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Android 手机用户们,还记得自己上一次给手机刷第三方固件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
小雷自己的话上次刷第三方固件已经要回溯到 nexus 6P 这款“末代 NEXUS”时代了。早期的 Android 系统由于功能实在是过于简陋,为了能体验到不同品牌手机系统,小雷和不少朋友一样都选择为手机刷入各式各样的第三方移植或定制固件。甚至前段时间小雷换上小米 13,点开登录设备管理室还找到了当年使用的运行着 MIUI 官方系统的 nexus 4 手机。
但时过境迁,随着手机品牌对手机系统关注的加深,Android 系统早已脱离了当年必须自己动手“魔改”才能用的年代,大多数手机的系统在开机的那一刻功能就已经相当完善了,在这个 ROOT 都越来越少人提及的时代,为手机刷入自制固件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
图片来源:Veer
而就在我们这些 Android1.5 或之后的 TWRP 时代开始玩固件的“老油条”开始怀念刷机的时候,一则来自“刷机厂队”的公告却彻底意味着刷机时代的终结。
2023 年 1 月 7 日,国内知名第三方开源项目魔趣创始人表示,刷机的时代其实早已落幕,迟迟不下定决心只是希望魔趣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但该来的还是要来,所以他今天决定“删库跑路”,之后决定去做一些别的事情。
虽然说“删裤跑路”的说法有些夸张和戏谑,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一个个“固件厂队”的离开,刷机的历史任务已经结束了。
天马行空的刷机时代
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认为“刷机”并未远离,毕竟某些有着源远流长固件历史的品牌到现在还不是要刷个开发版才能正常使用手机。但和现在这种在不同版本的原厂系统之间来回切换的刷机,和当时的“刷机”并没有多大关系。
严格来说,当时所指的“刷机”可以分为原厂固件和第三方固件这两个大类,毫无疑问原厂固件指的是手机品牌针对该型号手机发布、未经修改并使用原厂签名的固件。
图片来源:ROM 中国
而与之相对的自然是“第三方固件”了,而第三方固件具体也可以分为“原厂移植”、“厂队”和“社区自制”这三类。原厂移植非常好理解,指移除原厂固件的机型限制,用后适配的方式把某些原厂固件中的功能或特性移植到另一台机子中。
“厂队”的意思比较复杂,这个和移植比较类似,但并不由社区爱好者自己制作,而是由相关品牌或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制作。比如在 MIUIV3/V4 时代,小米就曾经为三星/魅族/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某些手机推出过“官方”固件包,这些固件虽然不是对应品牌自己制作的,但却由小米来维护,因此被称为“厂队”。小米的 MIUI、阿里的 AliOS(YunOS 前身)、腾讯的 TOS、乐蛙 OS、魔趣 OS 等固件都是当时“厂队”的代表作。
而和“厂队”对应的则是由社区爱好者自行制作、修改的社区自制固件。由于大多数爱好者并不真正懂得如何设计一个 OS,他们能做的基本都是在已经成熟的开源系统,比如 AOSP、CM 或刚刚提到的“厂队”固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把设置里的固件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后“贴牌套壳”发布到论坛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开源固件 CM(CyanogenMod),最早 CyanogenMod 也是以社区自制的身份发布名为 CMX(X为数字)的 Android 固件。在六年时间里,CM 就收获了高达 5000 万全球用户。在最疯狂的时期,CM 的固件甚至有每天都更新名为“Ngightly”的敏捷测试版,更新速度和频率可以说一骑绝尘。
由于成绩过于出色,CyanogenMod 创办人 Steve Kondik 收到创业投资,成立了 Cyanogen 公司(Cyanogen Inc.),CyanogenMod 也从一个社区运营的项目转变为企业运营的“厂队”固件。第一代一加手机海外版搭载的就是由 Cyanogen 公司提供的 CyanogenOS,由于 Cyanogen 本意氰,这也导致 CyanogenOS 被认为是一加后续操作系统“氢 OS”的前身。
那这个“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刷机市场,为什么会在短短数年内终结呢?
为什么品牌要限制系统?
其实刷机时代落幕的前兆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2013 年 Steve Kondik 成立 Cyanogen 公司,并将 CyanogenMod 收入 Cyanogen 公司名下。对 Steve 来说,将 CyanogenMod 正规化成为 CyanogenOS 可以更好地保证固件的质量,同时也能优化人力资源。在一开始,CyanogenMod 是一个免费的捐助项目,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模式运作。但随着 CyanogenMod 的用户越来越多,这个项目也是时候讨论变现的问题了,就算不赚钱也要缓解一下服务器和开发的压力。
但一众为 CyanogenMod“用爱发电”的社区玩家就不乐意了,“用我的精力打造你的品牌”,空手套白狼也不是这么个套法。再说了一个广受好评、用户覆盖全球的固件一旦商业化,势必会受到手机大厂的关注。早期 CyanogenMod 推出时就以提供解锁功能、没有恶意软件植入为卖点,现在接受了品牌的投资,还能怎么保证中立?
而与此同时,关于第三方固件安全性的讨论也渐渐多了起来。过去用 Android 智能手机还刷固件的大多数“硬核玩家”。虽然说和厂商开发者相比也不一定有多迎合,但他们超频烧坏了主板后至少不会去找品牌要求免费售后,遇到软件问题也知道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但随着越来越多小白开始刷机,问题就渐渐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Veer
如果只是刷机掉引导的情况还好解决,品牌售后一般也就当作系统升级,在售后点帮顾客用工厂模式重新装个系统就行。但越来越多用户选择“挑战硬件极限”,而这些新涌入的用户在刷机遇到问题后只知道那去找售后水手机不行,丝毫没想过这个能是社区自制固件的问题。
而且在刷机时代的末期,越来越多社区爱好者打着“纯净版”的幌子,在原厂固件和“厂队”固件中植入自己的广告 App,就像电脑盗版系统一样植入病毒和推广软件。用别人的名声赚自己的钱,最后再把问题甩锅给手机品牌,说这个手机“怎么这么卡?”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手机品牌开始限制自己的手机搭载第三方固件。再加上指纹支付等免密码的出现使得手机的软件安全越来越重要,手机品牌纷纷开始收窄自己手机对第三方固件的支持,从最开始的禁止 Root 到后来的锁 RCM、锁 BL,手机固件的自定义区间越来越小。
到后来甚至有品牌在手机 BL 中加入了熔断机制,一旦解锁就会永久禁止执行某些安全操作。手机第三方固件相关话题至此彻底失去了玩家基础,大家能做的也就在不同官方固件之间来回倒腾、刷个测试版以彰显自己的“技术大神”的身份。
当然了,对真正感兴趣的玩家来说,手机固件爱你这条路其实也没有完全堵死,ADB 和 Magisk 依旧为爱好者们留下了一条可行的修改路线。只是由于 Magisk 门槛相对更高,用心钻研的人更少而已。对绝大多数“脚本小子”来说,运行个 ADB 指令已经足够用了。
互联网业务才是重点
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以为刷机的退潮是第三方固件生态“自作自受”,但退一步想,往手机固件里塞广告的可不只有第三方固件制作者,手机品牌也同样往手机里塞广告。而且从广告数量和广告收益来说,手机品牌显然赚得更多。相比之下,提供纯净无广告版修改版固件的社区爱好者反倒有些“罗宾汉”的色彩。
尽管手机品牌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赚广告钱的权利,但与其以侵害系统著作权的方式走漫长的法律途径,用技术手段限制第三方固件显然是更加方便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各品牌不断收紧系统开放程度,开始打造各自的“iOS”。
比如某些品牌就曾“限制硬件利润”,从宣传层面看这似乎是一件有利于消费者的好事。但从企业财报来看,手机企业这几年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利润占比,降低硬件对整体盈利的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品牌打算烧钱抢占市场的可能性,但对企业来说,平台化始终是硬件企业转型的关键步骤,而对系统的绝对掌控,则是硬件品牌平台化、生态化的基石。
而当“云手机”来临的那一天,刷机也将正式成为历史。