大。“模型往前走,技术是你的发动机,市场是你的方向盘。你可以先造发动机,再造车。但当你上路,两个都得有才行。”

  此话不假。路漫漫其修远兮,留给国内大模型公司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稍不留神就会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