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色萧箫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
ChatGPT 原来是拥有心智的?!
“原本认为是人类独有的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ToM),已经出现在 ChatGPT 背后的 AI 模型上。”
这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结论,一经发出就造成了学术圈的轰动:这一天终于猝不及防地来了。
所谓心智理论,就是理解他人或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同理心、情绪、意图等。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
davinci-002 版本的 GPT3(ChatGPT 由它优化而来),已经可以解决 70% 的心智理论任务,相当于 7 岁儿童;
至于 GPT3.5(davinci-003),也就是 ChatGPT 的同源模型,更是解决了 93% 的任务,心智相当于 9 岁儿童!
然而,在 2022 年之前的 GPT 系列模型身上,还没有发现解决这类任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它们的心智确实是“进化”而来的。
△ 论文在推特上爆火
对此,有网友激动表示:GPT 的迭代肯定快得很,说不定哪天就直接成年了。(手动狗头)
所以,这个神奇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为什么认为 GPT-3.5 具备心智?
这篇论文名为《心智理论可能在大语言模型中自发出现》(Theory of Mind May Have Spontaneously Emerged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作者依据心智理论相关研究,给 GPT3.5 在内的 9 个 GPT 模型做了两个经典测试,并将它们的能力进行了对比。
这两大任务是判断人类是否具备心智理论的通用测试,例如有研究表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难以通过这类测试。
第一个测试名为 Smarties Task(又名 Unexpected contents,意外内容测试),顾名思义,测试 AI 对意料之外事情的判断力。
以“你打开一个巧克力包装袋,发现里面装满了爆米花”为例。
作者给 GPT-3.5 输入了一系列提示语句,观察它预测“袋子里有什么?”和“她发现袋子时很高兴。所以她喜欢吃什么?”两个问题的答案。
正常来说,人们会默认巧克力袋子里是巧克力,因此会对巧克力袋子里装着爆米花感到惊讶,产生失落或惊喜的情绪。其中失落说明不喜欢吃爆米花,惊喜说明喜欢吃爆米花,但都是针对“爆米花”而言。
测试表明,GPT-3.5 毫不犹豫地认为“袋子里装着爆米花”。
至于在“她喜欢吃什么”问题上,GPT-3.5 展现出了很强的同理心,尤其是听到“她看不见包装袋里的东西”时一度认为她爱吃巧克力,直到文章明确表示“她发现里面装满了爆米花”才正确回答出答案。
为了防止 GPT-3.5 回答出的正确答案是巧合——万一它只是根据任务单词出现频率进行预测,作者将“爆米花”和“巧克力”对调,此外还让它做了 10000 个干扰测试,结果发现 GPT-3.5 并不仅仅根据单词频率来进行预测。
至于在整体的“意外内容”测试问答上,GPT-3.5 成功回答出了 20 个问题中的 17 个,准确率达到了85%。
第二个是 Sally-Anne 测试(又名 Unexpected Transfer,意外转移任务),测试 AI预估他人想法的能力。
以“约翰把猫放进篮子后离开,马克趁他不在,把猫从篮子里放进盒子里”为例。
作者让 GPT-3.5 读了一段文字,来分别判断“猫的位置”和“约翰回来后会去哪里找猫”,同样这是它基于阅读文本的内容量做出的判断:
针对这类“意外转移”测试任务,GPT-3.5 回答的准确率达到了100%,很好地完成了 20 个任务。
同样地,为了避免 GPT-3.5 又是瞎蒙的,作者给它安排了一系列“填空题”,同时随机打乱单词顺序,测试它是否是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在乱答。
测试表明,在面对没有逻辑的错误描述时,GPT-3.5 也失去了逻辑,仅回答正确了 11%,这表明它确实是根据语句逻辑来判断答案的。
但要是以为这种题很简单,随便放在哪个 AI 上都能做对,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者对 GPT 系列的 9 个模型都做了这样的测试,发现只有 GPT-3.5(davinci-003)和 GPT-3(2022 年 1 月新版,davinci-002)表现不错。
davinci-002 是 GPT-3.5 和 ChatGPT 的“老前辈”。
平均下来,davinci-002 完成了 70% 的任务,心智相当于 7 岁孩童,GPT-3.5 完成了 85% 的意外内容任务和 100% 的意外转移任务(平均完成率 92.5%),心智相当于 9 岁孩童。
然而在 BLOOM 之前的几个 GPT-3 模型,就连 5 岁孩童都不如了,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心智理论。
作者认为,在 GPT 系列的论文中,并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作者是“有意而为之”的,换而言之,这是 GPT-3.5 和新版 GPT-3 为了完成任务,自己学习的能力。
看完这些测试数据后,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快停下(研究)!
也有人调侃:这不就意味着我们以后也能和 AI 做朋友了?
甚至有人已经在想象 AI 未来的能力了:现在的 AI 模型是不是也能发现新知识/创造新工具了?
发明新工具还不一定,但 Meta AI 确实已经研究出了可以自己搞懂并学会使用工具的 AI。
LeCun 转发的一篇最新论文显示,这个名叫 ToolFormer 的新 AI,可以教自己使用计算机、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来改善它生成的结果。
甚至还有人已经搬出了 OpenAI CEO 那句“AGI 可能比任何人预料的更早来敲响我们的大门”。
但先等等,AI 真的就能通过这两个测试,表明自己具备“心智理论”了吗?
会不会是“装出来的”?
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群看过研究后就认为:AI 应该只是学得像有心智了。
既然如此,GPT-3.5 是如何回答出这一系列问题的?
对此,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 LLM 并没有产生任何意识。它们只是在预测一个嵌入的语义空间,而这些语义空间是建立在实际有意识的人的输出之上的。
事实上,作者本人同样在论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猜测。
如今,大语言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擅长生成和解读人类的语言,它逐渐产生了像心智理论一样的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GPT-3.5 这样的模型就真正具备了心智理论。
与之相反,它即使不被设计到 AI 系统中,也可以作为“副产品”通过训练得到。
因此,相比探究 GPT-3.5 是不是真的有了心智还是像有心智,更需要反思的是这些测试本身——
最好重新检查一下心智理论测试的有效性,以及心理学家们这数十年来依据这些测试得出的结论:如果 AI 都能在没有心智理论的情况下完成这些任务,如何人类不能像它们一样?
属实是用 AI 测试的结论,反向批判心理学学术圈了(doge)。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仅一位,来自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专业的副教授 Michal Kosinski。
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利用前沿计算方法、AI 和大数据研究当下数字环境中的人类(如陈怡然教授所说,他就是一位计算心理学教授)。
Michal Kosinski 拥有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心理测验学和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
在当前职位之前,他曾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博士后学习,担任过剑桥大学心理测验中心的副主任,以及微软研究机器学习小组的研究员。
目前,Michal Kosinski 在谷歌学术上显示的论文引用次数已达 18000+。
话又说回来,你认为 GPT-3.5 真的具备心智了吗?
GPT3.5 试用地址:
https://platform.openai.com/playground
参考链接:
[1]https://weibo.com/2199733231/MswirnMIu
[2]https://twitter.com/KevinAFischer/status/162398433782911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