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的角落,“他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因为我无法听清大家的表达,大家也就习惯了不跟我交流,时间久了,我也就接受了......”

  在 2019 年,我接触到了人生中第一位听障网友,这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不止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在如今的一个普遍现象。

  今年一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其他媒体发布了《无声的青春》纪录片和《听障人群就业调研报告》,根据报告中所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 2010 年末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了 8502 万人。

图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图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在这些各类残疾人的人数中,听力健康是“重灾区”,仅听力残疾人士就占了 2054 万人,占比 24%,是除了肢体残疾之外占比最高的群体。

  听力障碍人群在外界声音的获取上,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听力障碍越高,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就越深。听障人士渴望沟通,不希望有人对他们产生歧视,希望更好的融入社会。

  如何让他们更轻松的生活,是摆在当下的新难题。

  一个简单的愿望:像健全人一样沟通

  “我无能为力和健全人沟通”

  小蓝是一位重度听力障碍人士,在一间画室工作。由于身体上的障碍,小蓝在工作中基本不会和同事之间进行交流,并且由于听不见也讲不出,她也不会参加任何会议。

  在这一间小小的画室,小蓝就像一个边缘人,行走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对听障人士来说,“游离世外”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小蓝的世界里,她仍旧渴望正常的沟通。在家中,她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完全依靠纸和笔;在公司时,客户对画作不满意,她希望负责销售的领导能多解释几句,同时也想知道客户对画作的不满之处,以便下次提升;当手机来电时,小蓝会因为听力障碍,拒绝接通电话,随后再用短信进行交流。

  像小蓝这样的群体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家庭为了能够植入一个人工耳蜗而不断攒钱、奋斗。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圆一个简单的愿望:像健全人一样沟通。

  事实上,我国的听障人群数量庞大,而与听障人群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却远远落后,这也导致了听障人士虽渴望沟通,但仍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随着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时代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有精力将目光放在这一特殊群体上。

图源:vivo 官网图源:vivo 官网

  在 2021 年 12 月 2 日,vivo 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有爱无碍,声声有息”的特殊的发布会,vivo 为现场来宾戴上了静音耳塞,体验听障群体的“无声世界”,除此之外,这场发布会的主持人,也以 AI 字幕的形式将声音转译在会场大屏幕上,这一特殊的体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听障人士沟通的不易。

  在 vivo 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听障人士对于沟通和获取信息,有着不一样的核心需求。

  对于听障人士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沟通。在 vivo 团队走访中,有很多重度听力障碍用户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疏远的情况。也正是我在文章开头所说,当沟通变得困难时,更多的人会选择“不与之沟通”。除此之外,在工作当中如果遇到电话沟通,听障人士同样会非常无奈,只能挂断电话,回复短信。

  在这一群体中,也有不少人聋哑人士受到了更为完整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手语沟通能力,但手语沟通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这也导致了手语与其他健全人之间出现了信息壁垒,聋哑人士同样渴望被“听见”。

图源:来自网络图源:来自网络

  相对来说,家人之间的沟通要多一份谅解,但同样充满不便。除了手语沟通之外,很多家庭都是通过手指比划,以及纸笔书写来进行沟通,在一些事情的具体意思上仍旧很难传达。

  除了沟通,这类特殊人群也正逐渐被社会选择性遗忘。如今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从早期 3G 时代的图文,到 4G 时代的视频,再到如今 5G 时代的直播,听障群体的需求很少有人关注,成为了互联网中被遗忘的一群人。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也有影音方面的需求,上网课、看学习视频、看直播、看电影、看录像等等。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听障人士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需求,那就是环境音,由于身体功能的先天缺失,很多重度听力障碍用户渴望获取到周围的信息,小到风吹的声音,大到警报响起的声音,在这些声音的辅助下,生活才会显得更为立体。

  在我看来,这一需求的重要性要远高于问卷所展示的部分。如果周围发生火灾,听障人士也需要迅速对警报声音进行响应,每快一秒都有可能保护一条生命。除此之外还有地铁的报站声音、敲门声、宠物叫声等等。

  听障人士对于声音的需求和渴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vivo 联合听基会所发起的“声声有息公益计划”,就是从不断的走访很多听障家庭,倾听到了这一特殊人群不一样的生活故事,从听障人士的真实需求出发而设立,通过信息无障碍技术和公益帮扶等方式,来提高听障人士的生活便利。

图源:来自网络图源:来自网络

  自从“声声有息公益计划”启动之后,vivo 已经推出了“声音识别”、“无障碍通话”、“vivo 听说”等信息无障碍功能,解决听障人群的线上、线下沟通交流问题。这些功能都是从每一个真实、鲜活的听障用户群体中得到的真实反馈,做到了 vivo 所说的那句:有爱无碍,声声有息。

  补全听障人士沟通世界的最后一块拼图

  今年的 3 月 3 日是国际爱耳日,vivo 在这一天举办了一场名为“OriginOS 国际爱耳日特别活动”,在这场会上,vivo 与我们分享了 OriginOS 人文科技理念、信息无障碍功能、听障用户的真实反馈等等,通过让来宾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以此来更好的理解听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不便。

图源:vivo 官网图源:vivo 官网

  而在这场特别活动中,vivo 也首次对外发布了“手语翻译官”,补全了听障人士与世界沟通的最后一块拼图。

  “手语翻译官”顾名思义,这款 App 能够将健听人士的语音和文字通过 AI 的形式,将其实时转变为手语,反之,“手语翻译官”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播报的方式将内容转变为手语动作,实现双向的互通。

  “互通”对于听障人士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代表着听障人士可以和健听人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不止可以与家人、朋友之间进行更顺畅的交流,更是能够在点餐、购物,甚至工作场景中满足听障人士对于沟通的需求。

  事实上,与此相似的功能一直没有厂商进行尝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技术难点上。比如如何在较小空间内准确跟踪手指关节的动作,并准确识别、如何处理手语特有的语法顺序和省略表达,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技术难点。

图源:vivo 官网图源:vivo 官网

  对于语音识别来说,自然语言流式识别只需要对音频进行分析,将文字按顺序排列即可。而视觉语言的识别过程要更复杂一些,先将手语视频的每一个动作都识别成关键帧,然后再识别每一个动作的模型,最后再对这一模型进行翻译,形成完整语序,这才算完成。

  在这其中最难的一点就是,手语动作与语序不同,手语动作很难对句子进行分隔,比如什么动作是手语的开始、什么动作是手语的结束、什么动作代表这句话结束了。vivo 通过几种动作识别模型和时序动作定位,来分析手语动作的表达意思。经过我在现场的体验,vivo 在这一方面有着不错的设计,只需要将两手轻轻放下,“手语翻译官”就会将这一段翻译好,展示在屏幕当中。

图源:vivo 官网图源:vivo 官网

  OriginOS 技术团队通过不断的走访业内专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攻关,终于将手语翻译这一技术做到了如今的地步。目前“手语翻译官”能够识别 1200 个手语词汇,准确率达到了 80% 以上,已经相当于汉语四级的水平,能够满足基础话题的讨论场景。而在手语合成方面,“手语翻译官”已经能够覆盖国家通用词典 8000 个以上的词汇,能够将更多的文字翻译到手语当中,在未来,OriginOS 技术研发团队将会在这一基础上继续研发,将会覆盖汉语六级的水平,增强其易用性,为听障朋友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

  “无障碍,是希望每个人都被善待”

  在这次特别活动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地方。

  vivo 的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以健全人的身份去感受听障人士的需求,而是他们本身就是听障用户,这样更切身的感受,更是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现场学习手语的过程中,有两位志愿者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在沟通中虽然一句话只能够听懂一部分,但当我看到他卖力的重复,想让我更好的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心里就不断酸涩。这不止是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是包含了他对于正常沟通的渴望,和想要融入健全人生活的努力。

  健全人无法感受到的渴望,这一刻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源:来自网络图源:来自网络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单耳有着听力障碍的志愿者。因为我对其健康情况不了解,所以在沟通时,我发现他经常会从我的嘴型和动作去猜测我表达的意思,如果真的遇到他无法理解的地方,他就会把健康的耳朵凑的更前,争取能够更好的听到我说的话。

  我看到了他想掩饰自己的动作,因此我也没去凑近那只健康的耳朵。只当是我的沟通不够大声、说话不够清楚。

  在这两个鲜活例子的衬托下,vivo 在信息无障碍方面做的努力便更为生动,障碍人士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他们就是需要更多的关爱,如何帮助他们拥有更好、更便捷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该拥有的意识。

  vivo 是一家科技创新公司,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如今 vivo 已经补全了面对听障人士构建的功能矩阵,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一个对听障人士更友好的世界即将到来。

  在现场,vivo 的 AI 工程师李柯男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无障碍,是希望每个人都被世界善待”。

  但谁又能想到,李柯男本身就是一位听障人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