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越好,股价越跌,贝壳到底怎么了?

图片

  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一门周期效应十分明显的生意:房价上涨时烈火烹油,售楼处摩肩擦踵;房价下行时滴水成冰,从业人员哭天喊地,两个极端曾循环上演。

  在这种波动剧烈的行业里,中介市场一哥贝壳却能屹立二十年不倒,靠的便是不二法门:逆周期套利。  

  从成立链家到疯狂并购上线贝壳 APP,从非典到金融危机抄底扩张,左晖带领下的贝壳,在每次房地产行业面临大考时,都没有选错,也赢得了投资者的信心。

  然而在 2023 年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贝壳的股价却成为一个未被照拂到的谜题。

  经历了三年艰苦求生,贝壳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可以用爆炸来形容,远超预期。然而市场却不买单,财报一发,股价应声跌了8%。

  拉长时间线看,更是令人感到唏嘘。从 2020 年上市纽交所,即便财报亏损也连涨三个月,到如今大幅扭亏为盈,股价依然在低位不为所动,中间相隔了超 5000 亿市值。

  过去两年里,贝壳到底怎么了?  

  逆周期成功学  

  关于贝壳的成功之道,无论是媒体老师还是业界同行,都曾一度津津乐道:不仅首创了 ACN 机制(经纪人合作网络),让每个环节的中间商都有钱赚,还坚持在这个复杂市场里建立尽可能标准化的流程,做“难而正确的事”。

  然而有个事实却时常被人忽略:在过去二十年,贝壳几乎踩准每一个地产周期,在起伏间抓到机会。  

  2005 年,“国八条”出手调控楼价,加上二手房买卖征收营业税,没了四处扫货的温州炒房团,上海楼价领跌全国,整个中介行业惶然。左辉却逆势抄底,那年链家门店数翻了十倍,快速扩张。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二手房交易量大跌,万科董事长王石甚至定言“行业拐点要来了”,我爱我家等中介公司纷纷裁员瘦身,但左辉再次带着链家扩张,然后四万亿救市来了,楼市再次被点燃。

  2014 年后互联网中介风潮四起,链家再次加快了脚步,开始了疯狂融资扩张。链家两年间先后收购、合并了上海德佑、北京易家、深圳中联、杭州盛世管家、广州满堂红和成都伊诚地产。四年后,这些资产都被合并进了“贝壳 APP"。

  在上行时多扩张,在下行时少关店,贝壳就这样一点点和同行拉开差距。保持扩张的信念是消费者给的:虽然有起伏,但明天的房价永远比今天贵。过去二十年间,这个不曾出错的信念鼓励中国人欣然走进链家,与中介一起分享高杠杆的红利。

图片

  2020 年 8 月,贝壳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这是两年来中概股最大的 IPO 项目。上市后三个月,贝壳股价像坐上火箭飞升,最高市值达到 950 亿美元,超过万科和保利的总和,在所有中概股里,仅次于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网易和百度。创始人左晖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感叹:“贝壳的市值,印证了房地产经纪行业人 20 年前的一个预判:终有一天房地产交易服务商的价值会超过房地产开发商。[5]”

  贝壳的巨大成功似乎验证了逆周期套利的不二法门。2020 年,超七成中介经纪公司现金流受影响,但超 81% 经纪公司未关店未裁员,反而有 76% 的经纪公司大举扩招[6]。

  贝壳再次熟练抄底。从 2020 年下半年到 2021 年上半年,员工人数从 8.7 万人升至 11 万人以上。

  2021 年贝壳开局是强劲的,展现出惊人的盈利能力。最高光的 Q2,单季度 GTV1.2 万亿,收入创新高达到 242 亿,净利润 11 亿。开了 5.3 万家门店,经纪人数量高达 55 万。

  然而厄运不期而至。

  至暗时刻

  到了 5 月,贝壳的创始人,也是灵魂人物左晖,因肺癌去世,房地产的寒冬也随之而至。

  进入 2021 年夏天,房产交易面积开始明显走弱。全国范围内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由原先 12 个月左右攀升至超过 22 个月。9 月,新房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负数,这是自 2015 年 5 月份,77 个月以来首次的下跌[7]。

图片

  仅在左晖去世之后的一个月,房地产的“主席”恒大集团就被爆出商票违约,房地产的问题开始初露端倪,之后花样年,融创,绿城,奥山等一系列房地产开发商接连出事,除了留下一地的烂尾楼之外,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方都受到波及,连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哈里发塔的南通六建都申请了破产。

  房地产投资额和贝壳营收一同断崖式下跌,那些没法从地产商手里收回的应收账款,变成了庞大的坏账。贝壳与恒大、中海对簿公堂。2021 年贝壳全年净亏损 5.25 亿元人民币,虽然调整后净利润为正,但相比 2020 年,仍下降了近 60%。

  与之相对,贝壳的股价从 50 美元开启跳水,自最高点算跌幅超过 92%。同期中概股里能跟它比惨的,只有一众教培巨头。坐不住的老股东们开始抛售,先有融创套现 10 个亿美元,后有软银清仓带着 25 亿美元离场,高瓴持有股份从5% 降至 3.3%[8]。

  灵魂人物离世加上环境变冷,贝壳光芒黯淡,仓促完成权力交接后,开始了痛苦的增效瘦身之路。

  2021 年底,接任贝壳总裁的彭永东发布“一体两翼”战略。“一体”指老本行,占据超九成收入的二手房与新房交易;“两翼”指新业务,家装家居和租房。可以理解为,贝壳希望增加多元收入,找到新增长曲线。

  为此,贝壳斥资超 60 亿收购了圣都家装。开始向开发商推行周转更短的“预付佣”模式,想我帮忙卖房,先把钱交了。

  2022 年 4 月,贝壳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纳入中概股预摘牌名单,半个月后,它火速宣布回港上市。

图片

  开盘没能重现两年前纽交所的辉煌,一度破发 ,但总归是值得庆祝的。北京总部的云敲锣现场掌声雷动时,其他楼层正同步进行裁员。

  这年,贝壳关掉了超 1 万家门店,裁员超过 6 万人。上半年报告期内上涨到 15 亿的研发费用,变动原因为“六个月产生的额外遣散费”。

  在中介市场普遍出清之下,贝壳却在 2023 年的小阳春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还能再赢一次吗?

  在这份超越市场预期的季报里,我们可以看到贝壳虽历经公司动荡,但依旧保持了熨平周期的能力。

  一季度净收入 20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 61.6%。与之相对,三项经营费用率继续勒紧裤头, 从去年四季度的 21.7% 降到 17.7%。结果就是,为贝壳带来 27.5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大幅扭亏为盈。

图片

  在基本盘业务二手房交易上,疫情过后压抑的需求集中爆发,加上前两年的低基数,让新年楼市迎来了一个小阳春。苦了许久的中介公司们盼来甘露。贝壳的业绩更是遥遥领先,跑赢大盘。

  全国二手房交易额迎来同比 51% 的高增长时,贝壳的 GTV 同比暴涨 77.6%,达到 6643 亿元,远超预期的 5620 亿元[1]。

  能接住一季度旺盛的需求,贝壳把功劳归给了麾下无数骑着电瓶车带客看房的中介小哥:尽管经过几轮毕业瘦身,活跃门店比去年同期要少,但抓住诸多熬不起的小玩家退出的机会,在一季度的招聘旺季,贝壳活跃经纪人数量环比增加了 18%,重回 41 万人。

  高层夸赞那些在没有底薪的狼性考核里留下的战斗力们,“没有躺平,不断精进服务能力[2]”。

  在贡献利润更高的新房业务上,则要归功于贝壳在行情低谷时的审时度势:果断踢开现金流如履薄冰的民营房企,选择抱紧国企大腿。  

  从前两年起,贝壳就把新房合作对象逐渐收缩集中至国字头。今年一季度,拿地榜单前 20 里有 12 家央国企,另外两家绿城、万科也有国企大股东,纯民营房企只剩 6 家。在 4 月房产销售平均增速为 28% 时,家大业大的国资增速高达 57%。

  赌中趋势的贝壳,获得了超越市场预期 20% 的 84 亿元收入。

  然而这些成绩未能解决那个始终悬在头顶的疑问:未来在哪里?  

  经过多年提价,贝壳的抽佣率已经来到3%。这个数字很难再提升了。连谢娜买上海豪宅都要卷入逃单纠纷,中国人对佣金还是非常敏感的。今年以来,各部门更是多次提到要压低二手房交易佣金。

  没法在佣金上努力,再度扩张以量取胜呢?

  通过平台化加盟模式,贝壳有过迅速扩张的高增长时期。如今,在众多高线市场,贝壳的市占率已经接近天花板。在武汉、郑州、深圳等地都接近 50%,链家在北京二手房市占率 2016 年后就没有明显增长,徘徊在 50% 以下[9]。

  贝壳瞄准了新市场。2021 年赴港上市时,就有提及向低线城市进军。毕竟低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额并不高,只有 30% 左右,是北上广的一半,还有可观的渗透空间。

  然而在山头林立的区域市场里,贝壳“标准化”的3% 抽佣,对价格更敏感的小城用户可能并没有太多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当“房住不炒”深入人心,房价预期已经根本性转弱了。只有大城市的房产才有安全资产属性和长期投资价值,各地中小城市无法完工的烂尾楼盘们正在明示,低线城市的房地产投机空间已经丧失殆尽,满足刚需都要三思而后行。

  “每一个冬天都会过去,每个春天都会到来。” 这是贝壳 2022 年 Q4 及全年业绩会上,左辉接班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的开场白。

  在中国漫长的房地产牛市里,通过房价涨价来套利是民间一门心照不宣的稳赚生意:开发商吃肉,炒房客赚钱,普通购房者也得到了纸面财富的暴涨,自然他们都不介意给贝壳付佣金。

  然而有些春天,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当市场上真的只剩“真刚需”时,贝壳的佣金3% 也许也就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尾声

  2021 年,一个叫“亮亮丽君夫妇”的抖音账号发了第一条充满喜悦的视频:“从此万家灯火,终有一盏只为我而亮”。

  这对年轻夫妇节衣缩食,终于在郑州的融创楼盘买到一套期房。平日为了还贷,他们可以晚饭只吃豆腐。最大的消遣是散步到楼盘附近,看看自己的房子建到哪里了。尽管苦,但他们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许多网友,大家说他们“眼里有光”。

  然后光消失了。降薪、融创暴雷,时代的浪潮化作高利息的债务和难以入住的家,轻轻拍在普通人身上。视频下的留言,从鼓励赞叹,变成了引以为戒:不要轻易上车,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加杠杆,看住资产负债表。

  所谓逆周期成功学,实际上赌的也是在周期起伏之后,大势依旧上涨。对贝壳这样擅长等待上行的中介公司来说,某些经验正在逐渐失效。

  参考资料

  [1] 贝壳财报

  [2] 贝壳电话会纪要

  [3]《详谈:左晖》,李翔

  [4] 软银投资贝壳回报率 375%!孙正义:很棒,已经产生巨额利润,PE 星球

  [5] 左晖骤然离世,留给贝壳三道题,中新经纬

  [6] 2020 年,76% 房产经纪公司选择扩招,超半数经纪人无固定底薪,36 氪

  [7] 70 城新房价格 77 个月来首次同比下跌,证券时报

  [8] 贝壳回港上市背后,软银已浮亏 41%?高瓴又提前下车,财联社

  [9] 关于贝壳的成长性,市场可能错了,表里表外

  [10] 平衡”的艺术:一道关于贝壳的算术题,锦缎

  [11] 房地产经纪系列专题一:从贝壳上市到阿里入局,经纪行业将何去何从?,平安证券

  [12] 贝壳:爆炸的业绩和暴跌的股价,错在哪里?,海豚投研

  编辑:杨婷婷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